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4:22
《关于研究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词:辛亥* 中国*党 孙中山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伟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在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同时,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汲取前进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将这两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思考、辨析,我们将从中获得感悟、启迪。
1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以伟大的历史事件为标识。
掀开2011年的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100周年,一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
2 泱泱中华,沧海桑田
我们曾经有过国力强大的盛世辉煌;我们更有着国运衰微的痛楚记忆。
19世纪的世界历史呈现给人们的是:一边是生气勃勃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一边是腐朽没落的东方封建帝国的衰败。
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封建王朝紧锁的国门时,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了它最屈辱的一页——国土被宰割,生灵遭涂炭,百姓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求得民族和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简而言之,一要救亡图存,二要振兴发展。这就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
为此,多少志士仁人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强国,犹如一个美好而又难圆的梦,给一代代中国人带来多少憧憬,又带来多少幻灭。
100年前武昌城头的*声,宣告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亡,成为中华民族迈向、富强的历史起点。
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矗起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90年前中国*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抗日战争和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和人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总*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辛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列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这种划分如同一把历史刻刀,切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单元,确实具有“深刻”的寓意。在纪念辛亥百年和我们党诞生90周年之际,更是耐人寻味。因为第一次伟大*是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三次伟大*都是中国*党领导的。可以说,辛亥*和我们党的诞生这两大历史事件,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百年来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纪念孙中山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新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都摆放高6.18米、宽5.24米的孙中山画像。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与“南昌”“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
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与中国*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党人的历史观。
4历史是一条源源不息、难以割断的河流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说起差不多”。
辛亥*是中国*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辛亥*在*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障碍;辛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辛亥*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更加激化、显现,在中国孕育着一场新的高于辛亥*的*;辛亥*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如1905年创刊的《民报》只能秘密传播,而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得以公开发行,便是典型一例。
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主义者。
从辛亥*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发展过程,从而深刻揭示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的理论指导、*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实现了民族和人民,完成了辛亥*没有完成的民主*,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如果说,辛亥*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那么,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这就是20世纪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
5辛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统治下的“君权神授”、“君为臣纲”观念根深蒂固。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辛亥*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经过维新与保守、*与保皇的激烈较量,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终归昙花一现。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对比封建*时代“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训诫,这是何等深刻的转变。连至尊至极、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都可以*,还有什么陈腐、落后的东西不可以怀疑、唾弃?
列宁在高度评价辛亥*的历史意义时,曾用了5个字来概括:“东方的觉醒”。
如果说,辛亥*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那么,中国*党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继承了辛亥*思想的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催生一个新型政党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中国*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没有思想,不突破对马克思主义机械理解“条条”、“框框”的束缚,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就没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没有思想,不摆脱“两个凡是”的羁绊,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辉煌成就。
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思想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继续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发展定势,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6马克思主义
建党前夕,*同志就指出,*的人们要实行“主义的结合”,“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对于中国*党人来说,立起的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
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并不缺乏“主义”。鸦片战争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等等,都曾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粉墨登场,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孙中山把他的三民主义叫作“救国主义”,那是当时旧民主主义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是同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中国历史舞台上“诸子百家”相比较最具进步性的主义,但孙中山和他的主义没能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中国命运的严峻性,未能指引中国摆脱受奴役、受欺侮的命运,他临终还在深切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
中国*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的90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实践基础上,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历史性飞跃,为解决近代以来两大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90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新的发展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定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7 历史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
20世纪的中国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转、绚丽多彩的雄浑画卷。
辛亥*虽然“起共和而终帝制”,谱写了中国民主*的历史新篇章,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引向最后胜利。辛亥*建立政权后3个月,便被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所窃夺,孙中山提出的包括联俄、联共在内的新三民主义也被*反动派所背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
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的失败,一系列的史实说明,中国*不可能由农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来领导,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行之于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就必须有一个新的领导阶级和代表人民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政党。
1921年7月23日,一个新兴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108号)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场一度遭到巡捕*扰,不得不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但一个新的*火种却在漫漫黑夜中点燃。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党”。
中国*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自从有了中国*党,中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党能够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拥有7000多万党员、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执政党,展示了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8 兵权——*的关键
回首辛亥*和我们党领导中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中国*党领导中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当时武昌的成功,虽为*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之举也是一时的*影响所致,临时**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凯相抗衡。当袁世凯军队攻占汉阳、通电南京以派兵*要挟时,孙中山不得不将临时大总统之职拱手相让。
鲁迅在评论孙中山失败的原因时,曾指出:“最大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人。”这样的“迁就”,是多么惨痛而深刻的历史教训!
尽管中国*党一大通过的党纲就明确提出,“*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局限,我们党在初创时期并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直到轰轰烈烈的大*失败后,中国*党人才从血的教训中认清了中国*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以武装的*反对武装的反*,“*杆子里面出政权”。
战国时期*家管仲说过:“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凡是繁荣昌盛的时期,都是国富兵强的盛世,反之则是屈辱、衰败和没落。坚定不移地走富国强军之路,是我们唯一的正确选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对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新概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富国和强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富国是强军之本,强军是富国之盾。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全局性、交互性、融合性的协调统一。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队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才能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
9为新中国奋斗
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来,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去。
100年前,孙中山在檀香山和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来,这一宏愿始终是燃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先驱孜孜以求的理想,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列宁曾经指出,对一个节日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孙中山对待新文化的态度评议.张艳国.中州学刊,5
孙中山开发西北思想之影响.沈社荣.宁夏大学学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