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东林党真的误国了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4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23

展开3全部

东林党:指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集团;阉党:指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派别。

东林党类似于唐朝的世家门阀,都是国家的“垄断”组织,对国家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最大的阻碍。东林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上层利益集团代表,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社会财富。却不用为国家财政交一分钱,国家财政收入不得不靠大肆剥削农民收入,这又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

到明朝中后期,论综合实力远远强于满清,清朝皇太极以前从来没有妄想统治中国,直到入关之间也是经过不断试探就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明末的农民,牵制了明朝军队的大部分力量,大大削弱了明朝整体的国防实力,这样就使北方防线大幅度削弱,为满清的入关创造了条件。

由于东林党势力太大,东林党的对立面才纠集,最终成了阉党。然而阉党的权力绝对来自于皇,每换一个皇帝,阉党的领袖基本都会被换掉,所以其势力大都不能延续,比但是每届皇帝,都不得不赋予阉党一定的权利来维持*平衡,史书上说阉党对东林党人的大肆*,也是皇帝乐意看到的结果。直到崇祯皇帝,一下子把阉党连根拔除,东林党失去了掣肘,对皇命的阳奉阴违,崇祯皇帝有力无处使。

由于明朝大兴文官制度,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所以明朝的东林党*多对手工艺者、商人都说鄙视的态度。他们一边享受着这些人的劳动成果,一边又很鄙视他们,这大大抑制了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末年文官地位很高,相对的五官地位却非常低,这和宋朝极为相似,但是皇帝并没有吸取这又的教训,导致国家越来越羸弱。文不知兵,反而对武官的权利加以*,这样就导致了明朝整体军事实力的下降。

而且东林党内部也不止一家势力,往往会各自内斗,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明朝末期,朝廷文官势力还有楚党、浙党等*派别,朋党之起,东林党与其他什么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明朝彻底灭亡。

在这些东林党人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国家灭了,再换一家他们继续当官。所以后来投降清朝的,也大多是东林党人,阉党一个都没有。所以说东林党间接的灭亡了明朝。

这些党派之人整个国家的精英分子,可是就是这些人,不顾民族大义,享有各种特权,反而成为整个国家的“蛀虫”,官场*,宦官专政,导致明朝灭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23

明朝中期以后,*日益败坏,封建压榨导致人民不断起而反抗。面对*经济困难,1573年(神宗万历)东林旧迹年),首辅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在澄清吏治、改进税制、增辟财源、兴修水利和整顿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辅是首席内阁大学士,相当于过去的宰相。明神宗十岁即位,由张居正辅政;他年长以后,对于张居正专断朝政和*他追求声色奢侈,感到不堪忍受。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故后,明神宗亲政,张居正的许多新政很快被废除了[4]。神宗统治时期,以皇帝、宦官、王公、勋戚、权臣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势力,操纵朝政,*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而苛征暴敛益形繁重,人民反抗事件也层出不穷。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当时,不少怀抱道义而不被当政者所接纳的士大夫退归林野,东林书院的重建使他们找到了知音,因此都争相前来,使得“学舍至不能容”,自认为东林党对治理国家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事与愿违,国家在斗争之中一步步衰退,但东林党不能说是误国的罪魁祸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24

我声明我的观点,确实非常误国。
从起源看朱元璋,朱棣,朱佑樘以及嘉靖。他们从消灭丞相,扶植内阁和太监。明中后期基本变成皇帝,太监和内阁的角力,谁强势并能苟合其它至少一方,从实际意义来说就是皇帝。前面有人说皇帝用人的问题,该皇帝负责完全没道理。皇帝的旨意,内阁说不行就不行,绝对不是皇帝一言九鼎。同时,太监负责印信盖章的权利。
不论是严嵩,徐阶还是张居正,都是搞定皇帝,太监才能做好首辅玩好*。
东林党也想玩一把内阁*,只可惜只会玩党争,不会搞*。
张居正之后的内阁首辅,个人能力不足,不足以在内阁中决定一切,实力不够,*们慢慢的走向党派*,才有东林党。
东林党靠扶植皇帝,靠太监,靠其它党派支持上台,之后就开始党争清算那些*非我即敌的党派。对太监更是不当干部,毕竟人家也是皇帝的秘书,更何况还是掌管印信(就是*通告要生效,需要有*的印戳,太监就是盖印的人)。
反正东林党上台基本都是党同伐异,不干政事,只顾自己的利益。国家倒退,不要讲什么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在东林党出现之前就有。
虽然东林人有光照千古杨涟,左光斗等人反抗阉党的故事,但不能掩盖东林党也是阉党的始作俑者,以及*上的*,国家倒退。
本来是几个人玩的游戏,你一个人想做戏霸,老天都不同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24

东林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左倾路线。但是东林党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有用的。只是在左倾的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东林党人不可以一概而论。
同样的阉党及其他党,就成了右倾路线,由于二者可以说都是错误路线。导致了明末的*忽左忽右。其出现反而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并没有起到救国的作用。
通俗一点,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如果说明亡于东林,个人认为过于极端。封建社会,国君肯定是第一责任人。因为党争任何封建王朝都有,关键看君主如何控制。一个魏忠贤大字不识,都能将东林党差点灭掉。
君主要会驾驭,反而会中兴大明。总结一句话:大明王朝还是亡于君主的昏聩*。即便崇祯想中兴大明,其阅历,能力,心智不够。还不如将国政托付给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好,自不量力,反而加重了明王朝的灾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25

东林党原本就是不合理的存在,
他们是江南的大地主,代表人物。拥有资产阶级对,挣钱的渴望。还有蛮嘴的伦理道德。所以这种党派本来就是非常畸形的,要说英国的两党制吧,他们也党争,打压异己,但是毫无疑问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都是维护英国的根本利益。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是合格的*家,东林党的那么傻*,不管好的坏的,只要对方支持,都要反对。还标杆的一副清高样子。抱歉,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血腥的,东林党们他们家的哪一分钱是干净的。说是党派还不如不如小孩子斗气呢?明显就是不合格的东西,话说八股取士取出来的大都是这种垃圾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