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鱼业发展有什么样的记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9:44

我国的养鱼业,一般认为始于商代末年,依据是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上载有:“贞其雨,在圃渔”,意思是指在园圃的池塘内捕捞所养的鱼。以此推断,我国养鱼至少始于公元前12世纪。

战国时期,各地养鱼普遍展开,池塘养鱼发展到东部的郑国、宋国、齐国,还有东南部的吴、越等国,养鱼成为富民强国之业。

《孟子?万章上》中记载,有人将鲜活鱼送给郑国的子产,子产使管理池塘的小使将鱼养在池塘里。东晋散骑常侍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也说,战国时期的张仪和张若筑成都城,利用筑城取土而成的池塘养鱼。

这时的养鱼方法较为原始,只是将从天然水域捕得的鱼类,投置在封闭的池沼内,任其自然生长,至需要时捕取。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史学家赵晔的《吴越春秋》等史籍记载,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曾养鱼经商致富,相传曾著《养鱼经》。该书反映了春秋时期养鱼技术的若干面貌。

西汉开国后,经60余年的休养生息,奖励生产,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至汉武帝初年,养鱼业进入繁荣时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临水而居的人,以大池养鱼,一年有千石的产量,其收入与千户侯等同。

当时主要养鱼区在水利工程发达、人口较多的关中、巴蜀、汉中等地。经营者有王室、豪强地主以及平民百姓。养殖对象从前代的不加选择,变成以鲤鱼为主。

鲤鱼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肉味鲜美和在鱼池内互不吞食的特点。同时有着在池塘天然繁殖的习性,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鲤鱼产卵、孵化,以获得养殖鱼苗。鱼池通常有数亩面积,池中深浅有异,以适应所养大小个体鲤鱼不同的生活习性。

在养殖方式上,常与其他植物兼作,如在鱼池内种上莲、芡,以增加经济收益并使鲤鱼获得食料来源。

湖泊养鱼也始于西汉。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祀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上出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