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绘兰亭修禊图的来自巴山蜀水的灵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0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9:08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一个地区能让几乎全国的文化艺术名流在—较长时期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莫过于抗日战争中的四川了。当时中国画坛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大师们几乎都客居过四川,如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黄君壁、谢稚柳等。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借鉴、学习各流派风格的大好机遇。在他们之中,四川对于画家傅抱石的影响最为深远。入蜀八年,是傅抱石绘画大变的时期,在巴山蜀水的滋润中,他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傅抱石于一九三九年一月率全家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抵达四川重庆。但由于日本军队在重庆市的狂轰乱炸,全家人又不得不由重庆下乡,寓居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下一农舍。傅抱石自署“金刚坡下抱石山斋”,又称“抱石斋”。这里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傅抱石曾在自己的一幅画作上题到:余以艰苦之身,避地东川。岳母李太夫人俱来,战时一切,均极激荡,而我辈仍不费笔墨丹青,所居仅足蔽风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遗,真如大痴家无担石之储也。战争时期的*、经济、社会风尚、艺术思潮等因素必然对艺术家们有所影响,也必然反映在其作品之中。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六年,傅抱石定居在重庆歌乐山的金刚坡长达八年之久,正是他三十五岁至四十三岁,是艺术发展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里,博抱石把传统呆滞的勾、皴、擦、点染一气呵成而创立了著名的抱石皴,使其画风流畅淋漓、空灵多变。完成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蜀中山水的苍茫翠润给予了傅抱石许多绘画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特别是金刚坡一带竹林茂盛、松荫蕨被,郁郁葱葱,与晋-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诗中所描绘的景致实无二致,这为傅抱石创作《兰亭序》绘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载中的三件傅抱石《兰亭图》
傅抱石一生曾创作多幅以“兰亭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但目前有详细文字记载的仅有三件,以时间为顺序,分别是:
1、创作于1942年的《兰亭图》,目前无图片资料,此件作品曾参展于《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据傅抱石为画展所作自序中记载,此图中所画主要人物约为三十三人,服装、道具参考刘松年的作品。
2、创作于1945年7月25日的《兰亭图》,立轴(133.5 x 44 cm.), 图中所绘三十六位主要人物,侍从8人。人物隐现于茂林之中,行止未见细节描绘,以意取胜。曾见于北京拍卖会中。
3、创作于1956年12月31日的《兰亭图》,横幅 (60.8 x 100.2 cm. ),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共画主要人物40余位,侍从约10人。画面注重人物面部细节描绘,用色明快。
与文征明的《兰亭修楔图》渊源
自古以来,《兰亭修禊》就是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北宋的李公麟、南宋的刘松年、明朝的仇英等都有创作。而在本幅卷尾徐悲鸿题跋中提到的文征明《兰亭修禊图》乃属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此画是文征明73岁时用他擅长的青绿浅绛画法绘制而成。图中树木扶疏,幽篁处处,间以环山流水,两岸有上古衣冠数十,或立或坐,虽只用线条勾勒,但各具情态。曲水之中更有红觞点点。设色明丽丰富,浓而不失雅致,艳而独具秀润,一幅气势爽朗、水秀山明的暮春佳景跃然纸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