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罗宾斯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0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33

1970年,让 斯塔罗宾斯基出版了一本论文集,
题做《批评的关系》.该论文集包括3个部分:其一,
批评的意思,其二,想象力的王国,其三,精神分析学
与文学,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让 斯塔罗宾斯基以最
完整的方式展示他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诸问题的思考
的一本书"[1].所谓"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就是现代
的文学批评;所谓"思考",就是让 斯塔罗宾斯基的
批评思想.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模式是作家加作品,最
典型的方法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其极端是分析作家
的生平,由作家的生平来解释作品的产生和意义.现
代的文学批评,其极端者完全抛开作者及其所属的
社会和历史的环境,用符号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
等方法来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深层含义,试图建
立一种文学科学.让 斯塔罗宾斯基所主张的现代文
学批评与此略有不同,它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甚至可
以说是尊重传统,吸收其积极有益的成分,找出批评
所具有的各种关系,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
的,语言的,文本的关系,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对作
品的阐释.

让 斯塔罗宾斯基把批评看作"由整体到局部,
由局部到整体的往返"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行程",
"往返"到"永无止境"的程度,是文学批评的关键所
在.对于文学批评,他最喜欢的概念是"批评的轨
迹":"从对一种包容性理解的天真的欢迎,从一种受
制于作品的内在的规律的,没有预防的阅读,到面对
作品及其所处的历史的自主的思考."这是批评从开
始到(暂时的)结束的全过程.批评从阅读开始,到一
篇批评文字的产生结束,始终在"批评的关系"中行
进,也就是说,轨迹的运行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中
进行的.阅读是无数次开始,批评文字也是无数次产
生,永无终结,这就是"批评认为自己是未完成的则
更好,它甚至可以走回头路,重新开始其努力",而每
一次走回头路,重新阅读,都是"一种无成见的阅读,
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相遇,这种阅读不曾有一丝系统
的预谋和理论前提的阴影"[2](P13).
"批评的关系",是让 斯塔罗宾斯基的"座右铭"
斯塔罗宾斯基:批评的轨迹与阐释的循环
郭宏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让 斯塔罗宾斯基的批评,尊重传统,力求创新,在新旧两种批评的攻讦和交汇中开辟着
自己的道路,冶文学,哲学,史学,自然科学(医学)于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阐释风格.他把批评看作
"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往返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行程,由这种行程所形成的"批评的轨
迹"是他最喜欢的概念:批评的轨迹展开于(通过同情)接受一切和(通过理解)确定一切之间.批评
的轨迹包含了"阐释的循环"的概念,这种循环是双重的同时的,并存的:一个是以阐释为中介的从
客体(文本)到客体(批评文本)再回到客体(文本)的运动,此为德国人所说的阐释的循环,是客观的
循环;一个是经由文本的从主体(批评主体)到主体(作品主体)再回到主体(批评主体)的运动,此为
主观的循环,这是让 斯塔罗宾斯基的一大创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