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5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0:24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KNeDk1IrBW2siS20Rqhy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0:24
01幼升小阶段最典型的焦虑:“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育儿焦虑是父母紧张不安的情绪与爱的混合体,而幼升小阶段的焦虑,最典型就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拥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把孩子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从开始做父母的那天起,就已经进入了全年无休的工作节奏中。他们期待孩子赢在每一个当下,或者在每一步上都不能掉队,似乎不这样,孩子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坠落之路。所以,他们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急吼吼地催自己的孩子“快点,快点,再快点”。
这些父母喜欢为孩子全权做着各种决定。要命的是,这样的投入至少得二三十年后才能知道产出情况,所以他们注定一路小心翼翼、紧张兮兮。
虽然国家并没有出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标准,但“别人家的孩子”皆是标准。别人家的孩子都上了7个兴趣班了,难道我家1个也不上?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小衔接课程或者英语培训,难道我家都不上?
据人民网相关报告显示,在新生代父母中,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
《飞驰人生》中沈腾饰演的张弛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没有想赢,我只是不想输”。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焦虑背后的原因,因为怕输。
02幼升小阶段的父母为什么焦虑,为什么更怕输?幼升小阶段的父母,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方面,焦虑主要来自于父母对未知的恐惧。
清华大学赵昱鲲教授在《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一书中指出:心理学认为,焦虑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会让人对于事情的发展动向更加消极,总是将可能发生或者无法确定发生的事情,想象出最差的结果。
而这一阶段的焦虑,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成长不确定性的担忧。为了消除这种担忧,父母就开始追求完美,总是忍不住要为孩子设计人生,报名各种培训班,并要求孩子不能有丝毫偏离。
但是,天下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养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互相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互相试错的过程。
另一方面,焦虑还来自于过高的养育期望值。
心理学上有个观点叫做“心理偏盲”,指的是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在育儿方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总拿别人家孩子跟自己家孩子比,然后反复检查自己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头,也不能往下比松了劲。
其实仔细想想,并不是自己家孩子就不如别人,而是父母的心态出现了偏差。追根究底,就是一个攀比心理在作祟,总会暗暗觉得,别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行,我家孩子怎能一样不会?人家孩子都在上幼小衔接课程,我家哪能不提前学?这种不自觉地盲目攀比,也会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值,逐渐转变为大量的育儿压力,也就产生了焦虑。
说到底,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情绪,是个必然存在。焦虑本身没有错,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逻辑。
心理学专家施琪嘉在“心理育儿100讲”中指出,焦虑就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一种基本情绪。就像一只站在草原中觅食的食草动物,比如麋鹿或松鼠,你可以看到它们在觅食的时候时不时地把头抬起来,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但这种焦虑,是能够保证它的生存,使它处于戒备的、随时战斗的状态,一边觅食,一边准备逃跑。
时代在进步,教育标准在不停地转变,社会期望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作为父母,在幼升小阶段尤其焦虑,是因为正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跨越,面临着孩子从幼儿到小小少年的转变,这样的关键节点给手握决定权的父母更多的恐惧。
但是,未来是未知的,选项是无限的,没有什么决定会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没有“一刀切”,有时候试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加强三大模块的能力培养,取代无所适从的焦虑我曾亲历幼升小阶段的典型焦虑,分析如今的形势,我觉得,比择校更重要的是习惯、能力、意识等3大模块的能力培养,培养好了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在幼小衔接这个必然阶段,我们要想缓解这种焦虑,就得先正视焦虑的存在,明白适当的焦虑对生存发展是有益的,而我们要避免的是过度焦虑。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缓解这一阶段过度的焦虑呢?
1、自我心态的改变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对家长心态的挑战。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要做个足够好妈妈,而不是一百分妈妈。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作为父母,首先就要学会放手,放下自己对完美的执念,放下对孩子那种令人窒息的爱,不做“直升机式父母”。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首先是家长心态的调整、心灵的成长和自我的超越。父母应把重点放在自身心态的调节上,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上,爱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很好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鼓励和认可中变得更优秀。
2、关注能力的培养
“幼小衔接”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过渡,还包括习惯、能力、意识等多方面的过渡。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生活能力,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对孩子和家长都至关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做些实实在在的习惯引导和能力培养,来取代自己无所适从的焦虑。
具体要从哪些方面去帮助孩子进行能力培养呢?
(1)习惯养成
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规律作息:定时入睡,不睡懒觉,早睡早起。
②好好吃饭:自己吃饭,保证一日三餐,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③讲究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④生活自理:学会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纳文具。
B.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亲子阅读:坚持每晚半小时的亲子共读,兼顾故事性和知识性内容。
②自主阅读:给予孩子轻松、无压力的阅读,不“检查”他的阅读成果。
③阅读示范:以身作则,坚持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④阅读氛围: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书店买书,感受阅读的魅力。
(2)能力提升
A.提升专注力
①创造环境:创造一个相对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阅读、独自玩耍的时候不随意打断。
②游戏训练:通过“短时间听电话号码做记录”,“图片找不同”,“迷宫找路”等有趣的游戏,帮助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③刻意练习:刻意地逐渐延长孩子学习、阅读的时间。
B.提升学习力
①培养好奇:通过职业绘本的阅读引入,给孩子思考理想的空间,体会到知识和技能的作用,激发求知欲。
②鼓励探索:陪伴孩子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古生物研究馆等,实地熏陶,开启孩子探索力的大门。
③快乐学习:给孩子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和积分奖励*,引导孩子享受实现目标后的喜悦感。
C.提升思考力
①思考:当孩子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题目时,先不要着急给孩子讲解,让他自己去尽力思考。
②思考习惯:在生活中不要包办,而要刻意制造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请孩子安排一次郊游活动,包括准备清单和人员邀请等。
③思维训练:通过逻辑训练类书籍,练习“正反口令”、"镜面读字"、"寻宝"等游戏,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D.提升自制力
①言传身教:父母用良好的自制力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注意远离手机、关掉电视,早睡早起。
②制定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
③延迟满足:适当训练延迟满足,既不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学会等待。具体可参见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E.提升社交力
①社交礼仪:教给孩子一些社交小技巧,比如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嘲笑他人,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走出社交第一步。
②欣赏他人:教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③多交朋友: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学会合作与分享,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3)规则意识
A.培养时间意识
给孩子灌输时间的概念,分别了解什么是提前、准时和迟到,培养时间观念。
B.培养安全意识
通过亲子共读“儿童自我保护系列绘本”等方法,给孩子灌输人身安全、运动安全及交通安全,强调保护自身安全最为重要。
总结赵昱鲲教授说,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更何况,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我们就尝试着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与其为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焦虑,不如勇敢地去想象和接纳孩子自己开创的惊喜未来。
育儿先育己,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开始,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不盲目地追风各类“培训班”,不做甩手掌柜,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上,定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幼小衔接阶段,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0:25
确实会有很焦虑的感觉,因为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教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会觉得有些焦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0:25
一定会的,因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他们获得的教育资源很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0:26
有些家长可能会焦虑,但是我认为也不该焦虑,因为我的孩子在什么条件下,只要孩子肯努力都会发光,并且只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这个学业,我们都应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