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夫的人物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58

中远修船业务正是沿着这样的轨迹一步步地走过来,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从2000年时人见人嫌的亏损摊子,迅速发展成了中国修船业的领头羊,并成功地实现了在新加坡的借壳上市,跻身新交所指数的成分股行列。
中远修船业务的战略转型,就是王明夫产业整合思想和结构效率理论运用于企业实践的典型案例。王明夫说,在和君数百家战略咨询客户中,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各家公司的具体情形各异,但结构优化和产业整合始终是它们生产力和释放企业效率的共同指导思想。 新东方学校有着“超女”般的品牌魅力,一年有超过百万人次的学员像潮水般涌向新东方学外语,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估值水平高企,创始人俞敏洪是魅力四射的知识和资本双料英雄。然而说到新东方,人们总会提起王明夫与俞敏洪的一段不解之缘,这还得从新东方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场管理危机说起。
“新东方的那些事儿,媒体早已广为报道,路人皆知了,”王明夫笑说,当初的基本情况是,新东方以个体户创业起家,连年翻番、高速发展,但机制不顺,内部管理混乱不堪,高管人员依据“分封割据、收入提成”的承包方式各自把持一块业务,自种自收、各自为战,后来发展成核心骨干相互攻击、分崩离析,管理运行全面失控。如何化解治理危机、重建管理秩序,成为生存还是死亡的燃眉之急。
王明夫以管理咨询的角色介入,首先对新东方进行了系统的管理诊断,客观中立地剖析了乱局的管理症结,指出了新东方的唯一出路是:放弃个体户经营,建立公司治理,变革运营模式,发育组织职能,并据此为新东方制订了5年战略规划。同时,王明夫以他资深投行家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新东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并大胆地对新东方估值50亿元。这一估值的抛出,对俞敏洪及所有新东方人来说是震撼性的和将信将疑的。那时候的新东方,是个即将散架的乱摊子。有业界人士笑话说:王明夫真敢胡说,新东方都快要倒了,还值50亿。 抢壳
曾任君安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的王明夫发现了一个新鲜事。自08年底起,他任职的和君创业公司就遇到好几个要白送或者贱卖控股权的公司,其中有几家资产质量还不错,现金流很充沛,财务状况也很好。这些原先市场的宠儿, 仿佛在一夜间失去了全部的光环。王明夫回忆说,在前几年,质量再差的上市公司也有大价值。为了抢壳,新入主的公司往往要付出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远远超出其自身上市的成本。壳资源如此迅速贬值,王明夫虽略感意外,但也觉得是一种必然,壳资源的大幅贬值就是新重组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毕竟,原先那种以资产置换为主要形式,以投机为主要动力,以报表重组为主要手段的旧重组已经开始走进死胡同。
好梦不再
旧重组之所以走进死胡同,王明夫认为直接原因是来自于监管方的压力。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会计业、证券业等中介机构自律意识的加强,会计师、券商真正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他们再也不会轻易地顺从上市公司意愿。这样一来,很多以包装垃圾置换原有垃圾的重组自然难以大行其道。不过,旧重组终结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来自于市场的压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压力。加入WTO后,面对全球化的分工,国内原先的优势企业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战略生存能力。而提升战略生存能力,就必须进行基于产业的战略性重组。如果一味地在报表、财务上兜圈子,很可能就是画地为牢。旧重组走进死胡同,新重组由此将获得更大的生命力。这一点,自1993年起开始从事并购重组工作的王明夫感受更深。事实上,旧重组走向衰落,无形中使得原先没有实质性产业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逐步陷入困境。过去可以靠关联交易维持业绩,却无所适从。收益的下降,净资产的降低,自然使得此类上市公司控股权不断贬值。为了卖个好价钱,部分先知先觉者已经在赶早出让控股权了,这也就是为何有些日子还算好过的企业急于让壳的主要原因。壳让了,报表重组行不通了,新重组------产业并购自然就赢得市场更多的青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59

