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步兵会拴在坦克上冲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10:24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坊间一直以来有个传说,就是我军以坦克在越北的山地丛林打穿插,把步兵用背包带捆在坦克上一同前进。后来当遭到越军火力阻击时,步兵一时解不开背包带下不了坦克,结果成为活靶子,遭到很大伤亡。这个传说扩散后,惹来了众多批评,认为此种做法是战术水平很低下的表现。那么*究竟如何呢?应该说,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存在坦克上拴步兵一同前进的事情,但其背后却是有着相当技术含量的。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前,东线广州军区制定的战役方案是:以第42军(欠125师)配属第43军坦克团(欠3营),以步兵搭乘坦克组成快速梯队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向越南高平省重镇东溪实施穿插,首先夺占东溪,撕开战役突破口,尔后主力插上4号公路继续向高平突击。方案规定,坦克和步兵要在3个小时内穿插30余公里夺占东溪。

从广西布局关边境至越南东溪没有现成的公路,有一条山间牛车土路,依山傍谷,路窄坡陡,急转弯达40多处,沿途河多桥脆,坦克和车辆通行很不容易,对道路保障能力要求很高。另外还有两条山间小路,翻山越岭,青苔覆盖,藤蔓缠绕,车辆和马匹不能通行,步兵也只能轻装攀登。在这样的地形上要想按时穿插到位,使用坦克冒险通过山间牛车土路突击东溪是关键。但是光有坦克冲锋也不行,那样容易孤军深入遭到越军反坦克手的包围袭击,必须要有步兵协同进行掩护。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步兵怎样才能跟上坦克一同行进?

1979年的时候,*还没有装备步兵战车,军属坦克团里也只配有少量63式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输送指挥人员、火线抢运伤员和前送物资。在这种情况下,步兵要想跟上高速突进的坦克,徒步显然不行,只有搭乘在坦克上行军。然而坦克在山岳丛林地带高速行进时会摇摆颠簸得非常厉害,步兵在坦克上很难固定住。战前部队组织进行了多次坦克搭载步兵行进的试验,后来想出一个急就章,就是让参加作战行动的士兵将绳子或背包带系在腰上,再用挂钩挂在坦克两侧的保险扶手上,并把82无坐力炮、重机*等重武器也用绳子*在坦克上,这样与坦克一同前进。加强指挥第42军作战的前指首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仔细考察和权衡了这种方法,最后拍板通过,算是暂时解决了步坦协同前进的问题。

1979年2月17日拂晓,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第42军以126师配属第43军坦克团(欠3营)担任第一快速梯队,从布局关突破边境向东溪发起穿插。8时许,快速梯队在坦克尖刀连引导下进至那悦山垭口。此处路面非常狭窄,两侧峭壁耸立,越军在路中放置了大石块、树干等障碍物,山体崖壁上还有两块1米多高的巨石突出,造成山垭口底部只有2.8米宽,小于坦克3.27米的宽度,以致先头坦克不能通过。后面搭载步兵的坦克梯队也*停止前进,沿那兰、班波地段原地待命。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高地上的越军突然出现,利用山洞、道路转弯处等有利地形,以40火箭筒、苏制反坦克导弹和轻重机*组成侧射、交叉、倒打的密集火力网,猛烈射击我后续坦克梯队。126师所属的步兵376团一部搭乘坦克正好进至这一地段,当时每辆坦克上都搭载了20多名步兵。遭到越军突然袭击后,由于猝不及防,不少人一时解不开绳子或挂钩下车战斗,重武器也解不下来无法使用,造成了被动挨打。同时坦克紧急开火进行反击,有些被拴在炮塔上的士兵就跟着炮塔转动,暴露在越军迎面射来的密集弹雨下血肉横飞……

战后统计,在这一地段上搭乘坦克的步兵伤亡80余人,铸成了军史上的一个沉重教训。值得说明一下的是,并不是坦克上搭乘的所有人员都用背包带或绳子拴上了自己,主要拴的是一些身体弱、训练差的新兵,老兵和骨干或是不拴,或是技巧比较熟练。在战前进行训练时,老兵和骨干中就流传着一个口诀,“上窄坦,用绳钩!上宽坦,松一松!”意思是搭乘窄坦(即62式轻型坦克)时,由于坦克边沿比较狭窄,为了在快速行进中不被甩下去,需要用挂钩钩住保险扶手;搭乘宽坦(即59式中型坦克)时,坦克边沿宽一些,抓住扶手就行了,可以不必钩挂。动作熟练的士兵,上下坦克比较自如,便大大减小了遇袭时措手不及的可能性。所以总结起来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了前述遇袭的教训,后面的战斗中新兵就不敢再把自己拴在坦克上了,能坐就坐上,不能坐就跟着跑。而老兵和骨干还是会搭乘上去,艺高胆大的照样上绳钩,否则都跟不上坦克这仗也没法打了。话说回来,就我军当时的装备技术水平而言,把步兵拴在坦克上行进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硬着头皮在实战中创造战机。

上边的战例就是本文开篇那个传说的主要历史来源。需要注意的是,步兵搭乘在坦克上行进,即使没有拿绳子拴住自己,遇到突然袭击时也难免发生伤亡。像西线第50军149师于3月2日向沙巴突击,步兵445团9连副班长曹辉和4名战士搭乘在坦克上行进,没有拿绳子拴着。当坦克即将上4号桥时,越军一个倒打火力点的机*突然向他们扫射,曹辉等5人瞬间被扫下坦克,4死1伤。曹辉是446团曹从连团长的儿子,当场牺牲,年仅18岁。这怎么说呢?战争就是充满了无数的突然性和偶然性,归根结底是要坚决消灭敌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由于长期以来相关战史的少有披露和选择性流传,此次自卫还击作战中其他方向虽然不乏有步兵钩着挂着坦克前进的现象,即便不钩着挂着也有发生伤亡的事情,但典型性却难以和第42军突击东溪战斗相比,于是坊间也就不太注意和提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10:24

第一个原因,*沿袭典型的苏联步坦协同战术,该战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虽然有避免步兵脱节的优点,但也招致了不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二个原因,彼时*机械化程度不高,使用这种点战术,能够兼顾运输与战斗,是一个经济合算的办法。加之越南北部,尤其是战斗展开的边境线到谅山一带,多山地丛林,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跟随载具,加强机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