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0:38
三河尖扼淮河水运要道,三河交汇,水运发达。三河尖为淮水所经,上通颍亳,下达江湖,稻米菽麦贩粜皆出于此 。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水运通畅,文化灿烂。“豫、皖之交水陆冲途,人烟辐凑,淮、汝汇流” ,盛极一时的古三河尖镇曾是闻名豫、鄂、皖三省的重镇,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十里河巷桅杆林立,水陆灯火交相辉映”,市场繁华,素有“小上海”美称。
作为航运中心,及两淮盐运的重要港口,三河尖是食盐、粮食、茶叶、竹木、煤炭、商品百货及大别山区土特产的主要集散地。从“下江”,即江苏盐城来的海水晒的食盐,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叶,丝绸锦缎、海鲜干货,上海的商品百货,山里来的竹木、山货等等,都需要通过三河尖转口贸易到沿史灌河上游的大别山地区的金寨、商城、麻城,淮河上游的光州、息县、信阳,桐柏山的南阳、桐柏、唐河,洪河的西平、汝南、新蔡。下游的蚌埠、扬州、南京、苏州、上海、汉口各大商埠。
位于镇中心始建于春秋战国的永乐城古迹,地下文物丰富,是三河尖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晚清末年,声势浩大的捻军,捻军总部两次设在三河尖,沉重打击了满清的残暴统治。1947年8月23日,刘邓大军右路第三纵队陈锡联部,两万多人突破敌46师的顽强抵抗,从三河尖渡口渡过淮河,顺利进入大别山地区。
三河尖历史简述:
1726年(雍正四年)9月,设三河尖营汛。配外委千总一员,辖鸟*兵2名,守兵17名,哨船1只。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7月,河南抚院设立三河尖水志,令地保乡约轮日看管,令州判巡检,每月派役巡查。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冬,颍州府霍邱知县刘吉请领国帑84两,修筑三河尖至任家沟淮堤。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春完工。
1807年(嘉庆十二年),为加强淮河流域通商、盐运、税控之管理,设三河尖巡检司。监生关廷选等呈请将三河尖镇捐存公费钱四十三串,买乡绅潘学颜本镇地基一分(约合现在的二分地,133.34平方米),建造巡司衙门。
1854年(咸丰四年)4月,李昭寿、薛之元聚众,北上攻三河尖,为团练所败,溃走商城王家院墙。
1855年(咸丰五年)10月,清副将郑士魁率领部众七千余人进攻三河尖捻军,被捻军击败。
1856年(咸丰六年)6月,为改变强敌压境的局面,避开清军主力,捻军首领张乐行根据龚德树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率军向南疾进,强渡颍河,破清布政使王庭兰所部清军,于6月16日克三河尖,获得了大量物资,补充了大批人员,士气复振。“三河尖当豫皖要冲,商贾辐辏,乐行得之,军裕为充,声势复振,四境来附者如市,众号数十万”。
本府廪生吴毓桐平居慷慨,以忠义自励。贼犯三河尖,毓桐义形于色,集练堵御,奋不顾身,众溃,被戕,妻女殉难尤烈。督练吴维让与其第维曦、军校关秉德与贼激战,亦殉难于三河尖 。
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时李秀成、陈玉成方捷于桐城,克舒城、六安。乐行知之,二月初六日,复三河尖,豫捻首领王贯三中炮死。 复破三河尖,标志着捻军战争的重心转移到淮南地区,3月22日,克霍邱,典史张耀、三河尖司巡检蓝寿田等悉数处决。
1857年(咸丰七年)二月初六日,克三河尖后,“乐行等聚数万众于方寸地,资粮渐乏,瘟疫复至,诸旗主皆怨,自推诿,计议不一”,三月,清督师袁甲三、大将军胜保各率清兵六万人,调来千斤大炮和洋*队,南北对进进*三河尖。
三河尖周围河渠纵横,捻军跨河而阵,清军步骑兵不易展开,难于强攻。胜保便实行围困战法,控制通向三河尖的水陆通道,强令居民提前割麦,并在出产硝磺的地区设卡稽查,严禁出境,以断绝捻军的粮弹接济;同时,实行*攻势,瓦解捻军士气。
