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成书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4:35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成书考略
  古人对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

(一)成书于先秦、战国之时。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有宋代的邵雍,明代桑悦、方以智,清代魏荔彤等。邵雍在《皇极经世》卷八《心学第一、二》中以为《素问》是“七国时书也”、“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所为而托于上古。”
(二)成书于虞国、秦汉之间。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程颢、司马光等。他们认为“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邪?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到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斗中说《素问》“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达旧闻,著之竹帛。”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
(三)成书于西汉时期。明代郎玻所著的《七修类稿》认为《素问》“首篇曰上古、中古,而曰今世,则黄帝时末世邪?又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由仪狄是生其前面彼时人已皆伪邪?《脉要精微论》中罗裹雄黄,《禁服篇》中欲血而受,则罗与欲血皆汉时事邪?予故以为岐黄问答,而淮南文成之者耳。在这里,朗玻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对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古人的看法主要就有这些。然而研究并没有到此结束,当代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他们通过对《内经》和《周礼》及《史记·扁鹊仓公传》的对比,说明三者在学术思想上的一致性,并通过对《素问》文学结构的分析,说明这一部分出自于先秦而不可能迟于扁鹊。并通过分析前人的成说和大论的内容,认定这一部分内容出自于战国至东汉之间,而且经过多数医家汇集而成。至于《灵柩》,作者先通过对其书的真伪的分析,判定《灵柩》与《针经》实即一书,而后又得出结论,“《灵柩》和《素问》一样,基本上是成书于战国时代,只是个别的篇卷,掺入了汉代的东西,因而它亦并不是成于某一人之手,”至于《素问遗篇》,则属伪书,其时代不出于唐宋之间。
还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所包含的篇章,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同时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而是由许多医家和学者写成于不同时期。《内经》中的篇章既有写成于战国时期,又有成于秦、汉甚至更后。究其论据有五:其一,《素问》的有些篇章用干支来表示时间,而采用干支纪年是东汉以后的事。其二,《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用的“黔首”一词,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相傅之官”和“州都之官”则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其三,《黄帝内经》中引用的一些文献,如《上下经》、《睽度》等是战国甚至更早的著作。其四,与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王斌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相比较,可知《灵柩》中有些篇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有些成书于西汉更早。其五,先秦文体多韵语,而《黄帝内经》中一些篇章亦有不少韵语,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现在,《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所作,这一点已有不少人予以肯定。至于要确定具体的成书年代,就现在来看远非易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4:36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
先秦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 ,宋代的林亿、高保衡 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战国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 、程颢 、司马光 、朱熹 ,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 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最后,以《黄帝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 ,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
西汉时期
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 ,吴文鼎等人也持这种意见。其主要理由是:其一,《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万字,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在西汉时期,随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其二,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其三,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4:36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4:37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成书时代(先秦至汉)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

先秦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战国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最后,以《黄帝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

西汉时期

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吴文鼎等人也持这种意见。其主要理由是:其一,《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万字,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在西汉时期,随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其二,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其三,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为战国时期较为可信。但也不能认为《素问》、《灵枢》所有篇章尽出战国。元末明初医学家吕复对此发表过中肯的见解,认为内经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周木《素问纠略序》、程敏政《新安文献集·运气说》、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内经注辨序》等人也赞同吕复。

比较科学的观点是,《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一、先秦文体多韵语,而《黄帝内经》中一些篇章亦有不少韵语,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二、与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王斌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相比较,可知《灵柩》中有些篇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有些成书于西汉更早。

三、《黄帝内经》中引用的一些文献,如《上下经》、《睽度》等是战国甚至更早的著作。

四、《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用的“黔首”一词,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相傅之官”和“州都之官”则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

五、《灵枢》中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0 )颁布太初历之后。

六、《素问》中一些篇章用干支纪年,而采用干支纪年是东汉之事。《素问》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汉章帝元和二年(085 )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一定在张仲景之先。

七、《素问》中第七十二篇《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可以认为这两篇系唐宋间的伪作。