中远修船业务正是沿着这样的轨迹一步步地走过来,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从2000年时人见人嫌的亏损摊子,迅速发展成了中国修船业的领头羊,并成功地实现了在新加坡的借壳上市,跻身新交所指数的成分股行列。
中远修船业务的战略转型,就是王明夫产业整合思想和结构效率理论运用于企业实践的典型案例。王明夫说,在和君数百家战略咨询客户中,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各家公司的具体情形各异,但结构优化和产业整合始终是它们生产力和释放企业效率的共同指导思想。 新东方学校有着“超女”般的品牌魅力,一年有超过百万人次的学员像潮水般涌向新东方学外语,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估值水平高企,创始人俞敏洪是魅力四射的知识和资本双料英雄。然而说到新东方,人们总会提起王明夫与俞敏洪的一段不解之缘,这还得从新东方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场管理危机说起。
“新东方的那些事儿,媒体早已广为报道,路人皆知了,”王明夫笑说,当初的基本情况是,新东方以个体户创业起家,连年翻番、高速发展,但机制不顺,内部管理混乱不堪,高管人员依据“分封割据、收入提成”的承包方式各自把持一块业务,自种自收、各自为战,后来发展成核心骨干相互攻击、分崩离析,管理运行全面失控。如何化解治理危机、重建管理秩序,成为生存还是死亡的燃眉之急。
王明夫以管理咨询的角色介入,首先对新东方进行了系统的管理诊断,客观中立地剖析了乱局的管理症结,指出了新东方的唯一出路是:放弃个体户经营,建立公司治理,变革运营模式,发育组织职能,并据此为新东方制订了5年战略规划。同时,王明夫以他资深投行家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新东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并大胆地对新东方估值50亿元。这一估值的抛出,对俞敏洪及所有新东方人来说是震撼性的和将信将疑的。那时候的新东方,是个即将散架的乱摊子。有业界人士笑话说:王明夫真敢胡说,新东方都快要倒了,还值50亿。 抢壳
曾任君安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的王明夫发现了一个新鲜事。自08年底起,他任职的和君创业公司就遇到好几个要白送或者贱卖控股权的公司,其中有几家资产质量还不错,现金流很充沛,财务状况也很好。这些原先市场的宠儿, 仿佛在一夜间失去了全部的光环。王明夫回忆说,在前几年,质量再差的上市公司也有大价值。为了抢壳,新入主的公司往往要付出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远远超出其自身上市的成本。壳资源如此迅速贬值,王明夫虽略感意外,但也觉得是一种必然,壳资源的大幅贬值就是新重组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毕竟,原先那种以资产置换为主要形式,以投机为主要动力,以报表重组为主要手段的旧重组已经开始走进死胡同。
好梦不再
旧重组之所以走进死胡同,王明夫认为直接原因是来自于监管方的压力。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会计业、证券业等中介机构自律意识的加强,会计师、券商真正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他们再也不会轻易地顺从上市公司意愿。这样一来,很多以包装垃圾置换原有垃圾的重组自然难以大行其道。不过,旧重组终结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来自于市场的压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压力。加入WTO后,面对全球化的分工,国内原先的优势企业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战略生存能力。而提升战略生存能力,就必须进行基于产业的战略性重组。如果一味地在报表、财务上兜圈子,很可能就是画地为牢。旧重组走进死胡同,新重组由此将获得更大的生命力。这一点,自1993年起开始从事并购重组工作的王明夫感受更深。事实上,旧重组走向衰落,无形中使得原先没有实质性产业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逐步陷入困境。过去可以靠关联交易维持业绩,却无所适从。收益的下降,净资产的降低,自然使得此类上市公司控股权不断贬值。为了卖个好价钱,部分先知先觉者已经在赶早出让控股权了,这也就是为何有些日子还算好过的企业急于让壳的主要原因。壳让了,报表重组行不通了,新重组------产业并购自然就赢得市场更多的青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