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是怎么回事,电子通过人体为什么会伤害人体?要详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0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03

人导电是因为人是由70%的水组成的其中还有电解质由于人的身体能传电,大地也能传电,如果人的身体碰到带电的物体,电流就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于是就引起触电。但是,如果人的身体不与大地相连(如穿了绝缘胶鞋或站在干燥的木凳上),电流就不成回路,人就不会触电,正如自来水一样,关了水龙头,水就无法流通。
人触电死亡的原
因是: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人能忍受的安全数值时,肺便停止呼吸,心肌失去收缩跳动的功能,导致心脏的心室颤动,“血泵”不起作用,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循环停止之后,引起胞组织缺氧,在
10

15
秒种内,人便失去知觉;再过几分钟,人的神经细胞开始麻痹,继而死亡。
人触电伤害程度的轻重,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电阻大小、时间长短,电流途经、人的体质状况等有直接关系。
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1
毫安(即千分之一安培)时,人有针刺感觉;
10
毫安时,人感到不能忍受;
20
毫安时,人的肌肉收缩,长久通电会引起死亡;
50
毫安以上时,即使通电时间很短,也有生命危险。
与电压高低的关系:电压越高越危险。我国规定
36
伏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超过
36
伏,就有触电死亡的危险。
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电阻越大,电流越难以通过。一般人体的电阻约为
10000
欧姆左右,但如果在出汗或手脚湿水时,人体电阻可能降到
400
欧姆左右,此时触电就很危险。如果赤脚站在稻田或水中,电阻就很小,一旦触电,便会死亡。
与时间长短的关系:触电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因为触电者无法摆脱电源时,肌肉收缩能力会很快下降,进而心力衰竭,窒息,昏迷休克,乃至死亡。经验证明,对一般低压触电者的抢救工作,如果耽误的时间起过
15
分钟,便很难救活。与电流途径的关系:触电时电流在人体内通过是取最短途径的。如要是人站在地上左手单手触电,电流就经过身躯的心,肺再经左脚入地,这是最危险的途径。如果是双手同时触电,电流途径是由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中间要通过心肺,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是一只脚触电,电流途径是由这只脚流入,另一只脚流出,危险性同样有,但对人体的伤害,要比以上两种途径轻一些。但是,无论是哪种途径,只要电流经过人体的时间稍长,都会造成死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3:03

人导电是因为人是由70%的水组成的其中还有电解质由于人的身体能传电,大地也能传电,如果人的身体碰到带电的物体,电流就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于是就引起触电。但是,如果人的身体不与大地相连(如穿了绝缘胶鞋或站在干燥的木凳上),电流就不成回路,人就不会触电,正如自来水一样,关了水龙头,水就无法流通。
人触电死亡的原
因是: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人能忍受的安全数值时,肺便停止呼吸,心肌失去收缩跳动的功能,导致心脏的心室颤动,“血泵”不起作用,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循环停止之后,引起胞组织缺氧,在
10

15
秒种内,人便失去知觉;再过几分钟,人的神经细胞开始麻痹,继而死亡。
人触电伤害程度的轻重,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电阻大小、时间长短,电流途经、人的体质状况等有直接关系。
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1
毫安(即千分之一安培)时,人有针刺感觉;
10
毫安时,人感到不能忍受;
20
毫安时,人的肌肉收缩,长久通电会引起死亡;
50
毫安以上时,即使通电时间很短,也有生命危险。
与电压高低的关系:电压越高越危险。我国规定
36
伏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超过
36
伏,就有触电死亡的危险。
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电阻越大,电流越难以通过。一般人体的电阻约为
10000
欧姆左右,但如果在出汗或手脚湿水时,人体电阻可能降到
400
欧姆左右,此时触电就很危险。如果赤脚站在稻田或水中,电阻就很小,一旦触电,便会死亡。
与时间长短的关系:触电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因为触电者无法摆脱电源时,肌肉收缩能力会很快下降,进而心力衰竭,窒息,昏迷休克,乃至死亡。经验证明,对一般低压触电者的抢救工作,如果耽误的时间起过
15
分钟,便很难救活。与电流途径的关系:触电时电流在人体内通过是取最短途径的。如要是人站在地上左手单手触电,电流就经过身躯的心,肺再经左脚入地,这是最危险的途径。如果是双手同时触电,电流途径是由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中间要通过心肺,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是一只脚触电,电流途径是由这只脚流入,另一只脚流出,危险性同样有,但对人体的伤害,要比以上两种途径轻一些。但是,无论是哪种途径,只要电流经过人体的时间稍长,都会造成死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