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这个字听说是皇帝性,请问有什么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3:09

‘胤’字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胤
yìn
(会意.从肉,从八,从幺.肉表示血统关系,幺表示重迭,八表示延长.合起来表示后代.本义:子孙相承) 同本义 [continue]
胤,子孙相承续也.――《说文》
予乃胤保大相东土.――《书·洛浩》
胤,继也.――《尔雅》
胤殷周之失业.――《剧秦美新》

yìn
(1)
子孙,后裔,子嗣,后嗣 [descendent;offspring]
胤子朱启明.――《书·尧典》
夫许,太岳之胤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公之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永锡祚胤.――《诗·大雅·既醉》
(2)
又如:胤子(子嗣;嗣子);胤息(子息;子嗣)

yìn ㄧㄣˋ
后代:~嗣(后嗣).
郑码:RDZQ,U:80E4,GBK:D8B7
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355425115
篆体:胤
五笔码:txen
还有雍正皇帝的名字中也有这个字:
康熙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载入序齿的就有二十四个,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由于有的皇子夭折,所以雍正帝是序齿的第四个皇子.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康熙帝为他取名“胤禛”.当时皇子的起名,由专管皇室事务的宗人府*事先拟出几个名字,交给皇帝选定,康熙帝选定了“胤禛”.这个名字当然很有讲究,“胤”字是康熙帝给儿子取名定的排行字,凡他的儿子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必须用“胤”字,“胤”字的意思是子孙相承续,是继嗣,康熙帝用这个字给儿子起名,是希望子孙众多,代代相传.“禛” (音zhen真)字按照汉朝人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以真受福”的意思.康熙帝取这个字,是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祖宗和父皇真诚,以此得到福佑.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人,生胤禛时尚是普通宫女,第二年被封为德嫔,康熙帝的第十四子胤也为她所生.胤禛不是由生母抚养长大,而是由养母佟佳氏抚养长大的.佟佳氏出生于清初十分显赫的佟氏大家庭,她的姑母是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清朝的开国元勋佟图赖的女儿.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官至一等公,又是康熙帝的舅舅,康熙帝将佟佳氏从贵妃一直封到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16年),佟佳氏去世的前一天,又册封为孝懿仁皇后.由于佟佳氏生前无子,仅有的一女也早逝,所以说佟佳氏在抚养胤禛时对胤禛应该是不错的.
  
   胤禛在少年时期即受过很好的教育.因为康熙帝很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除给他们配备高水平的先生外,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皇子教育制度,并时常亲自打听皇子们特别是太子的学习成长情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刚满六岁(虚岁,文中的年龄都是虚岁)的胤禛正式上学,进入宫中专门为皇子们开设的尚书房读书.他们学习的课程很多,语言学方面有满文、汉文和蒙古文,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有儒家的经典著作和史书,还有骑射、游泳等实际操作课,内容相当丰富,体现出满族统治者的特点,即在重视汉族文化以外,还注意接受满族文化相传承的满族尚武的特点.这样文武并重,兼备满、汉、蒙古各族文化,才有利于清朝皇帝统治这个多民族的国家.
  
   康熙帝对皇子们的教育不仅体现在书本上和书房里,而且还经常把他们带出宫外,到社会中去参加各种实践.年幼的胤禛即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年轻时已走遍了半个中国.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仅九岁的胤禛第一次随康熙帝出宫,同行的有太子二阿哥胤礽(音reng仍)、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音只).他们远离皇宫,随同父皇康熙帝到塞外参加打猎活动.这时的胤禛已经懂得了康熙帝打猎的双重作用:一是稳定蒙古.自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后,当时国家不稳定的因素凸现于北方,的准噶尔蒙古部落势力日益增大,并有可能进入外蒙古,破坏蒙古地区的稳定.康熙帝带领皇子们去打猎,届时召见蒙古王公参加,以增近双方的感情,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二是保持满洲的尚武进取精神.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大规模的围猎就是军事演习,在围捕群兽的同时,可以训练八旗兵的骑射和协同作战能力.当然康熙帝让皇子们参加打猎的目的,是希望他们不忘满人骑射的本色,保持强壮的体格和勇猛的精神.胤禛即位后,虽然因为政务繁忙而没再参加打猎活动,但他强壮的体格和旺盛的工作精力和早年康熙帝带领他们出巡打猎的体能训练是分不开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命皇子参与军事,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同时出征的还有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音si 祀).这一次统兵出征,诸皇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参与作战,康熙帝只不过是让诸皇子历练一下,得到一些军事经验而已.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帝带领胤禛、十三阿哥胤祥视察永定河治理工程,驻宛平县榆岱.胤禛在检查中发现木桩短小,质量不合格,马上报告父皇,要求返工.这说明胤禛观察力很强,办事很精细.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禛已二十四岁.他与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随驾朝圣中国佛教第一名山五台山.胤禛后崇佛,可能与这次五台山朝圣有关.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第一次废太子事件以前的胤禛,即三十岁以前的皇四子,他并没有得到康熙帝的特别恩宠,他在尚书房读书以及随父出巡,只是享有和其他阿哥一样的待遇.这段时期的胤禛,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皇子.
  
   在随父巡游中,胤禛了解了各地的吏治民情,目睹了康熙帝处理政事的情景,获得了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增长了见识.所以,巡游四方是年轻的胤禛向社会学习的好方式.这对他日后参与皇位的争夺和继位后的治理,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