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21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并的。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本文拟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
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这些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处处”等传神的字眼,传递出大自然勃勃的气象和人们怡然自乐的精神面貌。
《山居秋螟》的前半首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写景如画,随心挥洒,这样动人的自然写景,正是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丰姿摇曳,耐人寻味。
王维的诗又多以虚写实,《如汉江临泛》的中间两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颈联再用一个“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似乎把郡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这不能不得益于王维诗歌语言的平淡自然而又体物精细。
二、意象空灵剔透,虚幻静谧,富于变化。
司空图的《诗品》中就曾用“白云”比喻“超诣”的神韵,说“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王维将心性具象为白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也恰恰是这种效果。
王维在诗中取意象最多的是云: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6�2�6�2�6�2�6�2《送别》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6�2�6�2�6�2�6�2《过香积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6�2�6�2�6�2�6�2《终南别业》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6�2�6�2�6�2�6�2《观猎》
比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那一抹返照的夕阳,那被夕阳辉映的青苔,还有那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的深林,该可以勾起多少的遐想,该可以给人多少的审美享受!王维在山林溪壑之中,既寄托了自己高尚其志、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也倾注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衷心喜爱。包括那些体现禅宗哲理、给人以极端幽静之感的诗篇,同时也有生趣盎然,鲜洁明丽的意境。又如《辛夷坞》: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借空山无人之涧户与自开自落之芙蓉来表达空寂之境。然这一“空寂”之境,并非是完全的死寂、冷清,在“空寂”的表面下,仍然存在着生命的跃动,那自开自落的芙蓉花,正是此种生命跃动的象征。
王维笔下的意境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他在创造客观山水的意境时,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浸染、感受,使客观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借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使“无我之境”变成了“有我之境”,从而构成一种艺术意象:为表其惆怅之情,空间物体失却了它们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披上诗人强烈的主观情绪,比如《华子岗》;为表其空虚静寂之感,时间似乎亦可停止流逝,比如《鹿柴》;随其意兴所至,空翠之色似乎可以润湿人衣,如《山中》;甚至于月光可以惊起小鸟,如《鸟鸣涧》;莓苔青色可以浸染人衣,如《书事》。在诗人主观意兴之映照下,客观存在的山水景物变为心理意象,为表达诗人的情思服务。
三、讲究色彩,从虚处落笔,并以青白色为主。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称为“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画”,是不无道理的。王维以画入诗,使他笔下山水田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序,富于图画美。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生,常留虚白供读者再补充。王维深谙此道,在描绘山水景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如前引《汉江临泛》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状江水浩渺,山色空濛,有以少胜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山水田园诗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对色彩的使用的自觉程度。王维作为一个画家诗人,对色彩的价值认识及对色彩的遣使,便更具创造性了。
以《山中》为例: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仿佛是随意的点染,然却已非自然色了,诗人选择秋山本身就存着深刻的含蕴,满目苍郁的秋山缀以稀疏零落的红叶,再衬以通过幻觉错觉而滋生出来的诗意感受和心灵色彩,全幅画就蒙上了似幻而真的生命感动的烟雾。
就像他所开创的南宗画派以水墨为主一样,在水墨的浓淡明暗变化中表现山水的物理和质感。在诗中王维偏好青白两色: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2�6�2�6�2�6�2《鹿柴》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6�2�6�2�6�2�6�2《节事》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6�2�6�2�6�2�6�2《山中》
这在诗人笔下同样可见,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朝雨乍停,天宇清朗,道路洁净,路旁柳树被雨水洗出了它那青翠的本色,而柳色之新,又映照出客舍青青来,从而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再如《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萍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
河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以明月照彻滩水,水才显其“清”,滩才显其“浅”,水底之石才显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微弱,绝色就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之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四、讲究音响,以动写静,动静相映
王维对大自然声响的处理,集中体现在音响上,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濞深涧中。
这里人闲、夜静、山空皆是从静态入手的,它们构成了春天山涧夜晚的静谧。诗人又写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一个“惊”字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不仅荡涤了那种死沉沉的气氛,而且更加突出了山涧的宁静幽美,创造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又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高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步入茫茫山林,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有小径而无人行,听人声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围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幽静空灵的境界!诗人描绘了幽静的山林景色,更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这钟声非但没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氛围。
