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9

 这个问题很专业 我只有复制一下了 很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要骂我 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是两个研究课题。本节先对全球化与金融化的一般发展状况和趋势做一简要回顾。
  (一)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始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广泛发展,90年代迅猛推进,备受关注。“二战”刚刚结束的1947年世界贸易量只有450亿美元,其中,美国又占了144亿美元。到1997年整整半个世纪以后,全球贸易量已达61,000亿美元,外加12,亿美元的服务贸易,50年增长了160多倍,美国所占相对份额由原来的32%下降到不足10%,但绝对量增长到6,000亿美元,是1947年的42俺这种“量”变的积累,必然带来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和*关系的“质”的飞跃。这就是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即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作为一个整体的依存性的空前提高,以及经济、金融波动和危机的传导性急剧增长。这些从根本上改变各民族国家和经济体历史传统关系的性质、态势与格局,特别是根本改变了彼此间经济、金融、*、外交关系的性质与格局,也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新问题。
  (二)经济金融化的进程加剧,程度加深
  经济金融化的进程,发端于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得到发展,90年代发展加剧,异军突起。经济的全球化与经济的金融化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两个既相互区别、相互,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问题。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各国为一个统一体来谈各经济体相互之间的整体依赖关系,经济全球化中当然也包括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们常常提经济金融全球化;其次,经济金融化是既从各民族国家及经济体自身,也从全球经济整体来看而得出的结论。到90年代后期,全球证券市场的年交易量为70,000—80,000亿美元,国际信贷余额为38,000~40,000亿美元,年保险费收入为25,000—30,000亿美元,国际游资72,000—75,000亿美元,全球日外汇交易量为此,000—20,000亿美元,一年交易量达几百万亿美元之巨。20世纪50年代中期,同全球各国间的贸易相关的国际间资本流动与贸易之外的国际资本流动之比是9:1;而到90年代后期,这一比例关系迅速逆转为1:45,急剧提高了400余倍①。这些都突出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突飞猛进的发展。
  概括地讲,经济金融化的涵义与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融合,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整体,故人们常称今日之市场经济为金融经济。
  2.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社会上的经济关系越来越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和风险与保险关系等金融关系。以美国为例,80年代中期美国人口的1/4直接有股票与债券,3/4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待有股票与债券,包括医疗保险基金、社会保障保险基金和各种投资基金。
  3.社会资产日益金融化。一般以金融相关率,即以金融资产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示。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在90年代初最高曾达3.26一3.62之间,90年代后期有所下降;同期发展中国家一般在0.3—1.5之间,少数发展中国家,例如韩国曾高达4.36中国最高曾达2.34.90年代后期的东亚金融危机反映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个世纪前,美国的金融相关率是0.07,英国是0.03一0.35,德国是0.12—0.15,法国是0.16—0.20,意大利是0.20,日本是0.021.1913—1935年间,上述几国家大体在0.7一0.8之间,只有日本例外,为0.32一0.40之间。以上的统计数字表明:(1)在一个世纪之前,由于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差异而使这些国家间的金融相关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美国和日本非常之低;(2)一百年之后这一比率提高到3.2以上,差距也大大缩小,这既表明社会资产金融化程度的极大提高,也表明彼此间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3)少数发展中国家,例如韩国和中国,有许多特殊情况,值得注意。中国的相关统计说明,我国助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经济金融化的迅猛提高,且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得多,发展进程短得多。
  4.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和金融倾斜逆转。在人类金融发展史上,一般是间接金融发展在前、直接金融发展在后,先有短期金融业务、后有长期金融业务,而且在间接金融与短期金融之间,直接金融与长期金融之间,有一种大体的对应关系。这两组对应因素,不仅在产生发展的时间上明显地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远不是平行的而且在总的业务量或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间接金融所占比重大大超过直接金融,即使是直接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问的这种不平行发展和不均衡发展称之为金融倾斜,实质是金融大幅度向间接金融倾斜,社会融资*以间接金融为主。显然,这种金融倾斜井不是任何人为设计或构造的结果,而是商品经济、货币信用、银行制度、金融*、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储蓄量、收入分配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发展的产物。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巨大变化的结果,产生了非银行金融的迅猛发展,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的发展,这一切最终导致原有金融倾斜的“逆转”,即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地高手间接金融,直接金融所占的比例日益加大,迅速赶上乃至接近或超过门接金融所占比例。这种历史性的逆转,是经济金融化、社会资产金融化、融资非中介化和证券化的反映。
  总之,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金融经济时代,抛开经济的金融化来观察经济的全球化已不可能。
  (三)以全新的战略高度观察与处理金融问题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条件下,“金融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个产业性的、行业性的、专业性的局部问题,而成为影响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的、全局性、全球性战略问题,金融安全与主权已成为各国*与主权的重要构成部分”②。
  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尤其是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表明,当代经济学显然缺乏应有的预见性和全面解释、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能力,提醒人们重新审视当代经济学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有效性问题的同时,对当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可以预言,未来世界还会以这样或那样的金融波动或危机的方式,以其自身通过强行调整的方武,不听证明和提醒人们金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且金融问题将会随经济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变得更为突出,全面变革的压力将更为强大。
