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欺诈怎么认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6:03

贷款欺诈认定主体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双方签订合同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如果其中一方存在欺诈的可能,就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
合同诈骗也属于刑事罪名,如一旦认定当事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相对于如标的、价格、标准、功能、合同主体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对人则是不清楚的,在暗。
真实信息的隐蔽性,造成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诈行为人处于优势、强势,合同相对人处于劣势、弱势,直到欺诈行为败露。这种对信息掌握的不平等导致的地位不平等,并不是因为相对人认识能力的局限,而是因为行为人的故意而为。
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把要约或承诺的错误条件反映到相对*脑中,使相对人在规避合同风险和实现预期利益的决策中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决策-错误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的“意思自治”由于行为人的干扰而成为“意思他治”。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破坏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坏了社会信用。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
1、主体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2、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
3、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诈骗的行为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三条 可撤销合同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