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时事评论范文6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5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40

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应对?

时事评论背景:

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中,固然有“锋芝分手”“李娜夺冠”等娱乐、体育事件,但绝大部分还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法律、教育、*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背后,无不与深层次的宏大问题相关联。故宫经历文物失窃、锦旗错字、私人会所一连串风波,文物保护安全性以及“特权机构”监管问题备受质疑。统计局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与民众真实感受相脱节的统计数据,立即引起*哗然。而以“微博开房*”、“最牛工商*”以及“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网络反腐风暴,更成为一部分*和机构的“噩梦”。李庄案、夏俊峰案、药家鑫案、徐武案这类法律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网友的态度凸显出情绪化的特点,并以同情弱者为主要标志。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心态的深层原因是对公权力的强烈不信任。食品安全与价格是拷问民生的两座大山。短时间内同类问题不断叠加,已然消磨了民众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但如果人们真的失去信心,*将如何自处?这或许是隐藏在所有问题背后,对*最为严峻的拷问。

*舆情应对胜少败多:对于舆情应对,*不可谓不重视,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学,态度不诚恳”却是沈阳总结出的*应对舆情危机的三大弊病。例如,面对民生问题中的种种质疑,有关部门的回应却常常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在塑化剂排查中称“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给人留下无限猜想空间。另外,*对诸多民生问题的回应“避重就轻”。菜价上涨,强调“市场规律”“天气原因”,而对利益集团在流通环节中抽取的巨额利润避而不谈;塑化剂被曝光,调查结论语焉不详,却详细列出“媒体黑名单”称其报道在制造紧张情绪。在信息高度流通的网络环境下,*的说辞简直一戳即破,对增强民众对*的信任感毫无裨益,倒添反感。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万酒单等商业事件中,*不但未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调查,反而成为企业及个人信誉危机“买单人”。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应对?

首先,*应明晰角色定位,以“群众路线”进微博。*和*人员都应意识到,微博汇聚了中国最广泛的*,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并时刻酝酿着中国明天的趋向,这不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天地。而要在微博上赢得草根们的青睐,“打官腔”肯定行不通,进入网络世界,*必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而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官民关系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
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专业化”。对*使用微博进行培训,除了避免“错把微博当QQ”的笑话,更要对微博维护人员进行网络语言、搜索能力、部门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沈阳的建议是,*微博应拟定一份包括所辖领域意见领袖和活跃草根用户在内的关注名单,面对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一方面应考虑公众情绪不执着于辩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取得意见领袖的支持来建立*“防火墙”。
最后,微博问政要“问”更要“行”,让微博执政常规化,而非“僵尸化”。值得学习的是,近日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发一小时内或获取信息的一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41

多去看看新闻上面的评论,不要想着靠别人要靠自己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