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07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x0d\x0a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x0d\x0a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篇治疗。\x0d\x0a心悸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x0d\x0a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痰郁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气滞血瘀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x0d\x0a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x0d\x0a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x0d\x0a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x0d\x0a本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由于本病患者心脏并无器质性病理改变,长期来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有关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造成漏诊和误治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变时,如果不再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患者常会被误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x0d\x0a\x0d\x0a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x0d\x0a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x0d\x0a\x0d\x0a解郁抗虑胶囊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饭前饭后均可服用;\x0d\x0a1.基本治疗\x0d\x0a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x0d\x0a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x0d\x0a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x0d\x0a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x0d\x0a方义心包经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x0d\x0a2.其他治疗\x0d\x0a(1)穴位注射法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x0d\x0a(2)耳针法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07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外无所惊,自觉心跳异常,心慌不安,休作有时,不能自主的一种症候。
心悸、惊悸、怔忡三者,属同一类病证,而又有所区分。一般来说,惊悸多指因惊致悸,渐至稍惊即悸,一旦成为心悸后,则外无所惊亦悸。其证时作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怔忡多由久病而成,其证时时发作,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可见心悸是从病证而言,惊悸是从病因而言,怔忡是从病情而言。然而惊悸日久,则成心悸,心悸日久,可为怔忡,读惊悸、怔忡都可属于心悸的范围。
心悸的治疗,应当分清虚实之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剐憾�ǎ�屑伞靶樾槭凳怠敝�住?
西医的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疾患,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而表现有心悸症状者,皆属于本证范围。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常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劳累过度,脏腑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其形成多由心脏的阴阳气血亏虚,或痰火扰心,水饮上逆,瘀血阻滞等所致。其病变位虽然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等脏常有密切关系。
1.精神刺激,心悸神摇,心虚胆怯之人,陡受惊恐,以致心悸神摇,渐至稍惊即心悸不已,而成本证。《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恐则精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即指出由于情志因素导致本病的发作。
此外,暴怒伤肝,影响脾运,湿聚痰生,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干于心;或素蕴痰热,复因郁怒,致胃失和降,痰火上逆,均可扰乱心神,发为本证。
2.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血虚者,多由素体血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血耗,或劳神过度,营血暗亏,或脾运无权,化源不足,以致心失所养,而成心悸。
阴虚者,多由素体阴虚,或久病阴耗,或热病伤阴,或房室过度,导致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阳偏亢,神不能藏,发为心悸。
3.阳气虚衰 ,心无所主 一般来讲,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心脏阳气之虚,多由禀赋不足,或年体衰,或汗下太过,或疾病转变,或病后失调等因素所致。心为阳脏,主血合脉,气虚则鼓动无力,阳虚则温煦失常,以致心无所主,而生心悸。或由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停而成饮,饮邪凌心,导致心悸。
4.外邪入侵,心脉痹阻 风寒湿邪,入侵血脉,日久未愈,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气滞血厥,而为心悸。《素问.痹论》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即是说明风寒湿痹,内及于心,可是致心脉痹阻,发生心悸。
(辩证论治) 心悸之证,虚多实少,虽有实证,亦多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类。故临床辩证,首先分清虚实,对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尤应辨明标本缓急,虚实多少。治疗*;虚证以补气、益血、滋阴、温阳为主,佐以宁心安神;实证可用清火、化痰、行气、祛痰等法,注意勿伤正气;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应立足于虚,不可滥施攻伐。
心悸之脉,常无定象,或数、或疾、或迟、或促、或弦、或涩、或结、或代。如见散乱无根之脉,多属预后不良。
心悸日久不愈,发生水肿、喘息、心痛等症,应参阅有关章节,进行辩证论治。凡心悸暴发。或经久不愈,证见汗出、肢厥、脉散乱无根者,多属心阳欲脱或气阴两竭的危候,急需中西结合积极救治。
1.心神不宁
主证 心悸、胆怯易惊,坐卧不安,寐中多梦,常易惊醒,饮食少思,舌润苔薄,脉小数或虚弦。
分析 本证多为心胆素虚之人,突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神不能自主,而成心悸。胆怯易惊,自然影响睡眠与饮食;惊则脉动而小数,心肝血虚则脉虚弦。
治则 镇惊安神,,养血宁心。
选穴 心俞、厥阴俞、安眠、风府、涌泉、极泉、内关、神门、劳宫。可重用按压后枕神法,按压跟腱镇静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四穴宁心法,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
2.心血不足
主证 心悸、失眠、健忘、头晕目眩、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细弱。
分析 心主血藏神,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失眠、健忘;血虚不能上宫于脑,故头晕目眩;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血虚则面色不华,舌之淡红,脉象细弱,亦为心血不足之征象。
治则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选穴 肺俞、心俞、肾俞、安眠、涌泉、极泉、神门、内关、劳宫。可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揉压心俞益心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跟腱镇静法,按压后枕按神法,配用推抚全身滋阴法,按压四穴宁心法。
3.阴虚火旺
主证 心悸而烦,头晕目眩,少寐多梦,舌干咽燥,盗汗,腰酸,耳鸣,舌质红,脉细数。
分析 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乱香蕉神,故心悸而烦,少寐多梦;阴亏于下,则腰酸;阳扰于上,则头晕目眩、耳鸣、舌干咽燥;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治则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选穴 百会、心俞、肾俞、命门、合谷、涌泉、太溪。可重用推抚全身滋阴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跟腱镇静发,配用揉压心俞益心法。
若心悸甚者,可同取双内关按压1分钟,若咽燥甚,口干苦,甚至口舌生疮者,可同取双合谷,双中冲,以清心火。
4.心气虚弱
主证 心悸、气短、自汗、健忘、面色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
分析 心气虚弱,鼓动无力,故心悸,气短;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则卫气不固,心液不敛,故自汗;心主神志,心气虚则神无所主,故健忘;心其华在面,心气虚则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皆为气虚的表现。
治则 益气安神。
选穴 心俞、气海俞、安眠1、安眠2、膻中、关元。可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按压后枕安神法,配用揉压心俞益气法,按压跟腱镇静法;加用拇指揉压膻中和掌揉关元壮阳法(见发热)。
若形寒肢冷,心区憋闷或疼痛,为心阳亦虚,可参用心痛治法,以温阳通里。若见心悸,可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双鱼腰(眶上切迹),以宁心安神。
对于心悸其他证型的治疗,可选用药物手法辅助,谨慎从事。
(基本手法)
1.推抚全身滋阴法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者用双掌、掌根或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直至足尖。
2.推摩上背益气法 两手多指分推上背部,两手握拿背肌;两掌协同,大面积快速摩上背部,以局部温热为度。
3.揉压心俞益心法 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心俞三分钟,亦可重点按揉左心俞穴。
4.拿揉颈项养血法 用多指拿揉患者颈项部,用力适度,拿揉自然,两手交替。
5.按压后枕安神法 患者俯物,医者立于顶侧,两手食指分别自内向外时按压枕骨下缘,反复按压数遍。
6.按压跟腱镇静法 双拇指重叠分别按压患者两侧跟腱,双拇指同压两侧涌泉。
