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4
释义:一个人行为举止不端正,读书有什么用呢。
出自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宁可少做,不可乱做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1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2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3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4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5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孔子教导弟子正当的行事规范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乐于哗众取宠、居心不良之人,其聪明才智往往被人利用,成为作恶的工具。
6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最高境界了。
7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是时运不济之时。运气也是一种实力,此时应该注重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实力,则时机自然送上门来。“妄求”即是乱求,孜孜以求本不属于自己的时机,反而忘了反身自求,此时即使得到了机会,也会很快失去。
8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妄取人财,拿来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献佛,其实只是伪善。不如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奋斗,以善心布施,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9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不惜元气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以为自己力量无穷,却往往被各种外界力量摧折得元气大伤。元气大伤之后,寄希望于灵丹妙药救治,治得了标,但治不了本;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
10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阴鸷,就是积阴德之意,积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恶以免损功德。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为人处世,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时做得过头,大多适得其反。林则徐的“十无益”告诫世人:横冲直撞的做事,反而无益。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必急于求成。宁可少做,不可乱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4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这句话的意思是: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出处:林则徐《十无益》
《十无益》原文
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三、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 阴骘无益。
翻译:
内心不存善念的人,想做好风水来拯救自己是没有用的;
不去孝敬父母却去侍奉神灵是没有用的;
与自己家的兄弟都不能与和睦相处,而想去社会上结交朋友是不会从中获益的;
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心气高傲、做事情我行我素的人即使再博学、懂得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好处的;
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有损身体元气的人,等到生病吃药也不管用;
不按照章法行事只是盲目求谋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一边夺取别人的财物,取不义之财,另一边去寺庙上来施舍财物想取得上天庇佑,这不会有效果的;
一个地痞恶霸,横行霸道,也想求自己阴德庇护,这是不会有效果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林则徐在50多岁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女写了“十无益”。他将生活中一些看似对个人有好处的行为做了不同的界定,“十无益”其实就是在说在某种前提下,一些表面上看来有益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好处的。
通读“十无益”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林则徐将自己的行事标准总结为这首短短的“十无益”,同时这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5
释义: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出处:林则徐《十无益》
原文: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翻译:
内心不存善念的人,想做好风水来拯救自己是没有用的;
不去孝敬父母却去侍奉神灵是没有用的;
与自己家的兄弟都不能与和睦相处,而想去社会上结交朋友是不会从中获益的;
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心气高傲、做事情我行我素的人即使再博学、懂得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好处的;
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有损身体元气的人,等到生病吃药也不管用;
不按照章法行事只是盲目求谋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一边夺取别人的财物,取不义之财,另一边去寺庙上来施舍财物想取得上天庇佑,这不会有效果的;
一个地痞恶霸,横行霸道,也想求自己阴德庇护,这是不会有效果的。
扩展资料:
1、关键词意
奉:本意是指植物已长高,接近高度极限,也指恭敬地用手捧着。该文字在《礼记·檀弓下》和《汉书·蒯通传》等文献均有记载。
行止:行为举止。
博学:宽广、广博。
作:通“做”。
乖张:形容人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语出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何在我而不尔,与二气而乖张。”
妄:本意“胡乱”。
布施:
(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
(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阴骘:yīn zhì,意思是自己默默的做好事而不让别人知道;骘是安排的意思。
2、创作背景
林则徐在50多岁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女写了“十无益”。他将生活中一些看似对个人有好处的行为做了不同的界定,“十无益”其实就是在说在某种前提下,一些表面上看来有益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好处的。
通读“十无益”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林则徐将自己的行事标准总结为这首短短的“十无益”,同时这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5
走路和站立的姿势不端正 读书就没有用处。 也就是说 行为不端正,读书都是白白浪费了 。应该是这个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6
流氓不可怕,流氓有文化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