  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十大挑战
  以下我们从十个方面分析阐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带来的重大挑战。对此我们既需要从各民族国家或经济体的角度,更应该从全球性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研究,并相应提出某些前瞻性对策。
  (一)全球各经济体经济金融发展稳定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强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使各民族国家或经济体发展稳守的整体性以及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的依存性空前增强。不管各民族国家各经济体之间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宗教信仰、社会发展与科技水平有怎样的差异,它们之间发展的整体性与依存性已经大到足以超越这些差别,而且它们必须在相互依存并实现共同的可持续性整体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来寻求实现它们各自的不同利益及不同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这也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与经济体可以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孤立地单独生存与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经济体可以采取某种措施,单独损害别人而不同时损害自己。它们之间的整体依存性当然不可能是绝对均衡对等的,但这种发展的差异性并不能改变它们彼此之间发展的整体性与依存性。这是各国为什么必须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和时代特征,也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证和各国必须和平共处,必须相互尊重、协调、合作和妥协的最深刻根源。
  (二)各民族回家或经济体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金融安全成为*的重要部分
  世界各国在过去20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后果具有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发展的正效应,同时也具有萧条、波动与危机联动、互动的负效应。这种双重的效应,是一柄“双刃剑”,人们不能只要前者,不要后者。尤其是后者;对国别和全球的震荡与影响有时还非常之强烈,甚至是惊心动魄的。
  全球化负效应时时存在,金融波动已成常态,绝非偶发事件。人们必须逐步习惯于在这种波动或危机中生活,他们的经济金融也只能在这种动态的状态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国际经济金融化   一、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是指国际经济活动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以金融*为协调工具,从而把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来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与趋势。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际金融活动在国际经济中日益趋重,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影响下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表现为金融联系;三是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成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成为国际经济协调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际经济金融化的实质就是指金融这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各国日益被优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过程与趋势。在国际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1、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所谓虚拟经济就是相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实物经济而言的,主要指由虚拟金融资产如有价证券、存款、外汇等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也称金融虚拟经济。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年为5900亿美元,1992年为8200亿美元,1995年为11900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亿美元,目前,全球的外汇日交易量已接近2万亿美元;国际债券1999年为1900亿美元,预计2000年为2000亿美元;证券市场到1998年11月,全球证券市场总值达25.2万亿美元,成交23万亿美元,其中,十大证券市场证券市值22.3万亿美元,成交20万亿美元。目前由于资本的流动和外汇交易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因此,国际经济的金融虚拟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进一步加强。第二,金融资产在各国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会财富中,如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单位等多种虚拟金融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资产为主取代了以实物形态为主或以货币存款为主的财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表示社会财富金融资产化的进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都在逐步提高,社会财富以金融资产形态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仅有2%的同生产、贸易等直接投资有关,其余的均在自我循环,进行钱生钱的游戏。据统计,全球股市市值约25万多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价值就达100多万亿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仅养老金总额就达到9.7万亿美元,估计到2002年将达到13.7万亿美元,并且这些国家的虚拟金融资产总额都超过了实物资产的总额,在未来的时间内金融资产的相关率还在继续增长。2、国际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日益突出。金融关系主要是指各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和风险与保险关系等金融关系。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化世界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来和全球融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目前,全球证券投资正在急剧的膨胀,意味着金融中介的快速运转,全球证券业内50家最大的证券商都是银行集团和金融集团下属的部门,银行与证券业的合并,方便了国际资本的国际转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资金流动,将各国的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资金在国际范围内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如国际货币组织的总裁康德苏在1995年5月美洲国家第25届理事会上所说,“在过去10年到15年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一体化为众带来了许多好处,它促进了全球储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进了许多国家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二是金融债权债务增加显著。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仅*银行债权总额,1992年仅为1885亿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亿美元;国际融资总额,1992年为3149亿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亿美元。三是金融关系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3、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关注的重心。90年代频繁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巨大破坏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金融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安全首要关注的问题。
