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23:04
转摘:
吴晗在《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说:“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吴晗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解释合理吗? 我们先看孟子的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这段是对“大丈夫”下的定义。景春问孟子象公孙衍、张仪算不算“大丈夫”。孟子的回答是否定的,然后对“大丈夫”的界定。孟子是以“礼”做基础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然后指出“大丈夫”具体表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
不得志”应该是“得志时”“ 不得志时”这都是指自己处于怎样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属于主动式;“富贵”“ 贫贱”“
威武”也应该是承上主动式,因此“富贵”“贫贱”“威武”所说的应该是指自己处怎样条件下的行为,“在自己富贵时,应该怎样;在自己贫贱时应该怎样;在自己威武时应该怎样”。
孟子所说是大丈夫是在“礼”范围内,发自内心,是自己在什么条件下怎样,而不是外界给我条件才怎样。吴晗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解释是犯了一个主动与被动之错位。
因此我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应该解释为“在富贵时,能节制的自己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23:04
孟子眼中的大丈夫不是以地位,权势财富等外在条件为评价标准的,而是与内在的品行相关联孟子姐切肤知道暗讽公孙一张雁滞留,只只顺应君主不顾人一,为了达到目的而背信弃义在孟子看来,这样的人哪怕身居高位也算不得大丈夫,而真正的大丈夫必须一人到为标准形式合乎规范,做人不容易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