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9:53
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一念不觉”。《楞严经》曰:“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是六根接触六尘时,于六尘境缘中起了妄想分别执着,通常所说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迷了,迷了就攀缘,被境界所转。所谓攀缘,就是当五欲六尘现前时,心生喜欢,执着缘取。世间常说,见钱眼开、见色痴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迷了就神魂颠倒,不能自已。这就是世俗的无明不觉。古德常用看花来描述无明的状况。我们眼见花,不分别不执着,所见的就是色性。一分别执着,这花是红的、黄的、蓝的、紫的,香是浓的、淡的,就迷了。迷了见的就是色相,也即境界相。看到的只是现象,不是本质。执相为实,不能见性。起心动念用的是意识心,也即妄心。妄心看到的只能是虚妄假相,被假相蒙蔽了,回过头来又产生颠倒梦想。于是被境所转,不能自主,造作种种业障,苦海沉浮,轮回无尽。
无明是愚痴之根,而愚痴是贪嗔痴三毒中的根。现今贪官贪财无厌、贪色无止,皆是不明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而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的贪官钱堆满了房子,仍然欲壑难填,照贪不误。结果钱一分没花,却丢了卿卿性命。有的贪官见色就上,几十上百女色仍不满足,每次行事都详细记录,更有甚者,*录像,不时拿来欣赏。结果年纪不大就垂头驼背,进监不两年就呜呼哀哉。这些人不仅蠢,更是恶。三毒俱全,罪孽深重,必堕三途,万劫不复。这是大贪,小贪是自私。自私也是恶。佛法认为,凡是自私自利都是恶,因为它助长我执,而我执是六道之根。不贪不嗔不痴,才是善。善根深厚,必是智慧之人,所以对于佛法,能信能修,容易开悟。
无明所现的是晦昧昏暗之相。众生迷妄,六根昏暗,虚空也是一片黑暗,只能借助阳光才能看到事物。觉悟了,就如古德所云“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虚空就是光明的。人在定中,虚空也是光明的。这桩事情在《虚云和尚年谱》中有记载。一天晚上,虚云和尚走路回茅棚,路上遇到两个小和尚打着灯笼往外走,小和尚与他打招呼,问他这么黑为什么一个人走路,他一愣,定没有了,天就变黑了。这说明定中的境界是一片光明。虚云在甚深定中,所以六根是放光的,虚空是明亮的,走夜路也不用打灯笼。无明破了,就可以从相上见到性,也即实相,对一切万法的*就能了然无余,这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俗活说心明眼亮,心地清净就放光明。无明没有了,就能看到宇宙一切万法的*。
那么,无明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是佛教的根本大问。世尊在世时,富楼那尊者向世尊提问,“众生为什么会产生无明?(见《楞严经》)”金刚藏菩萨也问过同样的问题(见《圆觉经》)。世尊对此问题的回答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见《楞严经》)”。知见是正知正见,也即佛知佛见。佛知佛见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是什么?*是一切万法都是刹那九百生灭的业因果报相续相,变化无常,虚幻不实,故是假象,了不可得。相由性现,性体空寂,无形无方,亦了不可得。性是能现,相是所现,性相一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不可得。众生由于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知见立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我见,我见就是无明。由于无明而起妄念,以至六根对六尘时,执着攀缘,为境界所迷,故而产生三障:业障、惑障、报障,也称为烦恼障、所知障,把自性本具的光明遮住了,看不到*,从而执着三细六粗为实,所以愚痴。我见必有我所,于是千方百计搞闻名利养、五欲六尘。我见必生分别计较,于是就产生纷争,怨恨嗔恚,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凡此种种,遂使业障日增,以致被牢固缠缚,烦恼无尽,难脱苦海。而自性虽空,却能生万法;万法皆空,而因果不空。但众生因障而又不明,执空为无,因而或是不信无修,不能脱离轮回,超凡入圣;或是拨无因果,造作罪业,堕入三途。
无明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佛法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无始的,一切众生从本以来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这就是无始无明。所谓从本以来,就像一个圆,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明了十法界的道理、*,就是无明。十法界的道理、*明白了,妄念没有了,无明就破除了;一悟一切悟,明心见性,一切都是光明的,谓之“大光明藏”。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曰:“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真如自性的觉性,真如自性是众生本来具足的,所以是本有。正因为是本有,所以能恢复。不觉就是无明障碍,这种障碍犹如遮蔽太阳的一片云彩,把阳光挡住了,使太阳的光明透露不出来,云彩是外在的障碍,并非太阳本身所具,所以说是本无。正因为是本无,所以能破除,如果是本有那就不能破除了。无明破除了,真如自性就显露出来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恢复了。但破无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典告诉我们,圆初住以上菩萨才能破除无明。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这才是圆初住菩萨的境界。到四十一品无明破尽,就圆证佛果。但这要修无量阿僧祗劫,太难太久。要想一生中成就,必须禅净双修,只要功夫成片,不仅无明未破,甚至见思烦恼未断,也可带业往生。古今大德对此修行方法都极力推崇,值得学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