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4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1:21
展开3全部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扩展资料
鱼类的生活形形色色,大部分鱼类要么在淡水中生活,要么在海水中生活,只有不到10%的鱼类一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另一部分时间在淡水中度过,它们在两种生境中来回迁徙,称之为洄游。如果在海洋中生长但需要去淡水中繁殖称为溯河洄游(如中华鲟),如果在淡水中生长但需要去海洋中繁殖称为降河洄游(如花鳗鲡)。
如果肥育和繁殖的迁徙发生在河湖之间,就称之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是在湖泊中肥育,在河流中产卵(如四大家鱼)。还有一些鱼类的生活限于河流的干支流,只进行相对较短距离的迁徙 。
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在水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受到温度、水流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洄游大多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而引起的。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由于它们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官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感,所以能帮助鱼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
参考资料:鱼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2:39
1、 浙东一带有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2、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4、鱼有“余”的斜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意思。
扩展资料:
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
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又称为“鱼书”。
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
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0:13
鱼象征的东西有很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世俗等,鱼都有象征的意义——
一、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二、这“鱼孽”二字的涵意包括着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事物,可以说给鱼凭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为食俗,把鱼尊为吉祥物的有,我国东北朝鲜族同胞每到清明节食用的“明太鱼”。
三、浙东一带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四、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五、早在商代的玉佩中就有了鱼的造型。唐代规定五品以上*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以明贵贱”。正因为鱼形的寓意丰富美好,时至今日首饰设计中,依然受到欢迎,很常见。
六、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扩展资料:
【亥集中】【鱼字部】鱼
〔古文〕𤉯《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𠀤御平声。《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𠤎。《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
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靑,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
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
参考资料:鱼古籍解释 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2:05
具有象征意义的鱼一般指鲤鱼,鳜鱼等。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贵,丰收。如鱼得水描写出了生活的顺利美满,幸福自在。鳜与贵谐音,有富贵有余的寓意,鲤和利谐音,预示家家得利,好运常在。
扩展资料:
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盘鱼”。后者以锡盘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4:13
1、鱼繁殖能力非常强,迎合了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2、中国人爱鱼,原因与踏跟“余”同音有关,她告诉人们,每一年都有个好的丰收。能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剩余。所以鱼是象征着富贵之意,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3、鲤鱼跃龙门是一个好的兆头,表示一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后来形容一个人有好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就形容鲤鱼跃龙门。
4、咸鱼翻身:腌制的咸鱼特别不容易晒干,反面老是湿的,要想晒干就得勤翻身,后来形容一个人不能永远平穷落后,也有翻身的时候。
5、早在商代的玉佩中就有了鱼的造型。唐代规定五品以上*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以明贵贱”。正因为鱼形的寓意丰富美好,时至今日首饰设计中,依然受到欢迎,很常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6:37
1、鱼有“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所以才备受人们青睐。
2、在浙东一代有关于鱼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3、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4、唐代规定五品以上*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而“如鱼得水”,则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5、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
扩展资料
鱼在民间剪纸题材中运用很广,取谐音如《连(莲)年有余(鱼)》,表示期盼年成好了。
具有象征意义的鱼一般指鲤鱼,鳜鱼等。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贵,丰收。如鱼得水描写出了生活的顺利美满,幸福自在。鳜与贵谐音,有富贵有余的寓意,鲤和利谐音,预示家家得利,好运常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年有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09:19
1、 浙东一带有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2、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4、鱼有“余”的斜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意思。
参考资料:鱼—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12:17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杵;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可见,“鱼可变人”之说并非伟人信口开河,故作标新立异之论,而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果。这一说法还可从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鱼美人”的传说便是一例。人与鱼的“远亲”关系,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和我国民俗中找到旁证。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 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吉祥物说鱼
济南 张世
� (一)用鲤鱼寄信
� 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
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
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
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
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
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
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
�(二)吃鱼的佳话
据《汉书》、《晋书》等史籍记载,“奏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魏齐王嘉平四年(公元
252年)五月,有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孽也”。这“鱼孽”二字的涵意包括着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
事物,可以说给鱼凭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食俗,把鱼尊为吉祥物的有,我国东北朝鲜族同胞每到清明节食用的“明太鱼”。“明太”本是一位朝鲜老农民的名字,
传说从前东北沿海地区闹过一次特大旱灾,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农民带领乡亲们去捕捞一种海鱼,用来充饥度过荒年,鱼为黑色
,一尺来长,经盐水卤过晒干可以贮存。 山东的鲁菜菜系中有一道鱼肴“鸳鸯鱼”,它由白色的桂鱼,赤色的红鱼清蒸烹成,咸
香鲜嫩,红白分明,色彩诱人。此肴属于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为婚宴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妇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我国南方的鱼俗佳话也多。江苏苏州刺绣“苏绣”流行一幅鱼的图案《鱼戏莲》,妇女为丈夫或情人刺绣的兜肚,最爱采用这
幅吉祥画。苏北地区的农村人家,每到农历除夕在秤钩上挂一条鱼,当地方言“秤”、“剩”、“鱼”、“余”谐音;“秤(剩)有
鱼(余),年有鱼”,也就成了人们的一句口彩。
�(三)生活多鱼趣
�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后者以锡盘
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浙东一带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
,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此外,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
稔昌盛。这类古文物,有汉代的铜洗,它的底部绘有双鱼,侧面题有“大吉羊”字样。古代的织锦图案,有一种装饰的是美丽的鱼
鳞花纹,人称“鱼鳞锦”。
�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
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总之,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
来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15:31
但周公说,梦见鱼却是不吉祥的象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