“乐行亲将诸旗战于三河尖北柳沟,不利,退守三河尖镇内六十余日,大小六十余战皆败”,1857年五月初九日,三河尖镇陷,乐行全师退正阳关,清军复占三河尖。由此,清军统帅胜保牢牢控制住了三河尖,周边捻匪,皆惧之。
1861年(咸丰十一年)正月,寿州练党首领苗沛霖,派部下筑寨三河尖,诱胁练总杨林川等13寨供粮。五月,苗练部的黄毛兽、倘贯金,及其八营朱兰罄、九营潘四踞三河尖及境内各寨,扰乱城乡,时而降清攻捻,时而独自活动。
1862年(同治元年)正月,安徽巡抚李续宜由三河尖救颍州。四月,令道员蒋凝学剿苗练,杀倘贯金,并剿抚沿湖各苗练据点,至此,三河尖境内13寨皆平定,遂收复霍邱。
1862年(同治元年),设三河尖厘税局,同时设立周口(今河南省周口市)厘税局。安徽巡抚李续宜调湖南新化人游智开办理三河尖厘榷,以廉平称。 “安徽巡抚唐训方另片奏三河尖厘局。向系接济临抚两营军饷。嗣胜保带兵援颍,在三河尖北岸立卡抽厘。李续宜遂于南岸设局。现在胜保被逮,北岸厘局,应归皖营接办。请饬河南抚臣无庸派员设局等语。三河尖本系皖省地面。该镇既有两局。自未便再行添设。重累商民。所有张之万(张之洞之兄,时任河南巡抚)前请于三河尖设立厘局之处。著即停止。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1863年(同治二年)六月初二日,清副将总兵官成大吉,驻守三河尖。
18年(同治三年)4月,三河尖练首潘垲、潘立勋父子,被清*一并处死。潘氏约五百户聚族而居,三河尖接受潘氏父子调遣指挥者计有二百余圩。潘垲父子首鼠两端,既不与苗沛霖反目,又同袁甲三乞抚归官(《端敏公奏议》卷十七《南北西三路军情筹商进剿折》)。 及曾国藩大军压境,又屡次呈禀,“颇以忠义自许”(《捻军史料丛刊》第三册第2页)。曾国藩派寿州举人刘本忠去三河尖安抚潘垲父子,刘本忠亦言“潘垲平日办事尚近情理,不至遽从苗沛霖为叛逆云云,又言潘垲之妹夫李熔铸尤晓大义(《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2、8、16)”。
同治三年二月,御史吕序程对潘氏父子严加参劾,指出“潘垲系积惯讼棍,其子潘立勋著名捻匪,率众投苗,占据三河尖,招匪数万,*胁光、固官圩归伊调遣,勒令良民蓄发,东西数百里烧抢一空,率众数万,助苗攻破寿州,复于光州、固始各城门、衙署张贴告示,语多狂悖,请饬僧格林沁将该犯等一并正法”(《清实录》同治朝卷95第2页)。四月,潘垲、潘立勋父子处决于三河尖镇校场口。
18年(同治三年)七月,大清正阳督销运判韩茂萱称,三河尖为两省三县交界,现在行户之弊更甚于正阳关,且存盐尚多,急宜整饬,该处必须设立分局,以归划一。经派员前往,拟定三河尖卖价3两,怀远2两6钱,正阳2两8钱。统计正阳、三河尖一带,存盐10万余包,秋后销市渐起,不难销售。九月,设两淮盐运三河尖督销分局。
1865年(同治四年),三河尖镇、六安城关,设百货正卡。 霍邱城、六安县西河口、马头集、寿县迎河集,设百货分卡。
1866年(同治五年)三月,捻军赖文光部从河南沈丘南猛扑三河尖,进攻颍州。清军将领刘铭传自界沟率军追击,总兵王才秀从南照堵截,对三河尖形成合围之势。捻军失利,十一月,捻军方长华部移驻叶家集(今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
1868年(同治七年)8月22日,署理安徽巡抚英翰提出,请于皖军内,挑留一万二千人,分为四大枝,每枝三千人,分驻三河尖、颍州、亳州、宿州四大要地,清提督张得胜驻守三河尖。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六月,霍邱设巡警局,下设分局5处,三河尖镇置三河尖巡警分局,同年,县改设巡警署,由警务长、巡官、巡长组成,并在三河尖东镇设巡检所。
1909年(宣统二年)3月,美籍传教士乔国君于安徽省颍上县西大街设堂传教,称颍上教会(*复临安息日会)。5月,设三河尖分堂。
1912年(*元年),三河尖隶属霍邱县西三区。
1913年(*2年),蚌埠便商、通达、福淮等三家轮船公司,开辟正阳至三河尖、蚌埠至三河尖航线,抗战期间停航。
1914年(*3年) 11月,知事何则贤督民筑淮堤,霍邱以工代赈,筑三河尖至溜子口淮堤,顶宽1丈(3.33米)、底宽4丈(13.32米)、高1丈(3.33米),全长160余华里(80余公里),至1917年(*6年)5月竣工。
