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散文《秋夜》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5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1:44

  时代背景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写作特色

  《秋夜》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这些形象不是干巴巴的自然景物的堆积,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改造,以能够唤起读者想象和联想的、具体可感的象征体形式体现出来。

  《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 《秋夜》在语言运用上也比较适应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需要。为了使语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鲁迅特意选择了许多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闪着冷眼、洒满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作梦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咚作响的小青虫……都还在眼前活动着,仿佛触手可得。

  象征意蕴

  作品对枣树的赞美,是全篇的核心。枣树饱经沧桑,它虽然也受着夜空的摧残,但他毫不动摇,他不是靠幻想来支撑自己,而是执着于现实的战斗,"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但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只是"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而且"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盅惑的眼睛。"这是一个清醒的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在赞美枣树韧战精神的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某些苦闷的心境,枣树是孤独的,而且带着"皮伤",虽然不顾一切地在与夜空搏斗,但对于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这正符合1924年前后作者的思想状况。枣树的形象,既是作者对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21:45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