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2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9:26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⑴,觉来惆怅消魂误⑵。
欲尽此情书尺素⑶,浮雁沉鱼⑷,终了无凭据⑸。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⑹。[1]
字词注释
⑴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⑵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⑷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⑸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1] [2-3]
白话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4]
2 蝶恋花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1],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2]。竟无人解知心苦。[1]
[1]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9:27
1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⑴,觉来惆怅消魂误⑵。
欲尽此情书尺素⑶,浮雁沉鱼⑷,终了无凭据⑸。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⑹。[1]
字词注释
⑴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⑵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⑷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⑸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1] [2-3]
白话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4]
2 蝶恋花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1],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2]。竟无人解知心苦。[1]
[1]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2]自许:自我期许。
3 蝶恋花⑴
醉别西楼醒不记⑵,春梦秋云⑶,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⑷。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⑸。[1]
词句注释
⑴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⑵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⑶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⑷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⑸“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2] [3]
白话译文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闲看画屏上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3]
4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1]
解析:这是一首“七夕”词,用神话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比喻人间的爱情生活。
开头三句讲述神话故事,把内容重新组合,从新的角度叙述出来:鹊桥已经搭成,催促织女起驾,前去赴会;牛、女分离长久,欢会为迟,上天垂怜,准许他们七夕相会。后两句,写七夕乞巧的民间风俗,小女子们着意打扮,既可见她们对织女星的虔诚敬重,又可见她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并且显得七夕民俗更加亲切。牛、女刚刚相会,马上又要分别。“香袖凭肩”两句的描写是相当传神的,相挽相靠,难舍难分,“谁记当时话”则是说极度的激动和悲伤掩盖了一切,连分手时说了些什么话都没有记住。最后把天上和人间相比较,牛郎织女虽然“路隔银河”,可每逢七夕仍有鹊桥相通,而人世间就没有这种福气了,不能相聚的痴男怨女们,什么时候才能消除他们的离恨呢?[1]
5蝶恋花
*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1]。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2]。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1]
[1]金英:即*。
[2]罗带:丝织的衣带。
6蝶恋花
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阕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阕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