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1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03:38
与*有关。
在当时的政局下,为自保和保护族人(郭沫若家庭成分是大地主),郭沫若写了很多毫无文学价值,一味吹捧赞颂领袖的大白话诗。这被很多不知内情的人唾骂,认为郭沫若是个奴颜卑膝的御用文人。
要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当仁不让排第一,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有些是官家送的,但大多倒名至所归。
他的甲骨文研究、浪漫主义新诗和充满*的回忆录,皆是无可否认的传世之作。尽管立场和人品多有非议,他还是顺利当选了第一届*研究院院士。鲁迅在骂他流氓之前,也不得不先承认他是一个才子。
那么,在现代中国历史语境之下,才子是如何变流氓的? 才子与流氓之间,究竟有何内在的精神脉络?
还是要从童年说起,一个人的秉性通常与他的家庭与生长环境有关。郭沫若出身于四川乐山沙湾小镇。这个地方以盛产土匪出名,当地人也多少沾染了一点匪气,郭沫若后来也多次自称“我这个天生的流氓痞棍”。
一般人总以为中国读书人是儒道互补,进则兼善天下,退则归隐山林。独具慧眼的闻一多却指出,读书人在儒道之外,还有一个“匪气”。匪气、流氓气、痞子气,“三气”相通,它们都来自底层的江湖社会。一般官宦之家出身的读书人,会有点迂腐气、书生气,但接触不到这“三气”。
倘若家道中落,流落民间,破落士大夫家庭的孩子便会与“三气”有染。周作人曾经说过,我身上有两个鬼,一个是绅士鬼,另一个是流氓鬼。破落官宦家庭成长起来的周氏兄弟平时文质彬彬,一旦*急了,会露出“流氓”的一面,尤以鲁迅为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03:38
因为郭沫若毕竟是有才华有作品的。坊间流行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单纯的流氓有文化,比起*流氓有文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普通流氓,文化只可以作为工具和表现形式,但*流氓的文化就可以拿来杀人。这套把戏,郭沫若一直很熟悉。1955年他作为文化界的掌门人在对胡风集团的结论中说:“胡风伪装*混到*队伍中来进行反革v命破坏活动,一直继续到现在,并日益变本加厉。这是明知故犯、怙恶不悛、罪大极恶的反*分子。对这样的反革v命分子一定要依法予以严厉制裁。”他的扩大化栽赃,将一大批作家置于死地。 郭沫若能够在殊荣中入土,是个奇迹。他的人品文品,从来不被看好。如果说,创造社时期的争论仅仅限于笔墨官司,不牵涉掉脑袋坐监狱,则1949年以后他的脚跟不稳,也足以有他翻船的充分根据。比如,所谓胡风集团里,聚集了相当多的著名作家,他们交换意见,给郭沫若的共同定义是“近百年中国文化的罪恶的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