  二、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对虚拟经济的扩张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极大提高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据统计,世界金融市场一年的交易量达400多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的几十倍,使虚拟经济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张;二是金融业务全球化、多样化,使得金融业的服务对象突破国界的地理*,服务对象出现国际化,这对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扩大虚拟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货币国际化,即许多国家在积极推进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全球性可流动和交易的货币将增加,国际货币结构的多极化为金融业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国金融*趋向一体化。
  2、世界经济信息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金融关系的紧密联系。以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使得金融全球化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网上金融交易的快速发展,突破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地理*,打破了金融交易中时间阻离,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的商业银行和外汇部门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全天进行交易,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资金的调拨在瞬间便可以完成,全球性全天性的国际金融市场得以形成。全球性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国际资本的移动,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债券、证券业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金融关系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依赖也就更加紧密。
  3、金融自由化使世界各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有了新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国际性转移愈加频繁,而且规模日益扩大,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特别是90年代以来金融资产的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贸易的增长速度。国际金融交易的基础原本是国际贸易,但以投机牟利的货币资本可以不依附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运动,同样可以获得增值机会,有时候利润比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要高得多,成为一种特殊的牟利资本。这些数以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活跃在股票、债券、外汇和黄金市场上追逐投机,它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牟利资本往往受非经济的因素、短期投机因素、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使得货币资本严重脱离商品生产的基础,虚拟经济的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潜在的金融风险随时都会发生,特别是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风暴频繁发生,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寻求经济安全的首要目标。因此,金融安全问题在经济活动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国彼此也加强国际金融关系的相互协调。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金融经济学的性质及其构成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从学术上讲,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仍是微不足道的。金融学的研究大多依赖于经验分析而非理论上的、合乎规范的探讨。但在短短的30年之后,金融经济学俨然出落为经济学家族中的一个新生贵族,该领域研究所获得的诸多成果不仅有效地指引了经济金融化的进程,而且对传统经济学产生了重大挑战,使得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在金融经济学的令人惊异的活力面前黯然失色,以至于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经济学的怀疑和批评。更有人预测,21世纪将是金融经济学的时代。
  从客观需要来看,是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不断推动着金融经济学的发展,但反过来,金融经济学也有效地指引着经济金融化的进程。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事例便是期权定价理论的发展对期权市场的产生与高效运行均产生了直接的、积极的作用。布莱克等有关期权定价的文章是1971年写出来的,当时期权市场还没有产生。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说是自经济学产生以来唯一的一次领先于经济事实的理论发现。
  经济的金融化可定义为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率即金融相关比率。由于金融运行的相对性,即使在理论数值上这个比率也完全可能大于1。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这个比值早已超过了1,并且仍然呈迅猛上升的趋势。经济金融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在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
  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一方面加大了各种经济资源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程度。
  经济金融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金融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三位一体。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融集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买卖股票、公司债券等获得要求的报酬水平。资本市场实现了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有机统一。如何通过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实现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期望化与科学化,从而实现经济资源有效地金融化配置,便构成了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换言之,对金融市场、投资者、企业三者行为的性质与特证及其三者之间关联度的研究形成了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等三部分所构成。在构成金融经济学的三个从属学科之间有着明显的概念及方法方面的血缘关系。例如,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是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它们在资本市场理论、投资理论以及公司理财理论中都有着不可缺少的学术价值。
