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3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色素分子酶、二氧化碳(或硫化氢)。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光合作用的意义:
1、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每年约合成5×1011吨有机物,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的食物,据统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同化2×1011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的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
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蓄积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木材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
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在地球上,由于生物呼吸和燃烧,每年约消耗3.15×1011吨O2,以这样的速度计算,大气层中所含的O2将在3000年左右耗尽。然而,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每年也释放出5.35×1011吨O2,所以大气中含的O2含量仍然维持在2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合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4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的过程,其中光、co₂(二氧化碳)、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当特殊叶绿素a对(P)被光激发后成为激发态P*,放出电子给原初电子受体(A)。叶绿素a被氧化成带正电荷(P+)的氧化态,而受体被还原成带负电荷的还原态(A-)。氧化态的叶绿素(P+)在失去电子后又可从次级电子供体(D)得到电子而恢复电子的还原态。
扩展资料:
黑暗条件下,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释放。随着光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会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特定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二氧化碳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释放量:当超过一定的光强,光合速率的增加就会转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类囊体中含两类色素:叶绿素和橙*的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通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chla与chlb也约为3:1,在许多藻类中除叶绿素a、b外,还有叶绿素c、d和藻胆素,如藻红素和藻蓝素;在光合细菌中是细菌叶绿素等。
光照不足会成为光合作用的*因素,光能过剩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否超过所能利用的量时,会引起光合速率降低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合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4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的过程,其中光、co2(二氧化碳)、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5
叶绿体(叶绿素也行,比如蓝藻),然后有充足的光照,这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CO2追问叶绿体叶绿素的事实是能吸收光能,对吗?那为什么其他色素不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5
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是光,二氧化碳,水分,他们是反应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还可以产生有机物。一般植物都是依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几乎全身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