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1:22
意思是:天高地厚,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情情爱爱之事没有尽头,天底下的痴情男儿哀怨的女子那么多,有多少风月债要偿还呢。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这是贾宝玉梦游至太虚幻境所见宫门的一副对联,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扩展资料
红楼梦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
第五回是前四回的总结,是在前四回所写的主要人物思想性格、人物关系、小说的典型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对全书的布局结构(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局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做了总体安排。《红楼梦》所写的内容就是按照它所描述的轨迹发展的。
第五回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聆听《红楼梦》十二支仙曲与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图画与“判词”对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结局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与归宿勾画出基本轮廓。
主要内容有十二金钗图谶、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有警幻对宝玉言传身教一番理论,还有曹雪芹简略对自己的精神分析、精神回顾、精神坦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1:23
意思是世上俗人都陷入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痴男怨女的风流情债难还。
出自《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宫门上有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横批是“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问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
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1:23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问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