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7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
(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
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萨班斯法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了内控标准的修订,这需要立法学的指导。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