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1:45
这个奇想是很有趣的。从恒星的物质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是氢与氦,此外,还有其他元素。但是按照化学元素的起源理论来看,宇宙的早期只有轻元素(氢),后来才有重元素(如铁、钙、镁)。重元素是由轻元素合成变化出来的。例如,太阳的内部正不断地把氢变成氦,而氦后来又变出锂、铍、硼等元素。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能粗略地叙述。
当原始太阳逐渐收缩时,内部温度会越来越高,而当温度高达500万K左右时,就会发生由4个氢原子核变为1个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也就是说,开始有了氦这个元素。其后太阳继续收缩,内部温度继续增高,当核心区的温度达到1亿K左右时,2个氦核会合成为铍8(数字为原子量),同时铍8又会*为2个氦核。在合成与*中,总会有少量的铍8存在,其中一部分会俘获氦4而产生碳12。
有了碳12后,它可能进一步俘获氦核而形成氧16、氖20和镁20。
当氦核大部分用完时,核心区可能再次收缩而升温。这样,在高温条件下,碳、氧和氖核相互作用而形成硅族元素,最后形成铁。由于铁是最稳定的元素,所以核反应到此就结束了。
早期的恒星上,应当只含有氢、氦,以及铁族重元素。但是,我们的太阳上,还含有比铁更重的元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恒星是不断演化的。有的星长到“红巨星”阶段时,其中少量的铁就会依次俘获中子而生成从铁到铅和铋这样的元素。而在晚期的超新星大爆炸中,又会生成更重的元素,以至比铀还要重的元素。
第一代恒星不断地向空间发射微粒(质子、电子与中子),而在超新星爆炸中,又将恒星内部的各种元素抛射入空间。这样,在空间的弥漫物质中就含有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后来,弥漫物质又凝聚成新一代的恒星。那么,它就会包含有更多的重元素。
由此看来,我们的太阳已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恒星了。
总之,一个恒星瓦解死亡后,它的物质的一部分可能重新组成新的恒星。用一句风趣的话来说,是恒星“死而复生”了。但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或者说是物质更复杂的恒星,而不是一颗恒星真的“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