王维的山水诗善于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相映,写出自己极为细致的感受,捕提一瞬间的动人景象。如《山居秋暝》的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先是听到“竹喧”,才知道是“归浣女”,先看到了“莲动”才发现了“下渔舟”,诗人写出了先有所闻、后有所见的细致感受。“竹喧”、“莲动”这些美的动态和美的音响,动静相衬,自然天成,既精妙入微,又含蓄隽永。不难想象,在“竹喧”“莲动”过后,又是怎样的清静,这比单写静更富有诗意,更耐人寻味。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自然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王维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其诗往往把实景与它所暗示、所追求的虚境融为一体,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同时,他的诗与他采用的某种物象间也往往具有某种内在精神,使自我融合万物,又投影在色彩、意象、音响和语言中,营适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使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一位诗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22
诗中有画
王维诗善于捕捉最具特征之物,构成完美画面。
———讲究结构画图。如《渭川田家》,王维罗列了农村中的种种景物:斜阳、牛羊、野老、麦苗、蚕桑、田夫等,看上去零落散乱,但第九句“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零乱的景物一气贯穿,组成一幅和谐生动的完美画面。
———讲究物象色彩对比。王维诗吸取绘画长处,善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景色写入诗中,构造完美和谐画面,使景物活脱、神采飞动。如《高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桃红、绿柳、晨雾交相映合,构成一幅清丽淡远的山村春晓图。
———讲究虚实并用。王维不愧为著名的画家,深得中国画传统技法精华,在诗中运用自如。《汉江临眺》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目下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写实;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乃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
———善以“光”“态”描摹人景合一的画图,突现人物情绪。
如《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里青溪很美,是淡素之美,蒹葭流光、松泉韵律、正投合诗人的心态和情趣,那份美感在别人或许不浓,在他却很强烈,因为与他内心向往共鸣。
———咫尺见大千。
王维以小景传大景的手法,在他的山水田园诗里处理得很细妙,真可谓绘画圣手。《赠十裴迪》中“桃李虽未发、荑萼满其枝。”从小小叶芽的萌发,预示桃李盛放,红雨翻腾的浓春烟景图。
写声音的艺术
王维的诗极富画意,而画面中常带有万籁的轻吟低唱,给人以宁静、凄冷或愉悦的情感体验,即画声美。
———鸟鸣山更幽。如《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瓜园诗》中“黄鹂鸣深木,朱槿照中园。”《田园乐》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些都给人静中闻响更清幽之感。
———虫鸣显凄凉。如《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里“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吹,日夕方高秋。”蟪蛄凄切鸣叫,衬托出一幅声画俱佳的萧杀秋景图。
———鸡犬喧叫更闲逸。如《过李揖宅》中“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丁寓田家有赠》中:“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桃源行》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这些,都是通过诗人的精心描绘,一幅幅乡村闲淡安逸的图景便绘声绘色的显现在读者面前。
———水声闻响更怡人。如《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雨水声奏出轻快乐章、白鹭上下翻飞,增添了几个协和音符、破了它的单调,这画外之音,引人入胜。
含蓄美
诗贵含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这方面运用极致,欲吐而不露,含蓄蕴藉,让读者会心可得,感受其内在的意蕴,具有含蓄之美。
———虚实含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在虚处(写景)着笔,让人们从虚的意象腾飞想象,去感受和捕捉诗中含隐的实的事物。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这里写景是虚,诗人爱恋大自然是实,但字里行间“留恋”二字只字未提,诗人“实”的心迹流露,含蓄地藏于美景之中。
———跳跃含蓄。如《田园乐七首》之三云:“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渡头、村西、坛边、人家这四个空间位置的跳跃,一跃一景,尺幅万里,给读者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
———结句含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摹景物后,结尾一句意蕴遥远或画龙点睛,从而使诗的境界全出。如《柳浪》:“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最后一句才揭示出所含蕴的主题。
禅宗智慧
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著称。中晚年仕途迭经挫折的他,先是满腹懊丧,后来彻悟了佛法禅理,生活得内心非常宁静,在诗歌创作上翻出一股淡泊宁静的意趣,如他的《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列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是一种自然美,淡泊美,宁静美,闲适美,王维能写出如此淡远空灵的诗作,是受启于禅宗智慧的结果。
善用通感
王维善于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沟通起来,相互间既有协作又有影响,创造出山水物景的美。如《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中“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第一句是诗人的感觉,第二句正面写出视觉,第三、四句更是视听感觉的交融。
王维的创作风格代表着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使他声名卓著,唐太宗曾把他誉为“天下文宗”。后来评论家又将他誉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鼎足而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22
[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王维笔下的景其实就是 诗人心灵的物化,只有借助外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读来才会觉得韵味悠长,含蓄隽永,打动人心。
