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的谈判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1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7:37

谈判过程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因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提出,关于收回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他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在此一段期间,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年9月2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双方在北京草签前途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两国*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对恢复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成立。

*拥有对的全面管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扩展资料

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于1997年7月1日将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历史意义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对国内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3.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回归的实践证明*提出这一*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国外的意义:

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人物:*

1982年1月,*在谈到国家统一模式时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表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他们不要破坏*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们的那个制度”。“一国两制”的概念正式出台。这也成为后来解决问题的基本国策。可以说,没有*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没有今天的。

纵观中英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邓公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都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每当谈判陷于僵局,正是邓公的坚定、果敢、务实、灵活,特别是掷地有声的表态,使英方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谈判之初,对于英方提出的“主权换治权”,邓公以“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我们不是清*”的义正辞严的表态,迫使英国人全面退却。主权问题的解决,也为以后的谈判定下了基调。二是关于中国在港驻军的问题。双方曾一度在此问题上陷于胶着,邓公一句“驻军是主权的表现”的表态,将此争论一锤定音。

参考资料:回归-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7:37

谈判过程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因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提出,关于收回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

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他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在此一段期间,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1984年9月2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双方在北京草签前途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两国*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扩展资料

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于1997年7月1日将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再次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年,清*与英国签订《展拓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全境。

1982年9月,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就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决定将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前期准备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特区第一届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人选获**委任后,董建华于1997年1月24日任命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

2月20日,**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特区第一届*23名主要*。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回归祖国,标志着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回归-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7:38

整个谈判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英国*还是服从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7:38

1-25

中英问题谈判始末
(2001-06-22 15:05:37)
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
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和美国的封锁,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维持现状,避免公开冲突,有利于安定人心,保持与英国的对话关系,开辟一条与西方国家联系的国际通道。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为敌的局面。那时作为中国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渠道,开展对外贸易的窗口,沟通中外民间( 包括海外华侨)往来的桥梁,作用非同一般。
1959年,*针对某些人的急躁情绪,曾说过"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用处。"
时间进入70年代,1972年6月15日,联合国非殖民地特别委员会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殖民地名单中删去与澳门。11月18日,第27届联大通过决议,批准了这一建议。 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已开始被打破,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等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渐近届满,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英国希望了解中国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态度意向。在的中外投资者也开始筹划、猜测的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解决问题的时机已趋成熟
1980年 1月16日,*代表*提出中国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其中,实现祖国统一这个任务的重要方面,就是收回与澳门的主权。
中国*关于问题的立场是很明确的:我们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整个地区,包括岛、九龙和新界。
而从英国的角度来说,新界是必须还给中国的,但由于新界占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2%,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岛和九龙区离开新界根本不可能存在,这就迫使英国*不能不从整体上认真对待中国提出收回全部地区的要求。
中英双方的立场
从1979年起,英国不断派员前来中国,想摸中国在问题上的底牌。
港督麦里浩在这一年访华时,采取"侧面进攻"的方式,从商业事务的角度出发,要求中国领导人同意港英*批出超越1997年6月的"新界"土地契约,并把"新界"地契原来的年限规定(1997年6月27日)改为本地契"在英国王管制此地区期间内有效",借以达到模糊"九七大限"的目的。
但*面告麦里浩,无论用什么措辞,延长地契年期,都必须避免涉及"英国管制问题"。同年 9月,中国外交部*助理宋之光答复当时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中国*不同意英方的建议。
之后,英方继续派遣高层人士如前首相卡拉汉、外交大臣毕力嘉、副外交大臣艾坚斯访华,了解中国对解决问题的态度,并谋求扩大双边关系,其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1982年,英国前首相希思带着撒切尔夫人交付的重任来到中国。见到*后,希思明确提出希望知道中国对的态度。
*回答:"无论将来的*地位如何,经济现状会维持不变,投资者大可放心。"*的话很含蓄,但是已经把中国*对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表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的主权必须收回。至于在经济上,可维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希思进一步问道:"现在谈判是否有失仓促呢?" *回答:"不,我们有办经济特区的经验,我们有逐步好转的国际关系,是考虑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中英第一阶段谈判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前途的谈判正式开始了。这时候,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英国首相与中国总理就问题举行会谈时,英国首相首先阐述英国立场,强调"有关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有效",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予以废除。她说,假如现在实行或宣布对治权做出重大改变,则港人信心大失,繁荣不保。中国总理随后发言,拒绝了英国首相的主张,声明中国*决定于1997年"新界"租约届满之际收回整个地区,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将实行一系列特殊*,包括设立特别行政区,由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以保持的稳定和繁荣。
撒切尔夫人同*会晤时,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她愿意"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撒切尔夫人的这两张牌,前者为虚,后者为实。她早就知道,要想保住英国对的主权是不可能的,她之所以要坚持三个条约依然有效,不过是想以此压中国让步,同意英国继续统治,玩所谓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把戏。
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明确表明,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归还中国达成协议;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采取的*,也就是如何管理;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这三者构成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
接着,*坦率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这是谈判的前提。从1842年英国占领至今,已经整整 1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我们不是满清*,不是李鸿章,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
他说,中国的目标是既要恢复行使主权,又要保持繁荣稳定,两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制下才能实现。
*随即阐述了中国以"一国两制"解决问题的构想,并指出中国*会制定出收回后实行的、能为人民和在的其它投资者首先是英国所接受的*。
撒切尔夫人不怀善意地问:"要是谈判不成功怎么办呢?"
*告诉撒切尔夫人,中国*在作出要收回的决策时,已估计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将*重新考虑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说宣布要收回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中国*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这场会谈,比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多出了50分钟。撒切尔夫人走出来时,脸色凝重。忽然,她一脚踩空,跪倒在地上。
幸好走在她身旁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港督尤德等急忙上前把她扶起,但这件事立刻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强硬的撒切尔夫人碰上了对手。
但是,撒切尔夫人在27日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却继续坚持她的"三个条约有效论",这遭到了中文大学和理工学院两校学生的*。
从1982年10月以后,中国外交部副*章文晋(1983年1月起由外交部副*姚广继任)与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在北京继续就谈判的基础与程度问题交换意见。由于英国在主权问题上立场不变,到1983年,磋商未能取得进展。
面对中方毫不动摇的立场和谈判停滞的情况,撒切尔夫人焦躁不安,她在1983年1月 28日首相府召开的谈判小组工作会议上,竟提出如下建议:如果谈判不能进展,在短时间内让或自治,像当年在新加坡做的;亦可考虑在联合国主持下就问题举行全民投票,由当地居民公决。但是大家似乎对这些"爆炸性观点"都不感兴趣。
情况进一步变化,英方获悉,中国关于前途的建议案行将拟就,有可能提交预定于 6月份召开的全国*审议通过,届时可能出现令英方无法回避的严重事态。
同年3月9日,撒切尔在首相府会议后终于露出了妥协之态,致函中国总理说,英国不反对中国以其对主权的立场进行谈判。
4 月,中国总理复函表示,中国*同意尽快举行正式谈判。中英第一阶段谈判宣告结束。
"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中英第二次谈判历时14个月,在北京共举行了22轮正式会谈和多次非正式接触。会谈前期,两国代表团团长分别为中国外交部副*姚广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后来分别由中国外交部*助理周南和英国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思接替。会议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主要议程是1997年后的安排。英方采取"主权和治权分离"的谈判策略,力谋"在承认中国对的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继续大体像过去那样管治"。中方坚持主权和治权不可分割,中国恢复对行使主权,是指包括恢复行政管理权在内的完整主权,而不是一个架空的名义上的主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