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6:51
可以通过以下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1、两者的含义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是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关不能干预经济纠纷;
2、构成要件不同,即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
(1)主观目的上,诈骗中的借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经济纠纷中的借款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有日后返还的意愿。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属于行为人主观心理事实认定的范畴,但必须结合案件的客观事实来综合判定:
(2)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诈骗中实施了以借款为名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行为,应当把正常的借款行为导致的经济纠纷与以借款为名实施的诈骗行为区别开来。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行为是基于签订、履行借款合同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民事法律调整。以借款为名实施的诈骗是没有归还借款的意图,而以借款为幌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违法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受刑法调整。需要特别注意,一般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中的一种,因此不会涉及到刑事犯罪,但也不排除行为人在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条件的话,则会被认定构成诈骗罪;
3、解决方式不同,经济纠纷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诈骗犯罪受害人需要通过刑事手段来保护其财产权益;
4、性质不同,经济纠纷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诈骗犯罪是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的手段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危害社会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要素:指实施诈骗犯罪的具体行为。诈骗罪的行为要素是指使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的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2、客体要素:指犯罪的客体,即被诈骗的财物。诈骗罪的客体要素是指犯罪行为中被欺骗人所实际拥有、掌握、处置的财物;
3、主观要素:指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诈骗罪的主观要素是指犯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骗手段实现非法占有的故意。也就是说,犯罪人必须有明确的非法占有的意图,而非出于其他目的或错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