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5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广东丹霞山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它奇特的地貌有很多奇迹,举世闻名的阳元石便是其中之一。阳元石高高耸立在离地200多米的山坡上,其径长28米,直径7米。据说这片山坡有200万年历史,而大自然创作阳元石也花了30万年。
丹霞山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传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取水造人即成,在锦江采五色石补天而就,并卧于江畔,脱身成石。舜帝南巡曾在丹霞登山奏乐,命三十六石,此后历代文人僧侣纷至,香火大盛。隋唐以来成为岭南风景名山和佛教胜地,留下众多诗文,游记,碑刻与摩崖。遍布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几十处被开辟为道场,保存至今并已经修复一新的锦石崖石窟寺和别传禅寺香客如云,游人不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5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
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随 丹霞发现地—丹霞山
后,原中山大学地质系陈国达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并推动了华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学地理系吴尚时、曾昭璇教授将红层地貌作为的岩石地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使“丹霞地貌”这一名词得以广泛传播;80年代以后,科学工作者先后对我国21个省区近400处丹霞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国。1991年在广东省丹霞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丹霞山是丹霞地层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现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6
广东丹霞山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它奇特的地貌有很多奇迹,举世闻名的阳元石便是其中之一。阳元石高高耸立在离地200多米的山坡上,其径长28米,直径7米。据说这片山坡有200万年历史,而大自然创作阳元石也花了30万年。
丹霞山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传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取水造人即成,在锦江采五色石补天而就,并卧于江畔,脱身成石。舜帝南巡曾在丹霞登山奏乐,命三十六石,此后历代文人僧侣纷至,香火大盛。隋唐以来成为岭南风景名山和佛教胜地,留下众多诗文,游记,碑刻与摩崖。遍布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几十处被开辟为道场,保存至今并已经修复一新的锦石崖石窟寺和别传禅寺香客如云,游人不绝。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
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随 丹霞发现地—丹霞山
后,原中山大学地质系陈国达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并推动了华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学地理系吴尚时、曾昭璇教授将红层地貌作为的岩石地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使“丹霞地貌”这一名词得以广泛传播;80年代以后,科学工作者先后对我国21个省区近400处丹霞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国。1991年在广东省丹霞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丹霞山是丹霞地层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现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形成原因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白垩纪中晚期(距今1.3亿年到7000万年间),伴随着南岭山地的隆起,丹霞盆地相对下陷,接受了大约3700米厚的河湖相沉积。其下部约2400米为一套以湖泊相沉积为主的红色碎屑岩,称为长坝组(K1-2c),岩性比较细软。上部约1300米为一套以河流冲积洪积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主要由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及少量粉砂岩组成,称为丹霞组(K2d),岩性比较坚硬。
白垩纪末第三纪早期(7000万年前后)的地壳运动,使得丹霞盆地结束了沉积的历史,整个区域开始缓慢上升,盆地中沉积的红层转而遭受侵蚀。同时,盆地的差异运动使得地层产生了一系列北北东向断层及多组节理。但是直到距今30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的总体抬升量不大。
在距今3000-2000万年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丹霞盆地曾发生了强烈的断裂变动和较大幅度的抬升,抬升幅度较大的盆地边缘长坝组及丹霞组地层皆遭受侵蚀。经历了1000多万年漫长岁月的剥蚀,到距今700-800万年间,丹霞盆地被夷平为起伏和缓的夷平面。锦江、浈江在这个夷平面上曲折蜿蜒地向南及向西南流动。
大约到距今6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开始了多次间歇性上升运动,浈江、锦江也保持曲流下切,而每次上升都间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并形成相应的夷平面,使目前的丹霞山区保留了600米、500米、400米、300米及200米等多级夷平面及多级河流阶地。我们现在看到的丹霞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内随着地壳的间歇性上升与河流的间歇性下切而逐渐形成的。 [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6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形成原因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白垩纪中晚期(距今1.3亿年到7000万年间),伴随着南岭山地的隆起,丹霞盆地相对下陷,接受了大约3700米厚的河湖相沉积。其下部约2400米为一套以湖泊相沉积为主的红色碎屑岩,称为长坝组(K1-2c),岩性比较细软。上部约1300米为一套以河流冲积洪积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主要由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及少量粉砂岩组成,称为丹霞组(K2d),岩性比较坚硬。
白垩纪末第三纪早期(7000万年前后)的地壳运动,使得丹霞盆地结束了沉积的历史,整个区域开始缓慢上升,盆地中沉积的红层转而遭受侵蚀。同时,盆地的差异运动使得地层产生了一系列北北东向断层及多组节理。但是直到距今30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的总体抬升量不大。
在距今3000-2000万年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丹霞盆地曾发生了强烈的断裂变动和较大幅度的抬升,抬升幅度较大的盆地边缘长坝组及丹霞组地层皆遭受侵蚀。经历了1000多万年漫长岁月的剥蚀,到距今700-800万年间,丹霞盆地被夷平为起伏和缓的夷平面。锦江、浈江在这个夷平面上曲折蜿蜒地向南及向西南流动。
大约到距今600万年前后,丹霞盆地开始了多次间歇性上升运动,浈江、锦江也保持曲流下切,而每次上升都间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并形成相应的夷平面,使目前的丹霞山区保留了600米、500米、400米、300米及200米等多级夷平面及多级河流阶地。我们现在看到的丹霞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内随着地壳的间歇性上升与河流的间歇性下切而逐渐形成的。 [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17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 与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