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59
我有个小时很好的伙伴,5岁时妈妈去世,父亲在外打工,从小跟着爷爷生活,10岁那年他爸给他找了个后妈,后妈还带了个女儿过来、 一直没和后妈处理好关系,后妈过来也没给他多少爱,后妈在这边待了六年就离开了这个家,没有多少人和他亲,只有爷爷,但他小时侯很懂事,成绩也好,家里地里活都干,就是性格有点孤僻,高中三年是他最痛苦的,爷爷瘫痪了,每回一次家就哭一次,他自己也患有神经衰弱,耳鸣,高二爷爷去世后,他就没有特别在乎的人,没有爱,但这小子最后也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本,真佩服他,还记得高中那时他说想辍学、自杀之类的,最近跟他联系,谈了好久,他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真不容易,谈到他小时候总爱摸妈妈的乳房,也就四五岁吧,亏他还记得,但他妈那时总是一种把他手拿开生气的态度,他妈去世后这事一直在他心里留下阴影,总以为自己时个坏孩子,肮脏之类的,我笑笑说我小时候也爱这口,小孩子都一样。从小就没有女性那种温柔的爱,加之六年后妈在时还是一种排斥,现在跟女性相处不过来,自卑。还说是他后妈在时他和后妈带过 来的妹妹瞎玩,就是模仿成年人,青春冲动,那时也就十三四岁吧,说这事他一直没跟人说,现在想想那时真“禽兽”不如,为了安慰他,说这不是你的错,是你父母们的错,以后有机会最好要找着你后妈还有妹,以前错的就错的过去了,关键以后不能错。还跟他开玩笑说原来你也和我一样坏呀,我也就是冲动冲动,整天嘴上说说,看不出来你,他苦笑了笑。他说他现在很信因果了,有点佛的意味,别人同学们都说他堕落了,没以前学习较真,追求奖学金之类的,他说我在寻求梦想,真想找个地方静心闭闭关,找个善知识大德学习学习,说现在有好多地方有些迷信,畏惧,这几是单亲的影响,不能真正做到自信。嗨,说的话有些我还不太懂。问我他这是不是堕落,我说佛我不太懂,但肯定很有价值意义,不然在中国怎么会存在这么长时间,我们古人也不是傻子,我相信你,他笑笑说,我不是想出家。。。
一个真实的人,单亲孩子确实不容易,祝福他。。。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59
丫丫、我和我的友友们不是单亲的 也自残 纯属心理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59
我有一同学,因为父母经常打架而离婚,她跟了她妈,但是从此后有了个癖好,就是爱玩血,我记得有一次听说她住院了,我们去看她的时候,一进病房就是一大股酒精味,我们看到了她的手全上了纱布,我们去了很,她就说了一句话:“为什么血是红色的!”
在此后她转学了,后来听说她那次在手上割了47刀!没过多久因为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00
我就是,有什么问我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01
一、研究背景:
1、研究对象:李煊,男,8周岁。我校二年级学生。
2、案主基本情况:生长于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其母平时对他较为溺爱,几乎事事都顺他意。导致该生较为自私、敏感,遇挫能力,自我调节意识较差。且通过对该生两个多月的观察与了解,发觉该名学生有轻度自残倾向,亟待干预解决。
3、干预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二、干预准备:
(一)、典型事件回放
记得在一次随堂的拼音默写时,多数同学都能够按老师的要求默写出单词。而李煊却由于不会默写,一直都愣在那,且不停地用笔使劲在不会默写的地方来回划。而当看到同学们默好后一一把本子交给老师时,他急了。疯了似的,先将本子摔在地上,再使劲的拉扯自己的头发、敲打自己的头。起初我并未在意,只是阻止了这一举动,认为他可能是觉得自己不会默写,有些懊恼而已。但是在另一次的订正作业时(只是抄写错误,擦了改改就行),他一看自己抄错了,想也没想的就直接拿出剪刀要剪本子,当我抢过本子时,他又顺手拿了本书要剪,而当我抢掉书后,他好像更变本加厉了,他直接把剪刀架在了自己的手上,想要用剪刀剪自己的手,并用威胁且充满敌意的眼光看着我。而此时,剪刀已在他手上勒出了印痕。从孩子此刻的状态,结合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一刹那我意识到,这个孩子有自残倾向。
(二)、何谓自残
自残,就是蓄意伤害自己的身体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破坏,以达到心理上不正常的宣泄,或求得他人的关注,或减轻自己精神上的痛苦。人的自残,一般来说有两种,即人对自身肢体的伤害和人对自身精神的伤害。人对自身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但对肢体的自残则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美国心理专家的研究,孩子自残之前一般都有征兆。首先这些孩子在自残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的妄想期,他们会幻想各种减轻痛苦的方式;其次注意力会变得很差,上课或者在家写作业经常会走神,有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叫好几次名字都听不见;而当有这些现象的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排解,他就会进入急性发作阶段,继而转发为自残。自残行为包括切割、致残、破坏或改变身体一部分,可能导致永久伤残。而就李煊目前的情况来看,自残的倾向已经产生,但情况还不算严重,及时正确的教育与治疗应该可以逐渐改善。
(三)、了解该生自残成因