1915年(*4年),六安全区所属各县设*所,下设三个分所。三河尖镇设*分所,辖临水、周集、冯井、王截留、高塘、文塔集(今固始县徐集乡全境、及陈集乡北部地区)之治安。
1919年(*8年)11月,江淮水利局在河南省境内设立三河尖水位站。
1920年(*9年),三河尖、叶家集(今霍邱县叶集镇)开办邮局,为三等乙级,直属省局管辖。
1921年(*10年),淮河泛滥,三河尖人称涨神大水,冲毁河堤、码头,全镇淹没。东西两镇的酒肆银楼、钱庄当铺、客栈饭馆、妓院赌坊、绸缎布行、米行木行损失惨重。
1924年(*13年)12月,皖豫联军总司令石德纯率领3000人,由河口集转赴三河尖。
1927年(*16年),三河尖*分所,改制为三河尖*分局,辖区不变,仍照*4年之制。
1928年(*17年),归信官道(商丘至信阳)阜阳至三河尖段改称为阜尖公路。同年改建阜尖公路,阜尖路自阜阳至三河尖,路宽8米,砖渣碎石路面,全长45公里。
1932年(*21年)2月,按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红十军王宏坤团,十二师一部由十二师师长陈庚指挥,攻打三河尖。当时盘踞在三河尖的敌军,除四十五师一个加强营外,还有*财政部直属的盐务税警营(营长徐桐石),以及地方民团和*。二月二十五日深夜,抵达三河尖的咽喉要道青泥滩,一举歼灭敌四十五师一一五旅二六五团。随后攻入三河尖镇区,东、西两镇均被我军占领。
敌四十五师营长陈凤鸣逃亡皖北中村岗,盐务税警营营长徐桐石逃亡南照集,*分局*马德钧被俘虏。红军袭取三河尖以后,指挥部设在天兴公商行,在三河尖*群众的配合下,红军头两天就逮捕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特务、土匪、恶棍、奸商,以及可疑分子约四、五百人,全部关押在红军保卫局临时设立的拘留所(地址在张华记商行的后庭屋)。红军指挥部先后在三河尖西镇南大滩,东镇东岳庙、杨家祠堂等处,召开过多次群众大会。三河尖*分局*马德钧、警长葛德富,敌四十五师情报参谋彭××,恶棍单少忠(外号单小刀子),伪区长左新颜,东镇的梁××、彭××和杨银匠、以及吸食鸦片的大地主张子厚、丁少然等,均因作恶多端被处决。
三河尖战役的胜利,使鄂豫皖根据地向北推进了几十公里,扩大至淮河两岸,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地由此获得了大批的食盐、粮食、舰船等战略物质。
1932年(*21年),*教复临安息日会三河尖分堂,开设“三育初级小学”1所。
1933年(*22年),霍邱县缩减区级*,共设九区(一区城关,二区潘集,三区三流集,四区河口集,五区西皋店,六区叶家集,七区高塘集,八区马店,九区三河尖),三河尖区辖六庄村、皂沟村、陈寸村、三塔寺、呼雷岗、尚义村、临水集、张家塘等8保。
1937年(*28年),传教组织内地会,成立阜(阳)太(和)区联合会,设9个教区31个分堂,三河尖教区驻地三河尖。抗战期间,三河尖教区于镇内开办培德女校1所。
1938年(*29年)1月,霍邱县城,霍邱县*局改为霍邱县*,全县设*分局1处,派出所2处。三河尖镇设置三河尖派出所,位于三河尖东镇。
1938年(*29年)7月,日军700多人陷三河尖镇,建立维持会,实行法西斯统治。
1943年(*32年),实行新县制,霍邱为二等县,辖1区,6镇,59乡,三河尖镇为六镇之一。
1943年(*32年)5月,在安徽省颍上县庙台集召开剿匪会议,成立霍邱、颍上、阜阳三县剿匪联防办事处,办事处设于三河尖,位于三河尖西镇东大街。
1943年(*32年),霍邱县城、三河尖镇同时设电报局。各配备三管式收报机和哈脱雷士发报机。
1944年(*33年)6月,霍邱县*建立军民合作机构,县设补给分会,同时在三河尖、叶集、县城设立补给站。
1947年(*36年),设霍邱县三河尖联防区,辖三河尖镇及李集、薛集、周集、临水、王截流、陈村、陈郢7乡。
1947年(*36年)8月23日午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九旅三河尖镇。刘邓大军右路第三纵队陈锡联部,两万多人突破敌46师的顽强抵抗,从三河尖渡口渡过淮河,沿史河而上,顺利进入大别山地区。
1948年(*37年)6月,设三河尖市(县级),同属鄂豫区一分区;张瑞符同志兼任第一任*,同时从专区调来10多名财经干部摸索管理城市工作经验。