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他自己作文:“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他根据诗的意境,风格来将诗分为二十四品。其中一品为“含蓄”。司空图仅运用寥寥几语便将含蓄诠释得清清楚楚,并且还说明了为什么会产生含蓄,最后,还教会我们如何才做到含蓄。原文如下: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如绿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首先,司空图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仅此八字便将“含蓄’的要旨述说出来了。接着,便用“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来对含蓄进一步深入阐释。两者结合,便恰到好处地给含蓄下了定义,即辞短意长,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回味无穷。它充分地表达了司空图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味”的诗美情趣,为历代诗家所重视。
梅尧臣诗的精微、深沉、含蓄、细腻等特点,苏舜钦也比较缺乏。他的诗最明显的弱点,就在于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在张力的推敲,以致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
但也有些小诗,苏舜钦写得相当精致,如《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视觉,配合得很别致。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流动曲折。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身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王士祯标举的口号,又是他评论文学作品的指导思想。神韵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他强调艺术性的含蓄性,反对过直过露,主张深厚蕴籍。他说:“唐诗主情,故多蕴籍;宋诗主气,故多径露。”(《师友诗传续录》)因此他一再重复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味在酸咸之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王维擅长绘画,其山水田园诗很集中地表现了其诗画交融之浑融美.本文从诗画交融、绘画美的角度来探讨其浑融美,抉发其艺术隐微.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取景构图、设色敷彩,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不拘一格,随物赋形,传神写照,而得其天机意趣,浸融着诗人浓郁的情感,从而以色彩美、构图美、动态美、声乐美、朴素美、想象美、感情美而凝聚成的绘画美、诗歌艺术的浑融美,使得诗画交融、诗中有画的艺术日益成熟,冲澹而兴味悠长,清婉流丽.
王维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诗中那些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王维山水诗中的“动”,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静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诗中主旨所归。作为艺术手段的动态性,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创造静的意境服务,以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田园诗和山水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但静的特点在此二类诗中还是有差异的。其田园诗在优雅闲逸的情致和明朗淡泊的气氛中描写的多是闲静的意境;而他的山水诗,在幽深冷寂的氛围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表现的多是幽静的意境。
我们先看他的《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这是近景的特写镜头。远处,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中,恰似又多了几分浓绿。一宿山雨吹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童来打扫,黄莺那清甜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静,而“山客”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诗中“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却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这种“静”是闲适而恬静之境。
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这些拟声词可以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你如何理解?
析:1、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2、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以动衬静。3、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23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生前便被誉为:当
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美称。他的山水诗,在当时和后代都取得了很高的声誉。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画,我无缘得观,摩诘之诗,却有许多是从小学时就耳熟能详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壮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温馨安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动静相衬,“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亲切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挚抒情……形象生动,字字珠玑,不胜枚举;都令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经久难忘。
陆游在《跋王右丞集》中也写道:“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后遂置之者六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昼无事,再取读之,如见旧师友,恨间阔之久也”。
然而,我们以往见到的对王维的其人其言,感觉却是大不相同的。
他后期这些几乎和现实生活绝缘的,“萎弱少骨气”的山水田园诗却因为和后代文人们的消极思想发生共鸣,受到许多文人无保留的赞美。有人甚至尊他为“诗佛”,把他捧到和李白、杜甫同样高的地位,这显然是极端错误的。
从王维其人,到他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作,从“许多文人”到“无保留的赞美”,因人废言,亦因言废人,一并毫不客气地被否认了。如此评判,当然是有其具体理由的。
至于《孟城坳》一首,从为辋川别墅过去的主人宋之问感叹,联想到自己也不能和辋川山水同在,更表现了他这个庄园主人空虚没落的心情。《漆园》一首中,思想同样是消极的。这些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并不能掩饰他思想上的严重缺点。
