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9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与上体色同,*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9

1陆生生物类:
  白腹锦鸡 白鹳 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白头叶猴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大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金丝猴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大熊猫 麋鹿 东北虎 华北虎 鹈鹕
编辑本段2水生生物类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体重约为36公斤,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白鳍豚: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River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濒临灭绝。
编辑本段3两栖类
  阿鲁巴岛响尾蛇 菲律宾鳄 古巴地鬣鳞蜥 河水龟 黑凯门鳄 黑软壳龟 角龟 库莱布拉岛安乐蜥 拉尔山谷蝰蛇 鲁德岛石龙子 孟加拉巨蜥 日壁虎 圣埃斯特万岛黑叩壁蜥 太平洋橄榄鳞海龟 兄弟岛楔齿蜥 牙买加水蟒 耶罗岛大蜥蜴 印度鳄 印度蟒 中国短吻鳄 中国大蝾螈
编辑本段4爬行类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一般长0.6—1.2米,体重10—20公斤。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可是动物园内养的娃娃鱼,至今尚未听到它的叫声;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大鲵四条又短又胖的腿,前脚有四指,后脚有五趾,尤其是前脚连同它的四指很象婴儿的手臂,因此有了娃娃鱼的称谓。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娃娃鱼身体扁平,棕褐色的身体后面拖着一条侧扁的大尾巴,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与鱼类的最大区别是,娃娃鱼可以用肺呼吸。两栖类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鳃消失,它具有比其它任何动物更多的呼吸方式,这反映了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并不完善的过渡情况。不同种的两栖类,或同一种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低山地区清沏、湍急、清凉的溪流中,白天栖息在石缝或岩洞中,夜间出来觅食。以水中的鱼、虾蟹、蛙和水生昆虫为食。它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每年七、八月间是娃娃鱼产卵的时期,先由雄娃娃鱼将洞穴清扫干净后,雌娃娃鱼才进去产卵,一次可产卵300—400枚,产完卵就走了。所有监护工作都由雄娃娃鱼担任,它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遭敌害的侵袭。直到幼娃娃鱼孵出才离开。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娃娃鱼虽不怕冷,但也有冬眠的习性。每年从初冬到明年开春是它的冬眠期,这时它不吃也不动,但受袭击时仍有反应。娃娃鱼的寿命在两栖类中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00

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卷羽鹈鹕,红脚鲣鸟等等。
大熊猫。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卷羽鹈鹕。卷羽鹈鹕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与沼泽,以及沿海地带等。在中国,卷羽鹈鹕季节性分布于闽江河口湿地一带。
红脚鲣鸟。红脚鲣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栖息时大多在岛屿的灌丛间或乔木枝上,将头部缩在两肩之间。产于西沙群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01

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白头叶猴、羚牛、白鳍豚、黑颈鹤、扬子鳄、袋鼠、考拉、鸸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9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与上体色同,*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59

1陆生生物类:
  白腹锦鸡 白鹳 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白头叶猴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大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金丝猴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大熊猫 麋鹿 东北虎 华北虎 鹈鹕
编辑本段2水生生物类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体重约为36公斤,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白鳍豚: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River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濒临灭绝。
编辑本段3两栖类
  阿鲁巴岛响尾蛇 菲律宾鳄 古巴地鬣鳞蜥 河水龟 黑凯门鳄 黑软壳龟 角龟 库莱布拉岛安乐蜥 拉尔山谷蝰蛇 鲁德岛石龙子 孟加拉巨蜥 日壁虎 圣埃斯特万岛黑叩壁蜥 太平洋橄榄鳞海龟 兄弟岛楔齿蜥 牙买加水蟒 耶罗岛大蜥蜴 印度鳄 印度蟒 中国短吻鳄 中国大蝾螈
编辑本段4爬行类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一般长0.6—1.2米,体重10—20公斤。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可是动物园内养的娃娃鱼,至今尚未听到它的叫声;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大鲵四条又短又胖的腿,前脚有四指,后脚有五趾,尤其是前脚连同它的四指很象婴儿的手臂,因此有了娃娃鱼的称谓。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娃娃鱼身体扁平,棕褐色的身体后面拖着一条侧扁的大尾巴,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与鱼类的最大区别是,娃娃鱼可以用肺呼吸。两栖类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鳃消失,它具有比其它任何动物更多的呼吸方式,这反映了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并不完善的过渡情况。不同种的两栖类,或同一种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低山地区清沏、湍急、清凉的溪流中,白天栖息在石缝或岩洞中,夜间出来觅食。以水中的鱼、虾蟹、蛙和水生昆虫为食。它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每年七、八月间是娃娃鱼产卵的时期,先由雄娃娃鱼将洞穴清扫干净后,雌娃娃鱼才进去产卵,一次可产卵300—400枚,产完卵就走了。所有监护工作都由雄娃娃鱼担任,它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遭敌害的侵袭。直到幼娃娃鱼孵出才离开。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娃娃鱼虽不怕冷,但也有冬眠的习性。每年从初冬到明年开春是它的冬眠期,这时它不吃也不动,但受袭击时仍有反应。娃娃鱼的寿命在两栖类中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00

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卷羽鹈鹕,红脚鲣鸟等等。
大熊猫。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卷羽鹈鹕。卷羽鹈鹕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与沼泽,以及沿海地带等。在中国,卷羽鹈鹕季节性分布于闽江河口湿地一带。
红脚鲣鸟。红脚鲣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栖息时大多在岛屿的灌丛间或乔木枝上,将头部缩在两肩之间。产于西沙群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01

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白头叶猴、羚牛、白鳍豚、黑颈鹤、扬子鳄、袋鼠、考拉、鸸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