1948年(*37年)10月,霍固*2个营、1个特务连奉命开赴三河尖镇,担任阻击*增援部队和溃败南逃军队的任务。民主*组织上千名常备民工,内有三河尖地区的青年民兵450多人,帮助*修筑工事,从三河尖到南照集搭起8座浮桥。淮海战役期间,以三河尖地区670多名民兵为骨干,组成1000余名的随军运输大队,为*运送粮草、油盐及军需装备280余万公斤。
1948年(*37年)11月25日,皖西旅第二十四、二十七两个团从三河尖市护卫几百名南下干部和1000多两黄金、16万枚银元及其它一些物资回皖西。路过六安庙岗集黑炭冲时,遭*军四十八师唐、莫两团的伏击。
1949年(*38年)1月,霍邱初,县爱国民主*组织人员对三河尖等四镇进行户口登记。三河尖有939户、4322人。
1949年(*38年)2月1日,霍邱全县,三河尖镇并入霍邱县周集区,同时撤销三河尖市建制。
1949年(*38年)2月15日,全县又组织起2500余人的民工大队,内有民兵800余人,修筑从三河尖到六安方向土公路50余公里,整修沿途桥梁25处,建临时车站10个。
1949年(*38年)2月18日,霍邱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同时,派出干部与固始县干部在三河尖镇联合成立支前指挥所,指挥所地址在原三河尖镇国立中学院内。
1950年,霍邱四个镇建立消防队。于三河尖西镇设立三河尖镇消防队,置水*2支,抓钩4支、梯3张。
1950年5月,设立三河尖民船公司,由正阳关航管处管辖。实行劳资两利*,承担物资交流任务。
1951年春,六安地区建立联运机构(统辖各县汽车运输、航运局等),全区设立11个联运站。5月15日,三河尖联运站挂牌成立,由正阳站办事处管辖。
1951年12月14日,经政务院同意,霍邱县与固始县和淮滨办事处(现属固始县)达成协议,把霍邱县淮河北的三河尖东镇和桂庙乡21379亩耕地划归河南省淮滨办事处, 1952年5月9日,正式交割。
1952年3月,淮滨县新设三河尖区建制。
1952年8月,淮滨县工商联合会成立,下设三河尖等四个分会。
1953年,为应对日益繁重的货运、客运压力,蚌埠航运局恢复正阳至三河尖航班,为隔日班,航程93公里。
1954年,7月3日至31日,大暴雨,淮河水位5次上涨,最高水位31.15米,三河尖粮库淹毁粮食近百万斤。
1955年8月24日,经*批准,三河尖镇下辖桂庙乡21379亩耕地,划入阜阳专区阜南县。
1955年9月21日,淮滨县委决定,改三河尖水上区为水上港。
1955年12月,复设三河尖镇,隶属河南省淮滨县。
1956年7月,三河尖、往流等乡向甘肃移民2507户,12307人,支援其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正阳至三河尖航班,改隔日班为逐日班,航程不变。
1958年年底,三河尖港货物吞吐量23.4万吨,淮滨港货物吞吐量10.2万吨,两港从事码头装卸的工人达数万人。
1962年10月20日,三河尖镇析出淮滨县,隶属于河南省固始县。同年,设三河尖公社。
1979年,固始县*委员会发布固革字(1979)第43号文件,将固始县三河公社翁棚大队(今三河尖镇翁棚村)列为春秋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作为固始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3月,瑞典依卡公司经理亚格兰来外贸茶土公司、三河尖镇,订购柳条编织品、文柳箱和喇叭篓。三河尖柳编,第一次走出国门。
1983年改公社为乡镇,设三河尖乡。
1986年春,河南正和集团创始人万正和先生,“挤进”广交会,三河尖柳编第一次走入广交会,迈出了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1988年5月,三河尖柳编制品工艺厂厂长陶丽华女士被团*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贫困地区十大青年开发能人”。
19年4月,陶丽华女士被团*命名为“全国十杰青年”和“勇于改革新星”,先后被选为第八、九届全国*。
19年7月,三河尖镇翁棚村渡口一只仅容纳20余人的渡船载至50余人,致船翻沉,9人溺死。
1991年7月,暴雨连绵多日,淮河水位暴涨,三河尖沿淮地区遭受严重损失。8月22日,国际BAM组织驻中国代表布鲁诺·罗兰兹先生一行赴三河尖等重灾乡镇察看灾情、检查该组织援助固始县救灾款使用情况。返京后,该组织增拨三河尖等4乡救灾款40万元。