为什么说他消极呢?书中是这样罗列的:“甚至对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诗里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都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对现实非常冷漠的心情。”“充满佛家空无寂灭思想的唯心哲理的诗篇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萎弱少骨气”之评语,可能出自朱熹《楚辞后语》:“维以诗名开元间,遭禄山乱,陷贼中,不能死,事平复,幸不诛。其人既不足言,词虽清雅,变萎弱少气骨。”博学如朱熹,自然不会不知,王维曾服药取痢,伪疾将遁,以猜见凶。既然理学大师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而王维也曾迫受伪职,即使“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也无改朱子对其人的观感。然而“其人既不足言”与词“亦萎弱少气骨“还是没有必然的联系。虽说文如其人,那也仅指某些方面而言,以偏概全地一棍子打死,更不是我们现在所应承继持有的批评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注重文学艺术阶级倾向的*学角度,这在当代中国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曾经是文学批评的唯一角度。当然文学是人学,王维的思想倾向,在分析他的山水诗的写作动因和文学价值时,必须有所顾及。可是也必须同时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当时诗歌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审美取向,时代和历史的多种因素。更不能忘记的是对王维主体情绪的把握和个性的尊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存在联系现实。所以即便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会有一位千面诗佛,我们也不能以二十世纪特定时期的*眼光去要求和评价八世纪的诗人王维。
再来读读五维的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
积雨空林烟火起,蒸藜炊黍饷东Zi。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兴象玲珑难以言传,可以意会。翻开霍然的〈唐代美学诗潮〉,我还看到这样的评述:
这类山水田园诗,避开战争的烽火,解脱朝堂的倾轧,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市井的嘈杂,令人仿佛能看到长松疏枝间浮动的明月,深塘内摇曳的荷花,听到夜来几度风雨,破晓处处莺啼,以及竹丛中迸发出来的浣沙女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处在这优美怡人的环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愉快心情和个人心灵的净化,意识到时光正在不知不觉中向前推移。这是唐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欣赏和享受到的另一种美,它象娴静淑美的妙龄少女,以其内在的气质和美学魅力令人心醉神迷,使你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24
根据这条的标准我们再来读读王维的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几首诗描写的地点和时间并不相同:有古木参天的野径,有乱石丛中的小溪,有寂寥无人的深涧,有万籁俱寂的空山;有雨夜,有白昼,有日照,有月出。但它们都与尘世迥然不同,既没有人事的纷扰,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山水、木石、花草、虫鸟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境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平,月出竟会惊动山鸟,花儿都是自开自落,甚至能在雨声中分辨出山果落地、草虫低吟,连通常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阳光也因山幽林密而呈现出冷色。这样的境界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而是他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体现。
更其难得的是王维不只力求每一首诗写得有意境,而且以他的许多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意境。就这一点而言,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唯有陶渊明与其相仿佛。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歌德谈话录》)王维正是不“满足于一般”,而是怀着独特的情趣,立足于观察大自然的独特的角度,通过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表现出他鲜明的个性。他的山水诗数量不少,题材也不狭窄,除了对他隐居过的终南山、辋川景色的描写,还有他一生历经的山川河流风光的记载。他的诗再现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面貌,一首小诗就像一幅精美的山水条屏,但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时,你会惊异地发现,这许多诗的风格竟是那样和谐统一,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幽美恬静的境界。
以意境为标准,更容易看出王维诗比前人高明的所在。不错,谢灵运也写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这类景中含情的名句,但这在他全部诗中实在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客观地描写山水之美,由景物触发的感受则另借玄理写出。谢朓比谢灵运进了一步,他不仅丢掉了谢灵运诗中那个玄言的尾巴,而且注重情韵,创造出清新淡远、工丽含蓄的风格。他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都写得新鲜动人,颇有情韵,但谢朓诗也存在“有句无篇”的不足,一首诗中,往往其中几句特别精彩,余者平平,难免相形见绌,不似汉魏诗气象浑成,难以句摘。而王维的诗整首诗创造一个完整意境,浑然一体,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寥寥几笔把月出鸟鸣刻画生动有趣,桂花,月夜,春山,小鸟,山涧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以动写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辨证法与桂花清香融合成了清空旷远的意境。王维的诗可见不仅句句见景,全篇更是多彩缤纷。
王维诗的意境单纯优美而不寒俭枯涩,恬静和平而不死气沉沉,绝少人迹却不孤独寂寞,用通常的表现手法是不能奏效的。柳宗元的《江雪》意在惜景表现自己的孤独苦闷,不仅明白点出“鸟飞绝”、“人踪灭”,而且直接使用了“孤”、“独”等字眼,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王维所写的也常常是无人之境,但他要表现的却是与大自然为伴的自得其乐。所以手法也自不同。他“寓静于动”,“寓无声于有声”,不仅创造出静谧的意境,而且使之充满了情趣和生机。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丝毫看不出作者孤寂苦闷的心情,相反是那样的开阔,明亮。不仅完美地表现出生动的境界,也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陶醉。
王维的诗把客观的观察和思考到融入全部主观身心的生命感悟,使山水景物的形象与自身的形象融为一体,是王维山水诗独特的艺术成就。现代的人们在积极进取的时代和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下 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妨读读王维的诗,体会那富有诗意带着原始山林野味的意境来松弛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王维诗中那清幽静清爽的自然,逍遥自在的飘逸,也正是许多人的美学追求和理想所在。真正的艺术具有超时性,所以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王维挥洒自如的生花妙笔,带来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美的意境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