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是不是都长得跟欧洲人似得金发碧眼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5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6

鲜卑的起源,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其实世界上任何民族或者国家的起源,说法都很多。现在主流的说法有两种:1、鲜卑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是从北亚、中亚向南发展到中国(汉朝、匈奴)的。2、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鲜卑人是东胡的后代。所谓东胡,就是生活在今天中国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的一个古老民族团体。据中国的史料记载,在商朝甚至以前,东胡的东支肃慎就生活在东北。鲜卑是东胡的西支,最迟到东周前期,东胡的西支已经出现。
匈奴最强大的时候,一度灭掉了鲜卑,后来匈奴被汉武帝讨伐,国力开始下降,以致于后来*。在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北伐匈奴,包括鲜卑在内的很多部落也开始进攻匈奴。东汉灭掉匈奴以后,并没有设郡县,鲜卑人就取代了匈奴,占领了中国北方以及今天俄罗斯北亚地区的一大片领土。到了三国时期,东胡西支或者中支的乌桓强大,也被称为“鲜卑”。同时鲜卑开始内迁。到了晋惠帝时期,南匈奴后代汉化极深的刘渊开始造反,史称“永嘉之乱”,之后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五胡最传统的说法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不过也有别的说法。其中,鲜卑、被认为是鲜卑或者自称鲜卑的国家(地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不在十六国之内)、段部(不)、宇文部(不)、代国(不、北魏的前身)、南凉、西秦。主要是东部的慕容鲜卑、鲜卑段部、鲜卑宇文部;中部的拓跋鲜卑、东部的秃发(拓跋)、乞伏鲜卑。之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后来*被篡。最终变成了隋朝。我想,有点思想和历史基础的人都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是鲜卑人的国家,到了隋朝就成了汉人?实际上,杨坚和李渊都是鲜卑人。鲜卑人在南迁以前就有自己的文字,是个很有底蕴的民族。南下以后,汉化速度极快。汉化这个词不准确,应该说,在鲜卑人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鲜卑化。不可否认的一点,现在的绝大部分北方人,都很有可能有着鲜卑血统。
个人认为,即使鲜卑人真的是雅利安人,也就是白人的后代,在迁徙到蒙古高原附近的时候,已经不完全是以前的白人,人种经过长期的迁徙,已经向黄人转化。到了晋朝时期,鲜卑人应该和汉人的外表差距不是很大,在南北朝的时候,由于鲜卑人和汉人长期杂居,应该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从南北朝以及隋唐的绘画上,也能比较明显的体现这一点。如果鲜卑人是东北人,那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6

不是,白皮肤但不同于欧洲白人,类似某些老山东人,眉目轮廓往里扣着,脸更长点,有一点点像*人。就像古印度文明是黑人创造的,但他们长相体型都不同于非洲黑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7

