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5:53

三伏天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

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续30天或40天。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就连数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要准确数出伏天,需要了解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实际上,数伏开始的日期并不是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的,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字是指天干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扩展资料:

三伏天的确定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方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互相组合来表示日期。它总共有60种组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一甲子”。

年、月、日的记法都用这种方式,比如今年的元旦,就可以表达为:丙申年,庚子月,戊子日。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公历历法,干支纪日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常见的日历上能查到的恐怕只有用干支表示的年份了,因为在确定我们的生肖时,常常会用到它。

比如2017年的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辰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日庚寅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庚子日,于是7月12日就成了初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长规定为10天,到7月21日结束。

下一步是规定末伏的时间,即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开始。拿今年来说,我们先在日历上找到立秋,也就是8月7日,再往后找到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1日庚午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时长也为10天,到8月21日结束。

最后,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的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者20天,而不会是别的数值。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才会有30天和40天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伏天何时开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7:28

三伏天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

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续30天或40天。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就连数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要准确数出伏天,需要了解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实际上,数伏开始的日期并不是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的,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字是指天干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三伏天的确定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方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互相组合来表示日期。它总共有60种组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一甲子”。

年、月、日的记法都用这种方式,比如今年的元旦,就可以表达为:丙申年,庚子月,戊子日。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公历历法,干支纪日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常见的日历上能查到的恐怕只有用干支表示的年份了,因为在确定我们的生肖时,常常会用到它。

比如2017年的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辰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日庚寅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庚子日,于是7月12日就成了初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长规定为10天,到7月21日结束。

下一步是规定末伏的时间,即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开始。拿今年来说,我们先在日历上找到立秋,也就是8月7日,再往后找到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1日庚午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时长也为10天,到8月21日结束。

最后,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的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者20天,而不会是别的数值。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才会有30天和40天的区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9:19

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开始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1:27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

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

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

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

至8月上旬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