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3:02
既然楼主要生僻一点的,那就举一点生僻的成语好了。
1. 一孔之见: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 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礼记·中庸》“反古之道”汉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唐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馀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后因称狭隘片面之见解为“一孔之见”。
2. 一傅众咻:
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3.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讹误。
4.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 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5. 不愧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 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6. 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 改变。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7. 屯毛不辨: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於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8. 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沈昭略,未相识。 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於扶桑,入於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9. 更仆难数: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 可终也。”陈澔集说:“卒遽而数之,则不能终言其事;详悉数之,非久留不可。仆,臣之摈相者。久则疲倦,虽更代其仆,亦未可得尽言之也。”后因以“更仆难数”或“更难仆数”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
10. 禹行舜趋: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 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11. 丹楹刻桷:
红漆的柱子与刻有花纹的椽子。形容屋宇华丽精美。楹,柱。 桷,椽。语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又《庄公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桷,椽。语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又《庄公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12. 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 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13. 不吐不茹: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14. 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於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15. 千里莼羹: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16. 千岁鹤归: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 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以“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7. 卑之无甚高论:
《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 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本谓要多谈当前可行的事,不要妄发过高的空论。后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18. 卑宫菲食:
谓使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19. 南风不竞: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 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
20. 厚生利用: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 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21.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 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22. 匡衡凿壁: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 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23. 匣剑帷灯:
剑在匣中,灯在帷里,灯光剑气若隐若现。诗文传记中写景、 叙事、状物有若隐若现之妙者,常以“匣剑帷灯”为评语。亦用以形容事情无法掩盖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与挺剑不殊。”
24. 人亡邦瘁:
《诗·大雅·瞻昂》:“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 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25. 人莫予毒:
无人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26. 人涉昂否:
旁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毛传:“昂,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27. 入竟问禁:
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境”的古字。 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28. 以不济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 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29. 以水投水:
《列子·说符》:“(白公)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 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杨伯峻集释引卢重玄解:“以水投水,喻合不可隐也。”本谓使同类的事物相合在一起。后以指事物类同而难于鉴别。
30.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 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31. 以紫乱朱: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 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以“以紫乱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
32. 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 也永叹。”毛传:“脊令,雝渠也。”郑玄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33.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34. 佛头著粪:
《景德传灯录·如会禅师》:“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 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麽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麽不向鹞子头上放?’”后因以“佛头著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35. 修辞立诚:
语出《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 “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36. 偭规错矩:
谓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语出《楚辞·离*》:“固时俗之 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偭,背也。圆曰规,方曰矩。改,更也。错,置也。言今世之工,才知强巧,皆去规矩,更造方圆,必失坚固,败材木也。”
37.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38. 倾柯卫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 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因以“倾柯卫足”指善于保护自己。
39. 前跋后疐: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 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40. 率兽食人: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 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后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41. 冠山戴粒:
《艺文类聚》卷九七引《符子》:“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游 於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於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之行,月馀未出群作也。数日风止,海中隐沦如岊,其高�天,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冠山喻大,戴粒喻小。比喻大小各得其宜。
42. 冥行擿埴: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 “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后以“冥行擿埴”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摸索。
43. 出谷迁乔:
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 木。”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
44. 印累绶若:
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 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颜师古注:“累累,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累绶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
45. 即鹿无虞:
《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 吝。”孔颖达疏:“即,就也;虞,谓虞官。如人之田猎,欲从就於鹿,当有虞官助己,商度形势可否,乃始得鹿;若无虞官,即虚入于林木之中。”高亨注:“即鹿,犹言从鹿,逐鹿耳。”后因以喻条件不具备而盲目从事,徒劳无功。
46. 却行求前:
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 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於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47. 刓方为圆: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48. 刘毅答诏:
《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 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49. 劝百讽一: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 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颜师古注:“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少也。”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后以“劝百讽一”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50. 参前倚衡: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
51. 反风灭火: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 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52. 珪璋特达: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 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53.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54. 坠茵落溷:
亦作“堕溷飘茵”“坠溷飘茵”。喻人之境遇高下悬殊。 茵,垫褥;溷,厕所。语本《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55. 寸木岑楼:
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 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朱熹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於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原喻比较事物的基准不一致,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后亦用以指类比不当的错误。
56. 封胡羯末: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 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小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羯作“遏”。刘孝标注:“封胡为谢韶小字,遏末为谢渊小字。”与《晋书》说法小异。后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57. 大音希声: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 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於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58. 大路椎轮: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 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59.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 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60. 小时了了:
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61. 吁咈都俞: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62. 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孔颖达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
63. 向壁虚造:
语本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 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而世*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於世。”段玉裁注:“此谓世人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后因以比喻凭空想象。
. 合浦珠还: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 珠宝,与交阯比境……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於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后以“合浦珠还”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归旧主。
65. 吴牛喘月:
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 《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66. 吴越同舟: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 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67. 吠形吠声:
亦作“吠影吠声”。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后遂以“吠形吠声”或“吠影吠声”比喻不察真伪,盲目附和
68. 含哺鼓腹:
口含食物,饱食挺腹。语出《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 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后因以“含哺鼓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69. 哲人其萎: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70. 哺糟歠醨:
亦作“哺糟啜醨”。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
71. 唱筹量沙: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 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於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后以“唱筹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72. 唾壶击缺: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 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73. 囊里盛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74. 布帆无恙:
亦作“布颿无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典。
75. 山阴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 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76. 山崩钟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 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77. 岳镇渊渟:
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 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78. 崧生岳降: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 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79. 昆山片玉:
《晋书·郤诜传》:“扞郤诜呴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於东堂会 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北魏《张宁墓志》:“自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后因以“昆山片玉”喻珍贵稀有之物或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80.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3:03
好像并没有回答,其实晋惠帝是很可怜的人,患有少年痴呆症,而且政权是把持在别人手里,他是个无权而又多灾的君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3:03
他的大臣在哪里说了几个这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3:04
他的手下对他的回答囧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