就是一普通的少数民族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7

  古史书中提到异族时用到的“白”字,很少是指皮肤。白人,白色人种严格来讲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即近代化以来,世界上的各色人种都被确认,相对于黑人,才有白人的说法,于是也有了黄种人的名称。而中国古代资料中并无这些概念。所以史书里提到白,容易使现代人望文生义,以为皮肤白皙,这是不对的。
  关于鲜卑人的皮肤到底白不白的问题,需要先讨论鲜卑人种的来源。鲜卑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部落集团,多元化族源是其特征。比如五胡乱华时期,鲜卑*约有几十个部落,大致可归为三大支:东部鲜卑即慕容鲜卑,中北部鲜卑即拓跋氏鲜卑,以及西部鲜卑。关于慕容鲜卑的起源,王钟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有以下描述:
  鲜卑先世似与九夷中的白夷有关,属于东夷北支系统。从拓跋鲜卑称东部鲜卑为白部,氐人称慕容鲜卑为白虏,均可印证此点。《晋书·慕容廆载记》提到慕容氏的祖先“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指出:“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乏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都说明东部鲜卑是北夷(或东夷、东北夷)的一支,很可能是《竹书纪年》所记九夷中的白夷,留下了尚白的习俗,故被沿称为白部或白虏。……从上述可知,最初的鲜卑部落可能是源于山戎和东夷北支的白夷等。
  一般来说,东部鲜卑源于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时人称"山戎"、"白夷(东夷北支)";北部鲜卑源于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西部鲜卑主要是指后来居于陇西,河西走廊的那一支,在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那么,如果鲜卑为东夷或北夷的后代,那么应属于蒙古亚人种,语言具体是通古斯语种或蒙古语种。也就是说,五胡乱华时的慕容鲜卑与古代的高丽人、日本人,北方汉人,甚至后来的契丹、女真,都属于相似的人种,族系相近(注意,不是民族、种族)。关于鲜卑人是通古斯语种,林惠祥的《中国民族史》也持类似观点。
  史书中提到慕容鲜卑时多次使用“白虏”一词。例如有这样的说法“西人呼徒河为白虏”(《北史卷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徒河即慕容鲜卑。还有《晋书-苻坚载纪》“坚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至于此。’”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做为鲜卑人是白色人种的依据。《中国民族史》认为鲜卑人尚白,更有说服力。
  从语言来说,一般认为,东胡鲜卑的语言应属蒙古语族或通古斯语族,而吐谷浑属于东胡鲜卑之下慕容鲜卑的别部,因此其语言当与蒙古语族关系更加密切。
  因而,无论从部落人种起源和还是语言来看,鲜卑人的主体都不是白色人种。而是宽面大额的东亚人种。上面也说了,鲜卑人是一个构成较为复杂的部落联合体,那么其中当然可能有某些少数部落与来自北亚、西亚、乃至中亚的部落发生融合,导致一些白皮肤的出现,也不奇怪。另外,拓跋鲜卑族与高车人、柔然人关系密切,所以引入白色人种的基因可能性大一些,而慕容鲜卑则相对较小。
  那么,五胡乱华时代,最具“白人”相的是哪些人种呢?我以为不是鲜卑人,而是西部匈奴如羯族、氐族、羌族中的一部分,以及北部的高车人、柔然人、丁零、杂胡等等。
  本人结论(其实也是某些流行观点):鲜卑是东胡,典型的东北亚人种。与东夷、白夷有渊源,其民族尚白,故而被称为白虏。鲜卑不是白色人种,说鲜卑人皮肤白,明显站不住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6

鲜卑的起源,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其实世界上任何民族或者国家的起源,说法都很多。现在主流的说法有两种:1、鲜卑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是从北亚、中亚向南发展到中国(汉朝、匈奴)的。2、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鲜卑人是东胡的后代。所谓东胡,就是生活在今天中国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的一个古老民族团体。据中国的史料记载,在商朝甚至以前,东胡的东支肃慎就生活在东北。鲜卑是东胡的西支,最迟到东周前期,东胡的西支已经出现。
匈奴最强大的时候,一度灭掉了鲜卑,后来匈奴被汉武帝讨伐,国力开始下降,以致于后来*。在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北伐匈奴,包括鲜卑在内的很多部落也开始进攻匈奴。东汉灭掉匈奴以后,并没有设郡县,鲜卑人就取代了匈奴,占领了中国北方以及今天俄罗斯北亚地区的一大片领土。到了三国时期,东胡西支或者中支的乌桓强大,也被称为“鲜卑”。同时鲜卑开始内迁。到了晋惠帝时期,南匈奴后代汉化极深的刘渊开始造反,史称“永嘉之乱”,之后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五胡最传统的说法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不过也有别的说法。其中,鲜卑、被认为是鲜卑或者自称鲜卑的国家(地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不在十六国之内)、段部(不)、宇文部(不)、代国(不、北魏的前身)、南凉、西秦。主要是东部的慕容鲜卑、鲜卑段部、鲜卑宇文部;中部的拓跋鲜卑、东部的秃发(拓跋)、乞伏鲜卑。之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后来*被篡。最终变成了隋朝。我想,有点思想和历史基础的人都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是鲜卑人的国家,到了隋朝就成了汉人?实际上,杨坚和李渊都是鲜卑人。鲜卑人在南迁以前就有自己的文字,是个很有底蕴的民族。南下以后,汉化速度极快。汉化这个词不准确,应该说,在鲜卑人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鲜卑化。不可否认的一点,现在的绝大部分北方人,都很有可能有着鲜卑血统。
个人认为,即使鲜卑人真的是雅利安人,也就是白人的后代,在迁徙到蒙古高原附近的时候,已经不完全是以前的白人,人种经过长期的迁徙,已经向黄人转化。到了晋朝时期,鲜卑人应该和汉人的外表差距不是很大,在南北朝的时候,由于鲜卑人和汉人长期杂居,应该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从南北朝以及隋唐的绘画上,也能比较明显的体现这一点。如果鲜卑人是东北人,那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6

