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什么风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1:44

我来回答

8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6:05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13

扬州的风俗有丧俗、暖房酒、爬门头、清明节、要糖等风俗。

1、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

2、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 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 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4、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

5、清明节

清明,老扬州有个习俗—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这一天是要专门留给亡人的魂魄晒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们抢太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31

扬州的民间风俗习惯--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孝子头戴两边系棉球的白布帽,腰缠白布并系草绳(有的还背一双草鞋),鞋蒙一块白布块;孙辈头戴正面钉有一块红布的白布帽,腰系白布,鞋钉红布块;重孙辈头戴红帽,鞋钉红布。现在丧仪从简,改为臂戴黑纱,在黑纱上分别钉白、红白、红布区别辈份。接着,孝子(一般是长子)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或伞,首先到丧主(死者的兄或弟)家,然后再到别的亲友家去,在门口下跪(不得进门)报丧。丧主到来看过死者,便在死者脸上盖一张纸或一方白布,叫“蒙脸布”。亲友来吊丧,进门向死者磕头(现在有的改为鞠躬),孝子在下首陪礼,叫“孝子叩谢”。旧时用木葬,封棺时由孝子头顶装有棺材钉的筛子(钉子下放一撮孝子头发),跪请丧主封棺。出丧前,西乡一些地方全家人和抬棺脚夫、吹鼓手等带着供品到离家二里地的南方或东方大路口,向空祭拜,并掼碎一只碗,烧掉孝子身上背的草鞋,以驱邪气(此举谓之”盖大庙”),再回去出丧。出丧时(若死者配偶是中青年,以后还准再婚,此时便放鞭炮),长了手持哭丧棒、扛白幡、长孙打红幡走在前,其余孝子各持哭丧棒扶棺而行。遇有亲友路祭,便停棺受祭。祭完,供品由在场抢食。送丧人回来,在门前跨火,进门后吃糕、喝糖茶驱邪。晚上办酒。若死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晚饭后丧家向来客散“寿碗”。实行殡葬改革后,在农村中除木棺改为骨灰盒、哭丧棒改为花圈外,其余习俗基本保留。出葬后,传说在“头七”内死鬼要“探家”,这天全家人都住出去,俗称“让”。此俗今已基本不见,但“烧七”(每隔七日供祭一次)的习俗还有。
扬州人的寿庆礼仪习俗  
扬州人习惯从过周到百岁,年年都过生日。逢十叫“大生日”,不逢十叫“小生日”。在过大生日时,有“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之俗。逢到60岁以上的大生日叫做“做寿”,过生日的人称为“寿星”,热闹程度大胜于以前的大生。生日前一天晚上办酒暖寿。生日当天,女儿女婿要“挑”,即买上寿幛、香、烛、鞭炮、寿图、对联、鱼、肉、馒头、蛋糕、寿面、衣料等贺寿礼品,挑到做寿人家中去,晚上办酒吃饭。当晚餐席间上“碗头鱼”时,也是招呼后端走,不上桌。寿酒后,主家向亲友散发馒头和蛋糕,过70岁以上大生日时,还向亲友散发寿碗和筷子。过90岁以上大生日时,还有人自己买几只碗请寿星老摸一摸,以沾寿星光。过百岁生日时,地方*主要*还上门祝寿。
扬州确定婚姻关系的订婚习俗--“下茶”  
确定婚姻关系的订婚,俗称“下茶”,比喻此婚姻关系确定之后不能再动了。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结婚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弟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马桶和脚盆由新郎弟弟挑。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晚亲人退出,由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皆坐下吃三道茶。现在迎亲改用轿车、面包车或拖拉机,新郎在宾朋的陪同下亲自去迎亲,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乘车出嫁。晚上办喜酒,席间上了头菜为*。但头菜上后客人不好马上动筷,要待一对新人谢席后方可搛食。随后所上的“碗头鱼”并不端上桌,而是在向客人招呼一声“鱼来了”之后,便又”余”了起来。晚饭后,一对新人在赞礼及一片喜话和叫“好”声中,进入新房。
扬州的民间生养风俗习惯  
孕妇足月之前,娘家要带着婴儿衣裤、副食品、手纸去看望孕妇,叫做“催生”。家中反复炖蒸桂圆肉,供产妇来“阵子”时食用。产后,将衣包(胎盘)用衣包罐装封,放在家中。新生儿出生三天,家中为他洗澡、穿小衣服,母亲开始喂奶,叫做“洗三”。产妇生养一个月内,不能到任何人家去,人们把产妇视“红人”,到人家去不吉利。亲戚们都买些食品来“送月子”,又叫“送汤”。满月后,*到外婆家小住,叫做“出窝”。满月后,母亲方可到别人家走动。小儿出生一百天,家中为其做“百露子”、“开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0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扬州的风俗有丧俗、暖房酒、爬门头、清明节、要糖等风俗。

1、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

2、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 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 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4、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

清明,老扬州有个习俗—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这一天是要专门留给亡人的魂魄晒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们抢太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小主[嘻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7:57

扬州是一个文化底蕴的古城,风景很美,盐商古宅也不少的。风俗倒没什么和一些大城市差不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0:05

请看以上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2:30

领教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5:11

--重阳糕
  六七十年代,“*”破四旧,连重阳糕也少见了,糕上插重阳旗更是绝迹了,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重阳旗是怎么一回事。八十年代以来,街上重新有了重阳糕的叫卖声,近年来,重阳旗又高高地飘扬起来。
  重阳糕是扬州重阳节前后特有的时令食品,如同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糕是米粉做成,蒸熟即食,微甜、松软、爽口,老人和孩童尤为喜欢。糕形也很有趣,正方形,小小巧巧的,上染红点。卖糕人把若干块小糕迭成一摞,最上面插着一面纸质小旗。小旗有红有绿,三角形,还戳有许多小孔,戳了孔,板硬的小纸便柔软多了,迎风还能飘动,这就是所谓的“重阳旗”。
  其实,这里叙述的重阳糕已经逊色多了,旧时扬州的重阳糕比现今的更精致。《真州竹枝词引》中记叙:“九月九日重阳,俗尚糕,昔年萧美人糕,名重一时,后人犹有世其业者。”这里的“萧美人”看来是一位做重阳糕的店家,如何“名重一时”呢,作者没有说,但他在后面说到:“河西街蒸作店,小菊花糕,其遗制也。糕上插红绿纸旗,谓之重阳旗,像生店制小亭,有数(只)面捏小羊,臣(站)立其间,谓之重阳台。”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扬州仪征人更有创意,有小旗,有小亭,还有小羊,且形态各异,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了。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糕”谐音“高”,“小旗”和“小亭”意为野外登高,而数只“小羊”,则又谐音“重阳”。所有这些都与重阳的诸多习俗协同,既饱含着人们祈求升腾兴旺的吉祥愿望,也表现出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乐观心态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