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0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05:07
植物的科学名就是唯一的名称, 它是世界通用的名称, 是用拉丁文来命名的。它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因为这个系统中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的加词——而被称为双名系统。
植物的俗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植物通俗的习惯称呼。欧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英文名称就是俗名。 相对于学名(拉丁名)来说,我们国内常用的“中文名”、“地方名”、“别名”等也都是俗名。 显然,许多种植物的“俗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广布种或特别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许多人除了俗名不会用别的名称,甚至不愿意听到植物学名。
那么对研究人员还是植物爱好者,除了学名外,了解和掌握本国语的植物俗名也是必需的。如果你要鉴定植物,最好把它的学名和俗名都写下来。学名可以让其他的植物学家确切知道你鉴定的植物,而俗名则便于在一般读者中交流。
俗名被广泛利用是由于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唯一被知道和熟悉的名字,也是最容易用来交流的名字。另外,它通常简单易记,是用一些通俗的词汇表达或是对该植物特征的明显描述。如:金银花、酸枣、白皮松、Windflower(白头翁)、Mayflower(五月花)等等这些名字,一定会让你很快的想起植物很好辨认的外型和特征。
那么通俗名是怎么来取的:
一 、根据植物形态,颜色,特征来命名
悬钩子:茎上有刺如悬钩。
卷柏:细叶如柏,叶向内卷曲。
鸢尾:其花似鸢。
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乌头:形状像乌鸦的头。
繁缕: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
翻白草:叶翻过来是白色的。
二、以植物性味来命名
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香薷:其气香,其叶柔。
鱼腥草:叶有鱼腥味。
茴香: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中放入其末也香。
酸模:味酸。
败酱:它的根有陈旧*的豆浆气味。
鸡矢藤:藤状,叶揉碎有鸡屎味。
苦瓜:味苦,似瓜。
夜来香:夜间散发极浓的香气。
香椿:叶有香味。
臭荠:似荠,味臭。
三 、以植物的生境和习性来命名
车前: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
忍冬:藤生,凌冬不调。
水仙:适于低洼潮湿处,不可缺水。
泽兰:生于泽旁。
向日葵:其花向日生长。
河柳:宜生于河边潮湿处。
井口边草:适于墙边, 井边阴湿处。
阴地蕨:适于山坡林下阴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05:08
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点
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