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木兰的历史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8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7:11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花木兰,忠于国家,孝就是孝顺父母。她既有女儿情怀,更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拓展资料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据了解,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江苏人说她是泰州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关于花木兰故里的传说就众说纷纭。

花木兰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一说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里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8:29

  1、历史背景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3、出处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0:04

说起花木兰,人们便会想起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正史无记载,辞典无条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实有其人。一种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有之,木兰又被封为孝烈将军,木兰是确有其人。

笔者赞成后一种看法。安徽《亳州志》“烈女篇”记载:“木兰,一名花孤,姓魏氏,亳州东魏村人。”亳州人说:“花孤即花姑,是木兰的乳名。后人不知,便由“花姑”之名而误传以为木兰姓花。其次,关于木兰是亳州人之说,除安徽《亳州志》“烈女篇”记载外,均还有以下九处史籍记载: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载:“木兰姓魏,亳州人。唐封孝烈将军”。

二、清代,《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木兰姓魏,亳州人。汉文帝时,匈奴寇北边,发内郡戍之。木兰代父为戍卒,以功为小校,所戍是完县,故完人祀之。孝烈将军,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来的《凤阳府志》、《颍州府志》、《保定府志》异口同声,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归德府志》云:“木兰,亳之谯人也。”

四、古代《完县志》言:“木兰姓魏,亳州人” 。

五、清代由皇帝钦定的大型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内言“木兰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称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兰祠赛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说:“木兰,亳人,魏氏女。”

七、完县(今名顺平县)木兰祠元代碑刻《汉孝烈将军记》言:“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

八、木兰戍边燕山,《燕山丛录》一书对木兰的记载较为详细,云:“完县东门外有孝烈庙,榜曰孝烈将军。”《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县东或云即木兰女尝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将军。”有古碑称曰:“木兰姓魏,亳州人。”

九、元代学者达世安、明代学者朱国桢、明代诗人吴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称:“木兰姓魏,亳州人。”

据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姓苑》一书认为花木兰姓木,乃古代端木氏之后;湖北《黄陵县志》说花木兰姓朱。关于花木兰的姓氏,在古代颇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花木兰为亳州人姓魏氏之说最多,以上诸多史籍对此都有记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1:55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拓展资料:

花木兰,出生于公元412年卒于公元502年,至于年限有存在较大争议,出生在现在的河南一带,花木兰因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12年而出名,花木兰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英雄,还是民族英雄,她是历史上寥寥无几的女军人之一。

人们根据花木兰的资料,写了很多文学著作,特别是现在的电视剧,情节也是出自历史上真实的花木兰的资料。花木兰的故事从古代文学作品花木兰的诗可以看出,花木兰的故事影响的一代又一代人,是个正面的积极的教材。

花木兰的故事,也有口头传颂的。花木诗的诗《木兰辞》很受民间喜欢,通俗易懂,《木兰诗》被列入中学教课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4:03

拓跋宏在历史上是有的,他后来当皇帝了,就是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02698.html?wtp=tt
他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也是个很痴情的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拓跋宏的养母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冯太后的亲戚冯润,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润,没隔多久,就以冯润得病为由,把冯润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皇后。拓跋宏斗不过冯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去世了,拓跋宏立即把冯润接进宫内。可冯润爱的不是拓跋宏,回宫后竟然把自己的妹妹*走,还毒死了另一个嫔妃高美人,并把她的孩子抢来当继子。拓跋宏太爱冯润了,忍受了她所作的一切。后来,拓跋宏为了事业,出宫打仗去了,冯润趁机和她的心上人私通,还要把拓跋宏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公主忍无可忍,就跑到前线告密了。冯润知道丑事暴露了,于是一不做而不休,又策划谋杀拓跋宏,可是又暴露了。拓跋宏还是爱冯润,又忍受了这一切,没有杀她。但拓跋宏的心已经碎了,终于在33岁那年郁郁而终,在临死前下遗诏,要冯润随他到天堂见面,死也要一起死。这样的男人可谓千古第一痴情子,不管他所爱的人对他如何残酷,他还是爱着她,就死也要在一起。

花木兰是那个朝代的人有争议
一说她是北魏人,二说她是隋朝人,其实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花木兰这个人,只是在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记载她,我个人倾向于历史上没有花木兰这个人物,因为为正史是根本就没有记载,即便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她是北魏人,她也不可能和拓跋宏认识,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按照第一种说法,她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而拓跋宏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嫡系第四子孙(拓跋焘——拓跋晃——拓跋浚——拓跋弘——拓跋宏),花木兰和拓跋宏所处的年代相隔这么久,所以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更谈不上在一起打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6:28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拓跋宏就是北魏孝文帝
花木兰是明间传说故事
没法考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9:09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2:07

我个人觉得,既然《木兰辞》是北朝民歌,那么花木兰应该是北朝人吧。
拓跋宏是北魏孝文帝,是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他力主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因为花木兰其人没有正史记载,所以就让我们当他们是一个朝代的,为他们伤感而悲壮的故事心存一些感动吧~~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02698.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1:22

花木兰生存的时代众说不一,从北魏到隋唐都有可能。但这一时期中只有北魏建有“天子坐明堂”的明堂,因此故事设定为北魏,是讲得通的。

拓跋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北魏的第七代君主,也是终结几百年大*、开启隋唐盛世的重要推手。他执政期间,北魏着重对南用兵,和柔然没有大的冲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4:53

1、历史背景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3、出处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8:4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应该就是这个,木兰辞上说花木兰本来就是北魏人。这个和七皇子和花木兰,应该是杜撰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2:46

有一说是北魏人,有一说是隋朝人,见于《隋唐演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7:24

1、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 《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 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2、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

3、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 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4、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 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 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拓展资料:

1、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

2、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人。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舞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3、时值北魏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4、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22:18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分别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