不是,白皮肤但不同于欧洲白人,类似某些老山东人,眉目轮廓往里扣着,脸更长点,有一点点像*人。就像古印度文明是黑人创造的,但他们长相体型都不同于非洲黑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7

就是一普通的少数民族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57

  古史书中提到异族时用到的“白”字,很少是指皮肤。白人,白色人种严格来讲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即近代化以来,世界上的各色人种都被确认,相对于黑人,才有白人的说法,于是也有了黄种人的名称。而中国古代资料中并无这些概念。所以史书里提到白,容易使现代人望文生义,以为皮肤白皙,这是不对的。
  关于鲜卑人的皮肤到底白不白的问题,需要先讨论鲜卑人种的来源。鲜卑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部落集团,多元化族源是其特征。比如五胡乱华时期,鲜卑*约有几十个部落,大致可归为三大支:东部鲜卑即慕容鲜卑,中北部鲜卑即拓跋氏鲜卑,以及西部鲜卑。关于慕容鲜卑的起源,王钟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有以下描述:
  鲜卑先世似与九夷中的白夷有关,属于东夷北支系统。从拓跋鲜卑称东部鲜卑为白部,氐人称慕容鲜卑为白虏,均可印证此点。《晋书·慕容廆载记》提到慕容氏的祖先“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指出:“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乏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都说明东部鲜卑是北夷(或东夷、东北夷)的一支,很可能是《竹书纪年》所记九夷中的白夷,留下了尚白的习俗,故被沿称为白部或白虏。……从上述可知,最初的鲜卑部落可能是源于山戎和东夷北支的白夷等。
  一般来说,东部鲜卑源于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时人称"山戎"、"白夷(东夷北支)";北部鲜卑源于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西部鲜卑主要是指后来居于陇西,河西走廊的那一支,在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那么,如果鲜卑为东夷或北夷的后代,那么应属于蒙古亚人种,语言具体是通古斯语种或蒙古语种。也就是说,五胡乱华时的慕容鲜卑与古代的高丽人、日本人,北方汉人,甚至后来的契丹、女真,都属于相似的人种,族系相近(注意,不是民族、种族)。关于鲜卑人是通古斯语种,林惠祥的《中国民族史》也持类似观点。
  史书中提到慕容鲜卑时多次使用“白虏”一词。例如有这样的说法“西人呼徒河为白虏”(《北史卷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 徒河即慕容鲜卑。还有《晋书-苻坚载纪》“坚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至于此。’”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做为鲜卑人是白色人种的依据。《中国民族史》认为鲜卑人尚白,更有说服力。
  从语言来说,一般认为,东胡鲜卑的语言应属蒙古语族或通古斯语族,而吐谷浑属于东胡鲜卑之下慕容鲜卑的别部,因此其语言当与蒙古语族关系更加密切。
  因而,无论从部落人种起源和还是语言来看,鲜卑人的主体都不是白色人种。而是宽面大额的东亚人种。上面也说了,鲜卑人是一个构成较为复杂的部落联合体,那么其中当然可能有某些少数部落与来自北亚、西亚、乃至中亚的部落发生融合,导致一些白皮肤的出现,也不奇怪。另外,拓跋鲜卑族与高车人、柔然人关系密切,所以引入白色人种的基因可能性大一些,而慕容鲜卑则相对较小。
  那么,五胡乱华时代,最具“白人”相的是哪些人种呢?我以为不是鲜卑人,而是西部匈奴如羯族、氐族、羌族中的一部分,以及北部的高车人、柔然人、丁零、杂胡等等。
  本人结论(其实也是某些流行观点):鲜卑是东胡,典型的东北亚人种。与东夷、白夷有渊源,其民族尚白,故而被称为白虏。鲜卑不是白色人种,说鲜卑人皮肤白,明显站不住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