  金融市场学是宏观的金融经济学,它主要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运行的机理以及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投资学与公司理财学是微观的金融经济学,它们研究的是企业或者投资者的经济行为及其效果。
  根据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金融经济学所面对并试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大致有三:
  (一)风险与报酬的性质、计量和二者之间的权衡问题
  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经济资源配置的速度,加快了人类财富增加的速度,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经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有两大特点,一是广泛的潜藏性,二是风险一旦成为事实,扩散速度极快,破坏程度极大。所谓广泛的潜藏性,是指在经济金融化形势下,任何机构(包括*),任何企业乃至于任何人,每时每刻,在每一个经济活动中,都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流动性问题。这一问题或者比较外露,或者埋得较深,但它却是一个客观的存在。金融经济学家、理财人员必须关注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一旦发展成真实的偿债不足,或是*偿债不足,或是银行偿债不足,或是企业偿债不足,其所造成的危害将是及其惊人的。一些研究表明,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深层原因便是由于货币*的失误,造成货币供应大量减少,银行流动性严重受损,紧接着便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瓦解,经济体系的崩溃。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他所关注的自然是获得比较理想的报酬率,但不幸的是,高报酬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在资本市场上,如何解决风险和收益的计量与权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个世纪难题。因为这一问题不解决,市场的有序化与投资的理性化均没有理论上的支持。众多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卓绝研究成果。马科威茨、夏普、布莱克等是这些学人中的突出代表。
  面对经济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这或许是金融经济学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根本之处。而面对风险,就触及到了经济生活中颇具普遍性的一面,这也正是金融经济学很具实用性的原因所在。
  (二)市场反应问题
  在直接融资中,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对获取企业收益的权利进行投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从投资者那里筹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反应出来,由投资者对此作出判断。这时,市场反应便成为一个关系到投资者、企业各方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有效的市场上,证券价格能够反应企业全部的信息,它所体现的企业价值是企业真实的经济价值;但在一个无序的、低效的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在反应企业信息的同时,受到的干扰太大,以至于市场已经无力真实地反应企业的价值。
  近数年来,市场反应问题(换个角度讲即是信息问题)吸引着众多学者去研究它。有效市场假说可以说是在这方面所获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三)估价问题
  估价问题可以说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只有真正了解了估价理论,才能说真正了解了金融经济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多次授予了与估价理论研究有关的学者。例如,1990年马科威茨由于证券组合选择理论获奖,夏普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获奖,米勒由于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理论获奖,1997年默顿与斯科尔斯由于期权定价理论获奖。这充分证明了估价理论在金融经济学中的核心位置。
  估价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估价是进行一切金融决策的前提和依据。比如,投资者是作出证券的买入决策还是卖出决策,他的依据便是对该证券进行科学地估价,然后将他估价所得证券的内在价值与资本市场上的价格相比较,如果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即买进;反之,则卖出。再比如,理财人员在进行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之前,同样也要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从而采纳那些可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财务决策,否决那些无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财务决策。只有建立在估价基础上的决策才是理性的决策。估价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企业价值估价理论、证券估价理论。
  二、金融经济学:几个基本学说
  罗彻斯特大学理财学教授史密斯(CliffordW.Smith,Jr)将有效市场理论、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和代理理论列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学说。本文仍依此说,对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学说予以简要说明。
  (一)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是对市场反应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说。所谓有效市场,是指这样的一种市场,价格能够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有关的和可用的信息。1956年,萨缪尔森等人提供了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现代理论基础,即: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则在投机市场上的不可预计的价格变动趋向必然表现为互不相关的、随机的图象,且经济交易利润为零。
  1970年,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和理论上的验证,法玛(Fama)将有效市场划分为程度不等的三类,即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多年来,人们就实际运行中的资本市场到底属于哪类市场进行了多方面的验证和分析。比如,鲍尔和布郎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证券市场确定属于次强式有效市场。
  (二)组合理论
  马科威茨分析了组合选择的规范理论,即在以下情况下,投资者期望效用最大化问题:投资者可用方差和组合收益来度量预期的组合收益和组合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选择,从而实现效用最大。考虑到多样化投资减少风险的可能性,用方差来评价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依整于各个资产报酬的方差,而且也依赖于一切资产之间的协方差。属于一项资产的风险分析的主要问题,不是单独一项资产的风险,而且每项资产对总的证券组合的贡献。他将在给定方差下最高的期望效益和给定期望收益下最低的方差,定义为组合的有效集。他的均值/方差分析提供了:(1)关于多样化的正规的含义;(2)组合分析中协方差分布的计量和;(3)构成一个有效组合的法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30

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http://ke.baidu.com/view/1082552.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