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2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2:49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甲状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甲状腺肿大呈对称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对称性肿大,甲状腺肿或肿大会随着吞咽上下移动,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状腺结节。   一、神经系统 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候出现幻觉,甚而亚狂躁症,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二、高代谢综合症 患者怕热多汗,常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多有心悸脉速,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三、甲状腺肿 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少数不对称,或肿大明显。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此体征据特征性,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四、眼征 分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 后者又称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前者称恶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五、心血管系统 诉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常有心动过速(多系窦性)、心律失常、心脏肥大、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也有发生突发心室颤动的报道。   六、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体重却明显下降,两者伴随常提示本病或糖尿病的可能。过多甲状腺激素可兴奋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致脂肪痢甲状腺激素对肝脏也有直接毒性作用致肝肿大和BSP潴留、GPT增高等。   七、血液和造血系统 本病周围血肿WBC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症,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可致贫血。   八、运动系统 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见甲亢性肌病。   九、生殖系统 女性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部分患者能妊娠、生育。男性多阳痿。   十、皮肤及肢端 小部分患者又典型对称性粘液性水肿,但并非甲减,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亦可见于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及头部。初起暗红色皮损,皮肤粗厚以后呈片状或结节状叠起,最后呈树枝状,可伴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在少数患者中可见到指端软组织肿胀呈杵状形,掌指骨骨膜下新骨形成,以及指或趾甲的邻近游离边缘部分和甲床分离现象,称为指端粗厚。   十一、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除影响性腺功能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而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ACTH增多,血浆皮质醇浓度正常,但其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转运和利用增快。甲亢时引起的眼部改变。 更多详细资料,可以查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2:50

何谓“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亢进就是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身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过度兴奋,产生各种临床症状。此症的发生人群以女性比较多见,约为男性的4~5倍,尤其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

  可能的发生原因

  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生的原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根据各种假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脑下垂体分泌失调或脑下垂体发生肿瘤,造成促甲素(TSH)分泌过多,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脑下垂体肿瘤)

  2. 身体自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抗体,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虽然具有遗传倾向,但通常出生后并不会立刻发病,当有诱因存在时,则可能诱发身体产生抗体,于是刺激甲状腺腺体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现象(葛瑞夫氏病)。

  3. 长期精神紧张,免疫系统失衡,制造抗体增加,过度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造成亢进现象。

  多变的症状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很多变,不一定是典型的心跳快、焦虑、易紧张、体重下降,可能包括以下任何症状:

  全身状态:焦虑、急躁、郁闷、紧张、容易激动、易受惊吓、体重减轻、肌肉无力、神经质、失眠、多言、好动。

  发:头发脱落稀疏。

  眼:突眼、眼胀、眼痛、视力模糊、怕光、异物感、角膜溃疡、易流泪。

  颈:脖子变粗、甲状腺肿大、喉咙有压迫感。

  循环系统:心悸、心跳加快、高血压、心律不齐。

  神经:手指颤抖、周期四肢麻痹。

  消化:食欲大增、大便次数增加。

  皮肤:皮肤细腻而湿润,怕热,体温不正常,白斑,盗汗,色素沉淀,小腿前皮肤隆起变厚如橘子皮,红且痒。

  生殖:月经少而紊乱、不孕、流产、早产。

  怀孕与甲状腺机能亢进

  怀孕中才发生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例并不常见,大多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孕妇都是在孕前就已经知道患病,若在怀孕前经过适当治疗而获得缓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怀孕期间,病情并不会恶化。

  另外,怀孕时血液中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增加,尤其是怀孕的头3个月,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更是大量增加,此时有可能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这种情形尤其常见于患妊娠剧吐症的孕妇,因为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造成剧吐的主因。

  孕期控制不当的影响

  如果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女性所生的子女与一般健康女性所生的子女并无差异,孕妇不需担心。但是控制不当的病例,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增加神经与肌肉的兴奋度,可能引发流产、早产或死胎,甚至可能合并先兆子痫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根据统计,甲状腺机能亢进妇女怀孕后期流产的几率达3.8%,而一般妇女在这个阶段的流产率平均约为0.9%。甲状腺机能亢进产后出血与感染的发生几率较高。

  至于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若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能造成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甚至造成死胎。至于新生儿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机会,则大约为1%。

  如何控制病情

  孕期甲状腺亢进一般以药物治疗为原则,目前最常见的药物有PTU和Tapazole(methimazole),二者皆会透过胎盘,以PTU为优,因PTU透过胎盘稍少,也不会引发胎儿皮肤发育不全的先天疾病。抗甲状腺的药物,基本上是安全而有效的,鲜少有造成胎儿皮肤发育不全的情况;胎儿甲状腺低下、甲状腺肿、母亲暂时性的白血球减少症、无颗粒细胞症,皆属罕见案例。除了抗甲状腺药物的投予外,如果母亲有心跳加速,造成不适的情况,也常合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

  手术治疗在孕期是次要的选择,只有病人无法配合内科疗法,或因内科疗法出现明显的药物毒性,才会诉诸于手术治疗。甲状腺低下的患者在孕期仍应继续接受甲状腺素的补充,甲状腺素不会透过胎盘,影响到胎儿下视丘—脑下垂体—甲状腺轴系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定期追踪血液中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来调整剂量,使剂量达到适中。

  会遗传给胎儿吗?

  要视其有无家族史。自体免疫疾病,如葛瑞氏症,有强烈的家族倾向,女比男多。胎儿是否会遗传到这种体质,就要长大*后继续观察追踪;倒是在围产期阶段,因母亲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免疫球蛋白,会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刺激胎儿甲状腺,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甲状腺亢进。需要时可监测母亲血中促甲状腺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去预测新生儿甲状腺亢进之可能性;促甲状腺免疫球蛋白之半衰期约两周左右,新生儿的甲状腺亢进通常是暂时性的,1~3个月会消失。

  治疗期间可否哺乳?

  有些医生认为服药中的妈咪不宜哺乳,因为药物会存在于乳汁而影响婴儿。其实,PTU在母乳中的浓度很低,哺乳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危险,所以想亲自哺乳的准妈咪不必因为服用此药而裹足不前。

  至于放射性同位素会分泌至乳汁中,泌乳期间应禁止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查及服用放射性碘。

  葛瑞夫氏病患者应在孕前做好控制

  大多数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葛瑞夫氏病,葛瑞夫氏病患者体内的甲促素受体抗体会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是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主因。患有葛瑞夫氏病的孕妇,其促甲素受体抗体会穿过胎盘,刺激胎儿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生率约为1/70。

  胎儿甲状腺机能亢进可能导致16%的新生儿死亡率及50%的围产期死亡率。另外,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胎儿可能合并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胎儿窘迫、心动过速(持续高于每分钟160下)、心脏衰竭、产后颅缝线封闭过早、甲状腺肿大与生长迟滞等问题,甚至导致智能不足。

  因此,葛瑞夫氏病患者如果打算怀孕,除了怀孕前最好将甲状腺机能控制正常之外,在怀孕过程中应定期接受追踪甲状腺功能及甲促素受体抗体效价的变化,以作为评估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2:50

您好,治甲状腺疾病建议到正规专科甲状腺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讲究对症治疗,科学的检查出具体的发病诱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到医院网站上网络预约咨询或者电话咨询一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