1992年3月26日,三河尖镇被确定为信阳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2年12月16日,三河尖镇黄郢村5户、20人远离故土,迁往淮滨县期思乡安家落户。
1993年10月1日 淮河望岗码头一期工程竣工,建成1、2、3号三个泊位,年吞吐量37万吨,促进了该县与华东地区货物和经济交流。
1996年,正和集团创始人万正和先生,捐赠30万元,在家乡三河尖镇黄寨村建设“三河尖正和希望小学”。
1996年8月2日,固始望岗码头移交信阳地区交通局航运处。
1996年11月30日,固始第一届柳编节在望岗码头盛大开幕。
1997年11月,三河尖镇*由徐桥街道迁至马郢村,新建成的6层大楼—翔宇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税务所、邮电所、派出所等机构相继迁入马郢村。
1998年4月17日,副*王义明察看淮河三河尖段渡汛工程。
1998年7月8日,*常委、常务副*李成玉专程来三河尖视察淮河防汛工作。
1999年6月7日,*经济日报社记者至县农村信用联社采访支持三河尖柳编发展情况。
2000年6月18日 河南省淮河干流陈族湾大港口治理工程开工,它标志着固始第三次治淮开始。
2000年12月16日,*、市*在固始召开柳编发展现场办公会,专题研讨和加快三河尖柳编产业开发。
2001年1月5日,固始县柳编企业协会成立。
2002年9月30日,河南省地方标准《固始柳编制品通用技术要求》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柳制品加工标准的评审和发布实施,标志着三河尖柳编产业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2002年12月,全国政协副*陈奎元抵三河尖视察柳编产业开发情况。
2003年1月26日,副*万明云为河南省正和工艺品集团获得国家星火外向型企业揭牌。在此次科技部认定的首批37家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中,正和集团位列第10位,是河南省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
2003年8月16日,中纪委机关扶贫办主任杨守文到三河尖检查扶贫工作。
2003年8月19日 我镇残疾人司孝军、汤孝才在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上分别夺得第三、第七名的好成绩。
2003年9月5日,固始县申报“中国柳编之乡”评审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考评组验收。当月,三河尖镇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柳编之乡”。
2003年10月16日,中国固始柳编工业城、柳编贸易城,项目合作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12月7日,“三河尖柳编制品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质监专家组考核验收,专家组经过充分的考评,以综合考评86分的高分通过对三河尖柳编制品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考核验收。
2007年,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设三河尖镇。
2008年,固始县(三河尖)淮河湿地保护区正式成立;
千里淮水十八湾,留下万顷淮河滩。三河尖近2/5的面积系滩涂地,适宜柳条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勤劳智慧的三河尖人民因地制宜,开发柳条资源,发挥传统工艺技能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和出口创汇工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