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方伯谦是不是被冤枉被杀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0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01

不管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时代,人类海战中历史中,中高层将领阵亡比占到70%-80%的,就只有北洋水师这一支部队,北洋水师对得起他身后烂到根的朝廷。但是这支队伍中却也出现了一个逃兵,关于他到底是抗战英雄,还是战场逃兵,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那他真的是逃兵吗?

1867年,15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在洋务运动的风潮下,1876年清*从船政学堂选派第一批留学生赴欧洲考察学习,方伯谦就在其中,学成归国后,他被编入北洋舰队任济远舰管带。

14年,是方伯谦命运转折的一年,也是清朝命运走向转折的一年,朝鲜东学党爆发,日本增兵入朝,大战一触即发,方伯谦率领济远号、广乙等舰护送运兵船,在丰岛海面遭遇日舰攻击,引发丰岛海战。

交战后,“济远”、“广乙”二舰沉着作战,多次击中日舰,激战中,“广乙”船舵被击毁,伤亡惨重,力不能支,首先撤退剩下济远舰独自应战。双方力量悬殊,济远舰不敌,日舰“吉野”从后方追来,方伯谦见状,下令挂白旗,后又加挂日本海军旗,但“济远号”并未停火,调转方向,从西北方向驶离。

方伯谦这一行为真的是临阵退缩,胆小的表现吗?

其一,整个交战过程中,日方3舰围攻济远舰,敌我力量过于悬殊。

其二,济远号航速为15节,吉野号航速23节。

济远号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鱼雷艇2艘,而吉野”舰大量装备了大口径速射炮,主炮选用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火炮膛长6096毫米,弹头重45.4公斤,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发/分钟。

其三,据《中日战争》丛刊中记载:济远虽悬挂白旗和日海军旗,但未停船。当吉野号快要追上济远时,济远突然停炮,日舰靠近济远舰后,济远突发后炮,一弹击中日舰将台,第二弹毁其船头,三弹中其船中,吉野只得退走。济远号虽然挂了白旗,但是并未停火,说明并无真正投降之意,兵者,诡道也,这不过是战场的计谋。

就这样力量悬殊的配置,以1敌3,从何而来获胜机会,所以单从挂白旗这一点,不足以说明方伯谦临阵脱逃,反而更加证明他对形势判断准确,为北洋舰队保存了实力。

黄海海战图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说其:“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是真的贪生怕死吗?

根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双方开战后,丁汝昌双腿受伤,由刘步蟾代为司令官,北洋舰队虽遭遇日舰攻击,但仍然能维持阵型,唯独超勇号、扬威号彷徨于左翼舰配置外,济远遭遇日舰攻击,躲藏于行列之外,在舰队右舷尾约3公里,后往旅顺方向逃走,随后广甲也跟着逃离。

电影《甲午大海战》中方伯谦(剧照)

济远舰二副守备阿天德写的《冤海述闻》中称:“广甲加入战斗后,约一点钟时,就已撤出战斗”。照此说法,方伯谦率济远舰“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但是作者是济远舰的人,有为其开脱的嫌疑,不可完全相信。而“牵乱船阵”这一罪名又是真实的吗?

首先:北洋水师各舰航速不一,却编入一队,结果“超勇”、“扬威”这样的老舰脱队,遭遇日本第一游击队集火攻击。

第二:北洋舰队还没有进入射程就提前开炮,反而震踏舰桥,指挥旗落地,司令官摔伤,北洋水师丧失统一指挥,因此自乱阵型。

第三,日本以吉野等四艘快舰编为游击队,猛烈打击北洋舰队最薄弱的右翼,击沉“超勇”、击败“扬威”后,又集火攻击致远、经远舰,北洋水师各舰各自为战,在日军的夹击下,前后不能相顾,导致阵形大乱。

所以就算济远临阵脱逃,也不至于牵乱阵型,这应该是丁汝昌指挥不当的结果。

至于济远逃跑时,撞上了受伤的扬威舰,导致扬威舰被毁。济远逃跑时往旅顺,而扬威朝大鹿岛方向退去,两舰往相反方向,怎么可能撞上,所以扬威号这锅,不应该济远舰背。

济远舰与扬威号撤离方向

而方伯谦所说舰受重伤,炮台被毁,无法防御,且舰头漏水,返回整修,这个说法也不成立。济远舰管理炮务的德籍洋员哈富门说:”济远仅有两门大炮受损,并不是所有炮都不能使用,而且没有漏水事件,也完全没有到伤重不能继续作战的地步。

战斗结束后,8月24日,清*下令革职方伯谦,8月25日凌晨5点,被处死,方伯谦连申辩的机会也没有。于是有许多人认为:方伯谦被处死,是李鸿章为了保全丁汝昌、以及自己的权势,而将北洋水师的战败,背锅到方伯谦身上,而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扣到他头上。

