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古八景的墨华泉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0:36

“墨华泉碧”这一景观指的就是济宁浣笔泉这一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它位于济宁浣笔泉路南首路西,此泉最初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地下泉眼。相传李白一家曾在此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许夫人同娇女平阳在泉边浣洗、淘米、戏水,李白则在泉边石几上书写诗章,顺于浣笔,斟酒小饮。平阳伸出小于捧起泉水,滴入砚台为父亲磨墨,许夫人出口成章评点丈夫的诗文。一家人生活在这里,花前月下,散 步、游园、嬉戏,月色溶溶,泉水淙淙,草虫啾鸣,繁花吐艳……后人有诗曰:“浣笔经千古,涓涓水自流。太白笔何在?即此泉水是。”据《全问通考》记载:“浣笔泉在州(济宁)东关外,去会通河不数步, 出土中……泉分为大泉头池为八丈八尺八寸,小泉头池为五丈五尺,渠长五十六丈,简长三百八十丈,会杨家坝至通心桥入运。”
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浣笔泉”原名“墨华亭”,始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由主事白旆在泉旁建一亭,以供宾客游览观光,凭吊古人。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主事胡瓒重修,浚泉池,砌石栏,建方亭,植柳竹,泉上榜书“墨华”,从此才有了“墨华亭”或“墨华泉”之称。同时,还于泉北筑堂三楹,以祀李白、贺知章二贤。故而明代文人潘承念在《墨华泉碧》一诗中曰:“何如一勺墨泉水,天宝年来流到今。”以后,明末清初曾多次重修,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知州席恒轩捐资修葺,在堂房旁边增建配厅、中筑门,并开凿了方、圆二池,皆曰“浣笔”,自此,“墨华亭”更名为“浣笔泉”。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 791年)河督李公重修后堂,起层楼,楼上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公像,堂前仍建“墨华亭”,亭后放置了一块一丈多高峥嵘奇突的巨石,石上镌刻“小雷峰”三字,石旁还建了一舫形小屋,跨以小桥。这次重修竣工后,由漕使和琳作记、 内阁学士翁方纲赋诗、运河同知黄易绘图,刻石镶嵌在堂内壁上,被称为浣笔泉的诗、丈、画三绝,也成为“墨华泉碧”中的一大景观。一百多年后,到了1914年,清末翰林杨毓世、单人高为汉等人又重修“浣笔泉”,杨翰林并亲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谪仙乃以往诗人偶尔濡笔随作为千古亦事”,下联是“在我亦将来过客侧身怀古冀保存一线文波”。这使浣笔泉逐渐形成了一座规模宏伟,楼、堂、亭、池、桥为一体的园林建筑,成为流水潺潺、花木扶疏、柳荫竹翠、风光绮丽的名胜游览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进行了两次整修,在原址上凿池筑亭,修建正堂,种植花木翠竹,使浣笔泉以新的面貌迎接游人观光。
1986年,济于市*公布“浣笔泉”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