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24
1、《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3、《司马迁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
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历史,广泛积累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开始研读整理资料,谁知一场飞来横祸使他入狱受酷刑,惨遭宫刑,但他克制自己,发愤写作,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史书。
自强不息,既可以就一个人而言,也可以就民族国家等社会共同体而言。一个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食其力,得以生存和发展,面临挫折,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是自强不息。
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家庭、家族,一个企业、学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遭遇困难,不灰心,不懈怠,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也是自强不息。
经过中国历史的发展,自强不息理念逐渐和中华文明史进步相结合,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构成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