综合论之,《黄帝内经》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至于王冰之所补与刘温舒之所附不应视为《黄帝内经》文,但依惯例认为属于内经亦无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04:38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著作史记时,没有提及《黄帝内经》。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时期,刘氏父子著作《七略》。 班 固(32年—92年)著作《汉书》在<艺文志>里提及《黄帝内经》书目,并说是源于《七略》。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在著作《伤寒杂病论》里提及《素问》《九卷》,但没有提及《黄帝内经》。张仲景治学严谨,如果当时《素问》《九卷》就是《黄帝内经》,这么重大的事,他肯定是要提及的。 皇甫谧(215年—282年)著作甲乙经,认定《九卷》是《针经》;认定《素问》《九卷》为《黄帝内经》; 王冰(公元710年—公元805年)认定《九卷》为《灵枢》;认定《素问》《灵枢》为《黄帝内经》,一直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与《汉书》两部著作成书之间的一个时期内,而且后来又与其余六家医经一起在战火中全被毁灭了。而现存《素问》《灵枢》,是在内容上互不关联的两部医书,并不是原创《黄帝内经》,而是在晋代及唐代被认定为《黄帝内经》的。《素问》《灵枢》成书年代在《汉书》之后及《伤寒杂病论》成书之间的一个时期内。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而现存《素问》《灵枢》两部书的格式及内容,显然是与此定义不相吻合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素问》《灵枢》两部书并不是汉*载的医经之原创《黄帝内经》。
人们追逆《黄帝内经》的创作时代以及创作人等等,无非是想知道其身世,决定《黄帝内经》与中华医学的关系,从确定《黄帝内经》是从哪里来的。《黄帝内经》能不能代表中华古代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医学发展成果,以及包含遗失了的全部医书内容。 其实,事物都是发展的,中华医学也是如此,从简单到复杂,个片面到更多的方面,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从《异法方宜篇》中可以看出,中医的发展是从一些片面的认识开始的,后来经过发展才得以提高,广泛的应用,从而互相渗透、综合利用,形成了庞大的中华医学体系。 今天《黄帝内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结合历代的医学知识,去领悟古人的知识,从而更进一步地指导我们的医学实践与创新。 引荐一篇道家介绍医学的论文。医出于道,而甚于道;道涉于医,而精于医。对解读医古文的讨论(特别是对《黄帝内经》的认识),相当扼要、得体,寓意深刻。 【道家原文】 但圣贤大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有工程,有次序,有文烹,有武炼,有急缓,有先后,有止足,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欲要行得,先须知得,知得一分事,行得一分事,知得十分事,行得十分事,世间迷人在皮囊上强扭捏,自以为修持性命,非修性命,乃是伤性命也。 【注解文稿】 古圣贤,制医论,阐述事关性命的学说,以理论指导各科的医疗实践。如《素问》《灵枢》,对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物治疗、经络治疗等)都以专门的篇章来进行论述。在论述上,有的是长篇大论,有的则是简明扼要。预防是最重要的,所以就放在了著作最前部分来论述, 其次是治疗法则,其次是经络治疗术。经络治疗术,专业性极强,所以要由持之以恒来学习,才能完成的。在篇幅上,有的内容,只是点到为止,有的内容,则很深入细致。为什么呢?因为需要详尽的,是属致精致微的地方,论述若不详尽细致,是会“差之毫厘,失这千里”的。所以才需要论述得很详尽的。 若要得到医古文的解读正应,首先是要明白事理,能明白一分事理,则能正解一分文理;能明白十分事理,则能正解十分文理,这也是为什么各人对医道的悟性,会存在高低的原因吧。对于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认识事物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是不能与讨论医事的。医学是用于与性命攸关的保健事业的,若由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性情固执的人去干涉的话,以为对性命攸关的医事会有帮助,但反而成了害人性命的坏事了。 经典是高端学科,对于一般 人来说,学之是望而生畏的事。而对于那些专家教授来说,又只是装饰门面而已,多数都是“人云亦云”罢了。因此真正认真研究的人就显得渺渺无几了。
虽然西汉时期原创《黄帝内经》已经在战火中被毁灭了,而东汉时期创作的《素问》、《九卷》别名(灵枢),是后世认定的“黄帝内经”,但依惯例亦只得认可了。 现存《素问》《灵枢》两部书,是东汉时期的作品,是后世代认定的《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两部书,以生命为中心,讲述医学,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军事、*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令人好奇,探索不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