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1:05
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在你谅解别人的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长此以往,这种宽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刘墉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奉派主持当年的江南乡试,副考官为刑部主事顾震。
乡试即乡举考试之谓,中式称举人,三年一试,逢子、午、卯、酉年称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因例于秋天举行,故乡试又称秋闱。江南为科举大省,乡试规程相当严格。同考官十八人,例由两江总督调取进士、举人出身之现任州县官充当,两江总督亲任监临官。
是年乡试实为正科,考课题目是“譬如为山”全章,“恐怯平其”一句,“时举于秦”二段;赋一章,要求得“黄花晚节香”中的“黄”字。
江南乡试面向江苏、安徽二省的士子,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而名额有限,录取比较困难。加之社会关系复杂,由考试引发的*乱也最多。故主持江南乡试向为难缺,清廷派充主考官也颇为谨慎。
是年的江南乡试,刘墉果然不负乾隆重托,搞得井然有序,*反映良好,因而乾隆非常满意,便在考试结束后即令刘墉留为江苏学政。
刘墉这次出任江苏学政一职,是他第二次就任同一职务(第一次是乾隆二十四年秋天),也是他第三次做学政工作,因此他驾轻就熟,工作起来自然顺利。
刘墉这次做学政到各地按试相当认真,以致许多作弊者不敢入场应试。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曾记载刘墉按试扬州时的情况:“乾隆己亥夏五月,诸城刘文清公时以侍郎督学江苏,按部至扬州,循年十七应童子试。公课士简肃,恶浮伪之习,试经与涛赋尤慎重,用是试者甚罕。”就在这一年,焦循被刘墉录取为附学生,并亲赐教诲。焦循后来追记道:
复试当天,刘公令教授金先生传问道:“诗中用姐靡字者是哪一个?”焦循起立应之,教授随令站立堂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见灯烛光耀,刘公从室内走出来,焦循于是向前跪拜,刘公立即制止。当他看到焦循衣冠很朴素时,情绪变得很高兴,询问温摩二字何所本,焦循以《文薮·桃花赋》对,并认真地讲解了其中的音义。
刘公听后非常高兴地说:“你学过经书吗?”
焦循回答说:“还没有。”刘公于是说:“不学经书何以足用,你应当用学赋的劲头学经。”回头又对金先生说:“这孩子还算识字,今八郡县就托付给你了。”随后询知焦循住所较远,便令巡官执灯送归寓所。明天集体参拜学使,刘公再把焦循叫至跟前说:“识字而不学经,无法成为生员,努力吧。”
焦循于是归后乃专意学经。焦循之学经,实是刘公所教的啊。
焦循成为著名经学家,确实是与刘墉的这番教诲分不开的。
但刘墉第二任江苏学政,对诸生之考校明显不如第一任严格。诸联(明斋小识)曾说:“昔刘石庵相国,视学江苏,严肃骏厉,人多畏惮,至四十三年复任,则暖暖妹妹,与前迥别,不利市秀才,即年例未符,亦准给顶,并察偃蹇者申劝之。”
刘墉曾经对考生方淳邃说:“看你脸色又灰又黑,牙齿开裂欲坠的样子,又何苦还迷恋于此呢?”方淳邃回答说心志还没有绝望。后来方淳邃仍不能取得功名,在归家的时候,很后悔地说:“我很后悔没有听刘公的劝告。士人初获功名,门前车马辐辏,人声喧天,道上鸾旗炫耀人目,亲戚邻里,啧啧相称贺,此时得意无前,以为得功名如翻手掌。时间很快流逝过去,等到牙齿脱落头发全白,耳朵聋了眼睛也花了,热情虽高而命运多舛,仍然被困于场屋之中,三年应试,就连庸人、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都可以嘲笑侮辱他,每当此时,回首意气风发的当年,只好气断声吞了。”
该书还记载了杨潭西恳请给还衣顶的故事:
老秀才杨潭西,已有文集四种,却因故革去秀才,便递呈词说:“晚生青年掂笔,白首提书囊,而才能与命运相违,疾病也随年老而至。很惭愧仅得温饱之需,追忆往事更觉无颜色,当年韩非著《孤愤》,抚遗编而愁苦不已,形形色色,从今总付劫灰去,本本原原,在昔曾得个中趣,唯秀才不是获得温饱的捷径,而《大学》详格致之实功,目睹心思,既已身体励行,工程造作,也曾经考占以求;铁研夜磨墨,手握笔管写下若干甲乙;鸡鸣窗前晨听雨,消磨几许是非事。事迹详于史书,道理备于经书,屈指请言其大概;衡量今之宜行,斟酌古人之制度,自信还能会其通。即使如草木昆虫,虽属识小也不辞劳苦以探索;至于风云月露,笺纸上大有诗篇,敢说无物之不知,大约用时可有具,谁意料到科举场上总压线,空成待嫁衣裳!如同青蚓吟秋,总是诉说寒冷声响。或以专经,或以五经,十度困于场屋之中受荆刺。每年则有岁试,每科则有科试,有几时曾离开过泮水宫墙?李长吉枉号鬼才,陈同甫竟成怪物。春去秋来又往复,逝去的如此而已,不觉霜雪已盖头颅,老之将至,加以人如徐积,疾病渐渐侵上身。口舌虽迟钝却尚存,耳朵虽未聋而常塞;学中俊杰多少年,争知音可蓬反;座上朋阿难,祗见形同叶卷。我今实有病,天已夺去其听力,所以敢恳请大宗师先生俯视怜惜,给还顶戴,为的是让村童牧儿,知道这人尚列衣冠。只担心山野鹿麋,说这里无此打扮,将嘲当哭,披览应怜。外呈诗文集四种,呈上。”
刘墉接到呈文既觉可笑,又觉可怜,便挥笔批道:穿穴经史,独出乎眼,辨论详明,考据准确,诗更明快。具此才学,竟然以童生终老乡野,可胜慨叹。然而自有可传者在,胜于虚名浮云者多矣。书信暂时留阅,准给衣顶。
刘墉这次学政任内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对江苏商籍学额的整顿。
按照清代的规定,各地官学均有生员名额的*(因享受食廪免役的优待),又将名额分配于官民商工各阶层之下。至清代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份地位及其户籍变化很快,固定分配学额的办法日益显得不合理。故乾隆四十四年初,御史戈源奏请裁减各省商籍学额,获得清廷批准,命各省督抚学政核查应试商籍人数酌减,按十名取一的原则保留商籍学额。
江苏省为富商大贾汇聚之地,原有商籍学额十四名,而乾隆四十四年商籍应试者只有一人,无法按十名取一的原则考取生员,使得当年的商籍考试不得不停止。因此刘墉建议将旧额裁十留四,照例十名取一,不及十名停考;乡试仍归民卷。经*核准:商籍合例应试者现只一人,未便预留学额四名,以启冒滥,请暂裁省,等以后应试人员多时,该抚臣等再随时奏设。至商籍生员,愿归本籍乡试者,准呈改廪,增(生)改为候廪候增,与本籍生员照考察案新旧间补,廪生照原食饩年份挨贡,其符合人籍江南条件者,准于现住州县入籍。
同时,鉴于泰州、通州等地沿海煎盐灶户原设学额六名,而现今灶户已与土著居民无异,另设学额已无必要,刘墉建议裁革其学额,将其归入所住州县应试,获朝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