自残行为的产生与孩提时期特殊家庭环境有关,不少有自残行为的孩子或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或不是由双亲带大,或幼儿时受到百般溺爱后来却受极严管束,或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孩子实际承受能力等。这些孩子很难养成保持自我价值观、承受强大不良影响、保持和他人交流这三种重要的自我承受能力。因为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很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把回避问题作为自己处事的方式。而李煊正是生活在单亲,这个较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通过与其母亲的沟通了解到,其子在家通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听到别人对他的批评、指责时就会产生自残。分析缘由后我们认为:由于其母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没时间照顾及陪伴他玩耍,且认为对这个听力有残疾的儿子有莫大的愧疚,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就对他比较溺爱。有时,会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有时,却又因为工作繁忙而把孩子长期寄托在幼儿园不闻不问。这样一来,就养成了李煊对别人的拒绝和批评非常敏感,一遇到挫折就对自己强烈地不满,做事也往往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对冲动的控制、不合群等心理特征。从而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事例。
三、实施干预
自我伤害的孩子,无论是被家长宠坏的,还是被家长忽略的,同样都存在行为障碍。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要排除这些障碍,通常采取家庭治疗,即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心理疏导,让家长给孩子适度的关注,让孩子学会自律,从而重新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于是,我与其母达成了一些教育方面的共识,即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共同帮助孩子改善自残倾向。
(一)、措施一——家庭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首先,建议其母把孩子带回到自己身边教育,而不是让他继续寄宿在学校。这样,其母在生活中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相处与交流。其次,在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鼓励的方式也有多种,如跟孩子贴下脸、拥抱拥抱、拉拉手,共同做些小游戏(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这些举动不仅能让孩子找到自信,更能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疼爱。通过其母的努力,该生在一段时间内,情绪有所好转,对待问题也不像以前那么冲动。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较缺乏自信,但是其因为缺乏自信而导致的自残倾向已明显减少。
(二)、措施二——学校教育
学校生活教育:由于学生是在学校学习中发生自残行为的,我认为教师本人也应该分析成因。学生是否打心底里喜欢你,接受你?你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该生?你的教学要求是否对他定的过高,超出了他本人的能力范围?这样想来,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我刚从高年级转到低年级教学,所以在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方式上,过于简单、生硬。而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一时难以接受我这个在他们眼里如此“严厉”的老师。所以就会对老师有所排斥,产生不信任感。其次,由于李煊上课容易走神,回家复习又时常无大人管教且不自觉,所以学习效果较差。对于这样一类学生,我觉得就现阶段而言不应给他定制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教学要求。而应该为他制定一个符合他能力范围内的要求。于是,在以后的默写中,我总会为他适当的降低要求。如别的同学只许默写一次,而他就可以在默写结束后,再读背一次,把不会记熟后再继续默写。这样一来,他就不再因为自己空了很多,不会默写而大发脾气了。慢慢地,看到本子上有错题,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要摔本子、丢铅笔了,有时也愿意主动订正出错的题目。而在课间,我经常会利用各种机会与李煊交流,和他一同谈论如:奥特曼、蜘蛛侠等他较为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这一来二去的交流,李煊慢慢的不再对我怀有敌意,也愿意接受我了。一次,他向我展示了他不俗的绘画能力。借此机会,我便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们看,学生们特别喜欢他的画。也对他拥有这么强的绘画能力羡慕不已。课后,同学们时常缠着他画画。而被学生们簇拥着的李煊也显得特别有自信。慢慢得,我发觉他变得不再那么缺乏自信了,而且也不在那么特立独行不合群了。
四、干预后的启示
通过本案的研究不难看出,一个孩子的成长与他的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改善孩子的轻微自残倾向,我认为应采取的主要手段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友谊、安全的基本需求。而随着环境的改变,思想的成熟,以及对冲动的较好控制,孩子的自残行为会逐步减轻,一旦度过了心理危险期,一般就不会再出现自残行为。
参考资料: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