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类将怎样利用太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04:18

第一个问题:对于太空你知道了哪些?

太空
外层空间

outerspace

空气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国际法承认一国对其领土上面一定高度的空间为其领空,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因此,一国的领空一般也指其领土上面的空气空间,在领空以外的是外层空间。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外层空间法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在国际法上,尽管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领空无限的主张,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整个太阳系的运动,认为国家主权无*地延伸到宇宙中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对外空的探测和利用以及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不断地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事实,表明外层空间依其性质是难以成为国家主权控制的对象的。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在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确定了外层空间供一切国家自由探测和使用,以及不得由任何国家据为己有这两条原则。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97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由柳洪平创建。

第二个问题:未来人类将怎样利用太空?

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指出,俄罗斯近年在航天领域投资很不够,“独木不成林”,光靠俄罗斯自己是无法胜任国际空间站任务的。

“中国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送人上天的第三个国家,中国宇航员打开了星球大战的新纪元!”10月12日,俄媒体一片惊呼。

太空三强鼎立

俄媒体指出,“两年前,中国‘神五’飞船首次成功进行载人飞行,使中国跻身世界宇航‘精英俱乐部’。‘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赢得了更高的国际声誉,战略意义重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

俄科学院科瓦连柯教授指出:“征服太空、走向太空、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多年的梦想。中国是第一个实现了航天飞行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完全可以进入世界航空航天大国的行列,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瓦连柯教授诚恳地说:“中国应该,也有能力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在为人类走向航天时代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生产以及*的支持,一切都令人肃然起敬。中国一下子成了飞天强国。”科瓦连柯教授对“神六”上天赞赏不已。

俄宇航员列昂诺夫曾在前苏联时代搭乘“上升”2号飞船升空,并进行过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过去,两国曾是最好的朋友。冷战结束和前苏联解体以后,中俄两国航天科学家又开始了亲密合作。中国载人飞船再次升空,我从心里为你们感到高兴。中国人真了不起!”

有位老华侨一语道出了全体华人的心声:“中国的飞船能飞多高,我们在海外头就能抬多高。”

俄媒体指出,仅半个多世纪,中国就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突飞猛进。尽管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900美元,但中国人善于理财,中国*善于支配有限的资金。因此,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中国未来会更加繁荣。而且随着中国太空计划的实施,太空已呈现出三国鼎立的格局。

从自力更生到国际协作

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人加加林飞向太空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件。他用行动证明,人可以在太空生活和工作。当加加林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宇航员时,美国大惊失色,觉得他们一夜之间,就从世界第一强国的座椅上掉了下来。直到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他们才重新找回优越感和自信心。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开发太空资源,开辟天外家园已成为人类美好而现实的理想。“国际合作是开发宇宙最有成效的方式。”俄罗斯宇航员马林琴柯指出。

科瓦连柯教授认为:“征服太空有两条路,一是国际合作,二是‘自力更生’。国际合作是主要方向,国际空间站就是例证。而第二条道路就是中国人所走的路,建造自己的轨道实验室。在这方面俄罗斯可以同中国合作。”

俄科学院彼得罗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航空航天是一项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技术复杂的庞大系统,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控制技术、精密制造、生化等多项技术,与一个国家的多个产业具有紧密联系。俄罗斯和美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航空航天事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

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指出,俄罗斯近年在航天领域投资很不够,将来会保证充分的投资。在俄罗斯宇航领域,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和报酬偏低也是个问题。在莫斯科,工作人员工资是12000~15000卢布,而在其他地区仅为6000~7000卢布。

“俄*已经计划明年向航天领域拨款230亿卢布。‘独木不成林’,光靠俄罗斯自己也是无法胜任国际空间站任务的,我们同中国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在地球远距离探测、卫星通讯、科学研究以及其他项目的合作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佩尔米诺夫说。

中俄合作登月

今年8月,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应邀访问俄罗斯。佩尔米诺夫曾询问杨利伟是否愿意乘俄新一代载人飞船“快速帆船”探访月球,杨利伟欣然接受邀请。10月5日,俄联邦航天署副署长莫伊谢耶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杨利伟对俄罗斯的访问,为俄中两国今后开展载人航天合作开创了良好前景。

俄罗斯航天专家认为,在近地轨道载人航天领域,俄罗斯的领导地位不容置疑。美国人在这方面发展也相当迅速,中国载人航天的实现促进了俄罗斯的技术进步,为航天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正如外界所说,虽然中国的航天技术和俄罗斯等国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国载人航天无论在火箭还是飞船的技术上都有自己先进的地方和高明之处,一些技术甚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俄罗斯准备研发的未来航天器,有不少非常先进的理念,而这些也都是中国航天人正在努力的方向。这些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和平地开发和利用外太空资源,来为未来人类造福。

在“神五”升空中,杨利伟带上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接见杨利伟时称赞道:“中国飞船上天对联合国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天,虽然中国不是第一个飞船上天的国家,但中国是第一个将联合国旗带入太空的国家。世界各国都应该向中国学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