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旧时的样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58

广东第一押——平和押 缘何落户白云区?   百年风雨,当年曾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的广州,如今大部分的古当铺都已灰飞烟灭。但穿行于闹市中,仍可寻得几处零星分布的古当铺旧址,其中曾有广东最豪华当铺楼之称的“平和押”,如今静默地驻立在白云区均禾街中心。它仿佛是广州沧桑巨变遗留下来的一块块时光“碎片”,虽已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但仍顽强地守护着那段过往的记忆,记载着一段白云区社会发展的历史……    数万银元建造全省最豪华当铺  在现在的均禾街中心,就是撤镇立街前的旧时均禾墟,有一栋外表土灰色、其貌不扬的建筑物。鲜有人知道,这是广州市已知的规模最大、最豪华、保存最为完整的当铺建筑——平和押。它远看形似炮楼,据说这座高达20多米的当楼是均禾墟镇当时的最高点。
  平和押建于*时期(约1928年),距今已有80年历史。从*的当铺,到土改之后作为粮仓和毛料车间,直到2003年,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才停止了使用。记者近日所见到的平和大押内,杂物堆积,蛛网攀援,甚至还可见到燕子在屋中筑巢。
  难以想象,这栋残旧的建筑物在当时是耗费巨资建造的。记者翻阅了关于平和大押的文献记载,并没有发现详尽纪录。据居住在均禾墟镇一位黄姓老人回忆,当铺从设计到建造都十分细致考究。据说当铺的建筑费用高达3万多银元,这对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今年74岁的黄辉,1988年参与创建广州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典当行——长寿典当行,并出任第一任经理。1990年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直至2000年。他告诉记者,1950年平和押作为私有财产被*没收,并成为当地粮油收购站直到2003年,从现有的当楼建筑结构来看,当时的平和押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风头一时无二。     古建筑的“新潮”设备  平和押的外观与旧式当铺大致相同,但能担当“全省最豪华当铺”之荣誉的自不是一般的当铺。平和押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当时最“新潮”的,消防、御敌、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平和押分前厅和主楼两部分,前厅是当年典当物品的柜台,而这高高的柜台早已寻不见踪影了,可见前厅的格局已改变了不少。
  前厅后面的建筑还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平和大押的后堂两旁上方各有一个阁楼,这是老板和管账先生的账房。账本是看不到了,只留下阁楼上彩色玻璃,依旧精美。
  一座两米长的小吊桥,连接着前厅和主楼。主楼是储存物品的地方,共分9层。地面上的8层都是用铁钩由上而下吊在半空的,并用上等木材铺设而成。最顶层则木杉支撑,再铺上大阶砖而成,以便于防御外敌时在上面作战。当铺的外墙是用大块的清砖砌成,构造十分坚固精细。据说当年日军入侵时,前后共花了3天才攻下当铺。
  当楼的四个角位各设有外凸圆柱形由钢筋水泥浇灌而成的瞭望塔,深度刚好容纳一个人,每个瞭望塔上方还有一个270度观察台。这也是目前广东唯一发现有独特角位的瞭望口。站在其间,周边近千米地面情况一目了然。在四坡顶瓦面遮挡下的天台“口”字形厚墙顶,还搁置着99块百斤重的不规则大青石。村民说,大青石是当铺守护的最后一招,遇上土匪打劫,从空中掷下大块乱石,是退守的有效武器。
  记者从平和大押旁边一座两层建筑阳台上望去,与这些抗敌大青石相伴的是霸王花,它们蜿蜒细长的“手掌”甚至伸进了主楼的了望窗和通风孔中。
  在顶层地面,距离地窖不到4米的右前方地面,还有一个圆形铁盖,这是一口备用水井。据介绍,这口水井既作自卫防守的用水,也作万一出现意外火灾的灭火用水。
  值得一提的是,平和押地面西侧围有一个小花亭和凉亭,这也是目前省内唯一发现的建筑设置有花亭和凉亭的当铺。在平和押建筑西侧约30米开外,还保留了当年墟镇的传统商业建筑群,这对平和押当铺建筑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这些商业建筑多为两层的骑楼式建筑,中西建筑元素兼而有之。    地下“夹万”半世纪无人下探  跨进仓库大门入口,不到两米的麻石地面,有个边长0.6米的正方形活动厚铁盖,上面还有一个暗锁。掀开铁盖,下面并没有扶梯,黑暗中冒出一股阴凉,这就是以前当铺的‘夹万’,是昔日的用来储存银两等贵重物品的地方。地窖只有唯一出口,经用红外线测量仪器测量,深度达到3.15米。
  “自从前夕平和押不再作为典当用途起,这一地窖就再也没有人下去过。”69岁村民黎信沂向记者讲起有关地窖的传说和故事。记者采访中也曾问过84岁的均禾墟老村民黎锦棠,他也没有进过平和押地窖。“相传当年的地窖用来存放一些金银以及客户上门典当的贵重东西,里面用煤油气灯来照明,平时都会储备一些照明燃料,当年的气灯都是通过打气来点着的。”
  目前,平和押地下“夹万”的知情人都过世了,曾经有一些村民想下去探个究竟,最后都因担心下面出现其他未知的安全隐患而止步。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日军花了3天时间攻下并占领平和押,抢走过不少值钱的当物。    追根溯源特大水灾是“幕后功臣”  新中国成立前,广州的当铺众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旧区,如西关。光是荔湾就有16家当铺,分布在华贵路观音桥、西华路、光复北路。如此说来,为什么这座堪称当年广东最豪华当铺楼会落户在郊区均禾墟?今日的平和押周边清静,而在半个多世纪前当地是怎么的兴旺?
  据当地上年纪的村民说,位于白云区西北面的平和押,居石马、平沙、清湖、罗岗四个村的中心位置,均禾墟建于1915年下半年。当年广州遭遇特大水灾,史称“乙卯年大水”,大洪水冲毁了原大朗附近的桥头市墟市,附近乡民盼望就近能建一个新墟市。于是兴建均禾墟工程在各乡绅主持下启动了,邀请上海一位设计师规划,一个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均禾墟逐渐形成了。
  1928年,在上海开店做生意的石马村人袁梓文投入3万两白银,兴建平和押。典当业务范围除收押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和日用品衣物外,资本雄厚的还兼营机器、原料、货物等押放业务。一般的失业工人、职员、手工业者为了借取生活费用,一些破落地主、地痞流氓为了满足一时腐化的生活,部分工商者为了解决一时资金周转困难,富商、地主为了妥善保管贵重衣物,均成为平和押的主顾。
  到了1938年10月,附近高塘墟被侵华日军烧毁,四乡村民、商贩纷纷转向均禾墟,许多商人也陆续转移到均禾墟设店开厂,直到1945年,均禾墟进入鼎盛时期。鳞次栉比的茶楼、商铺和分工细致的作坊,使当时的均和墟盛极一时,这里的酱料曾销往省内外,远近闻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