7.按压四穴宁心法 双拇指同时按压两侧极泉、神门、内关、太渊共3分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07
心悸
心悸( 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 病因 ]
1 .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见于: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②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③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病理性者见于下列情况:
( 1 )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脏收缩力增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回流量增多,增加心脏的负荷量,导致心室肥大,也可引起心悸。
( 2 )其他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②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心率加快导致心悸。③发热,此时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
2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均可出现心悸。
( 1 )心动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
( 2 )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II,III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 3 )其他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
3 .心脏神经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易在紧张时发生,其表现除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头晕外尚可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 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相混淆。本病进行心得安试验可以鉴别,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在应用心得安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显示其改变为功能性。
[ 发生机制 ] 心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 伴随症状 ]
1 .伴心前区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 .伴发热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4 .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 .伴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 .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 问诊要点 ]
1 .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2 .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
3 .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
4 .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情况,有无精神刺激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08
心悸
心悸( 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 病因 ]
1 .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见于: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②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③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病理性者见于下列情况:
( 1 )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脏收缩力增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回流量增多,增加心脏的负荷量,导致心室肥大,也可引起心悸。
( 2 )其他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②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心率加快导致心悸。③发热,此时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
2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均可出现心悸。
( 1 )心动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
( 2 )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II,III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 3 )其他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
3 .心脏神经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易在紧张时发生,其表现除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头晕外尚可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 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相混淆。本病进行心得安试验可以鉴别,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在应用心得安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显示其改变为功能性。
[ 发生机制 ] 心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 伴随症状 ]
1 .伴心前区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 .伴发热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4 .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 .伴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 .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 问诊要点 ]
1 .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2 .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
3 .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
4 .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情况,有无精神刺激史。
参考资料:http://www.yygw.cn/lf/lf00001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09
心悸
心悸( 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 病因 ]
1 .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见于: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②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③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病理性者见于下列情况:
( 1 )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脏收缩力增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回流量增多,增加心脏的负荷量,导致心室肥大,也可引起心悸。
( 2 )其他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②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心率加快导致心悸。③发热,此时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
2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均可出现心悸。
( 1 )心动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
( 2 )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II,III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 3 )其他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
3 .心脏神经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易在紧张时发生,其表现除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头晕外尚可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 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相混淆。本病进行心得安试验可以鉴别,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在应用心得安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显示其改变为功能性。
[ 发生机制 ] 心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 伴随症状 ]
1 .伴心前区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 .伴发热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4 .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 .伴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 .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 问诊要点 ]
1 .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2 .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
3 .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
4 .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情况,有无精神刺激史。
参考资料:http://www.yygw.cn/lf/lf000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