黄海海战虽不至于因为方伯谦一人退缩,就左右战斗的结果,但是作为北洋舰队装备第3强的舰长,开战后仅3小时,就撤出战斗,实属贪生怕死行为,若说他无罪,断不能服众,也很难开脱。

参考资料《中日战争》

《日清战争实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01

我认为在甲午海战当中被杀的这个将军其实是被冤枉的,因为在当时他的兵力并不足以抵抗对方的军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02

敌我力量悬殊,方伯谦其实是在保存北洋水师得实力,处死他是为了保全丁汝昌和李鸿章的权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02

甲午海战时,被斩的海军将领方伯谦是真逃兵,根据中日双方的史料记载在可以确定方伯谦在开战时首先逃离战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03

按中国近代史史实。*初期海军部编史处池仲祐编纂出版《海军大事记》,提出了”方伯谦被谗以逃军军前正法,军中冤之“,肯定了方伯谦是被冤杀。《海军大事记》代表了清末民初广大海军的意见,北洋水师的同僚还没有解散,此战历历在目。他们中许多人参加了甲午海战。*时已还方伯谦之清白。现代一群编剧关于方伯谦的角色,一律按内心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卑劣之徒思维构建。严重误导大众认知。为了美化卖*李鸿章无所不用其极。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查18世纪德国海军军事博物馆,根本就没有泥沙实心弹或泥沙穿甲弹,所有穿甲弹或炮弹都是爆炸的炮弹。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这是临阵脱逃吗?
情节从丰岛海战说起:丰岛海战,在方伯谦解说之下,以及其他军官认可他的说辞。济远舰是在力竭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午时我船整理炮台损处时,倭船紧追,我连开后炮,中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经过众多军官认同,在没有置疑之下,为此得到光绪帝特下旨,称赞方伯谦以寡敌众,力战持久,给予赏银。此说历史已成定论。因为当事人和其他军官在场说词一致,有疑问可以当面置疑,方伯谦只是小军官,没有后台势力,他没能力搞特权手段。至于为什么要翻说,原因无他,就是故意污蔑方伯谦,以便让李鸿章在甲午黄海之战的罪恶得以解脱,李鸿章斩杀方伯谦是杀人灭口,滥用私刑,斩杀方伯谦(是在非战斗之时)不让他有任何辨护机会,这是非法斩杀,斩杀理由是临阵脱逃。所有的污蔑都是为了帮李鸿章非法斩杀之罪解脱罪责,以及衬托邓世昌高大特殊英雄人物的形象。非法斩杀,这才是值得翻案。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击,据清朝调查,*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威力偏小,*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总统陈*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外加岛。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李鸿章胡乱堆砌北洋水师,李鸿章成立北洋水师的根本目的是处心积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以及作为贪腐营私和个*力对他人威慑的手段,压根就没有为国而战的心思。李鸿章想方设法从船政掠夺资源。那算什么功劳?那只能算掠夺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师成立之不易,没有亲身经历,那知道培养水师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师一步到位,班底全部来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师提督(总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国内舰船也是来自福州船政造船厂,李鸿章不过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功劳,来标榜自己洋务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本身没有知耻近乎勇的隐忍,没有与时俱进的触角,更没有为宰相的胸襟,更加没有经营北洋水师之才能。显而易见是,争权夺利,诿过于人,粉饰洋务,粉饰贪赃,专权营私,滥用私刑,胡乱作为,把人才当狗才等等,这些才是李鸿章的真面目。否则北洋水师怎么可能全军覆没。除了私心之外,中国随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因其私心过重成了低劣之才,连庸碌之才也不配。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邓世昌的特殊英雄是建立在炮弹用尽之下,仍然用舰船撞击敌舰。可是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
邓世昌是被李鸿章特意奖励,李鸿章可是一大卖*,那邓世昌虚假功名又有什么意义?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按照当时情况,既然致远号的船身已经被击中,并且有了大幅度的倾斜,倾斜的船会转弯,怎么可能去撞上日本军舰?而且致远舰也不是中了日舰鱼雷爆炸沉没的,日本甲午之战记录所有日舰未发一枚鱼雷。邓世昌致远舰是内部自爆沉没,是人为引爆。为什么邓世昌不选择与舰同爆共存亡?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以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甲午海战战死将领:
林泰曾,福州人 --左翼总兵,镇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刘步蟾,福州人 --右翼总兵,定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杨用霖, 福州人--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副舰长,林泰曾自杀后接任舰长(舰内自杀)
林永升,福州人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建勋 ,福州人--左翼右营参将,超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林履中,福州人 --右翼右营参将,杨威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乃模,福州人,致远号副舰长(舰内战死)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舰长(跳海自杀)为什么跳海自杀,舰内不可以自杀吗???
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鸦片、爱嫖娼,一身匪气,没有半点海军知识。被李鸿章指派为海军司令,可见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清朝焉能不败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