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11
电流激发磁场的基本规律是电流元激发磁场的规律,叫做毕奥-萨伐尔定律.它是法国科学家毕奥(1774~1862)和萨伐尔(1791~1874)在研究长直导线中电流的磁场对磁极作用力的基础上提出的.
图8-13所示是一根任意形状的通电导线,Idl是其中一段电流元.毕奥和萨伐尔提出,这段电流元在相距为r的场点P处所激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矢量为
所采用的单位.上式是毕奥-萨伐尔定律的解析表达式.
根据电流强度的国际单位——安培的定义,上式中的常数km正好等于10-7.安培的定义将在后面说明.从后面还将看到km的单位是N·A-2.正象库仑定律中的常数一样,通常把常数km用另一个叫做真空磁导率μ0的常数来表示.它们的关系是
用常数μ0来表示,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写作
(8.2)
根据矢量积的定义,dB的大小为
(8.3)
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库仑定律有类似之处,磁场的源是电流元,类似于电场的源是电荷;磁场随场点到电流元的距离平方而衰减,有如电场随场点到电荷的距离平方而衰减.但就方向性而言,两种场则完全不同.电场沿着由电荷(假设为正电荷)引向场点的径矢方向,而磁场则与由电流元引向场点的径矢及电流元垂直.对于电流元延长线上的场点,如图8-13中的Q和Q′,磁感应强度为零.
磁场遵从叠加原理,由任意形状通电导线所激发的总磁感应强度B是由电流元所激发的磁感应强度dB的矢量积分:
(8.4)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孤立的电流元不可能得到,所以式(8.2)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正确性就体现在,由它推出的结论与实验很好地符合.
8.3.2 应用举例
下面,我们应用式(8.2)来计算几种常见的通电导线所激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1.通电长直导线的磁感应强度
如图8-14a所示,长直导线A1A2由下至上通有电流I,P为导线旁的任意一点,从P到导线的垂直距离为x,求P点的磁感应强度.
在距O点为l处取电流元Idl,它到P点的径矢为r,而Idl转到r的角度为θ.由式(8.3),电流元在P点激发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dB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由于所有电流元激发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一致的,所以总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等于与各电流元相联系的dB的代数和,即
式中积分变量是l,r和θ都是l的函数.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把积分变量换成θ,并把r、dl用θ表示出来.由图中可以看出,
l=xctg(π-θ)=-xctgθ
所以
将以上关系代入积分式(考虑到x是常量),就可得到
由图8-14b可见,A1和A2分别对应于θ=θ1和θ=θ2,代入上式,即得
(8.5)
如果导线A1A2为无限长,则θ1=0,θ2=π,因而式(8.5)化为
(8.6)
尽管无限长导线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但对距离任意有限长导线极近的一些场点,式(8.6)仍然适用.
2.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
如图8-15所示,一圆线圈的半径为R,通有电流I,O为圆心,P为线圈轴线上距O为x的任意一点,线圈平面与图平面垂直,求P点的磁感应强度B.
在线圈的顶部取一电流元Idl,Idl垂直于图平面向外.设它到P点的径矢为r,则r在图平面内.这段电流元所激发的磁感应强度dB的方向如图所示,它垂直于Idl,
在图平面内,且垂直于r.dB的大小为
当沿着圆线圈对各电流元求和时,考虑到dB在垂直于线圈轴线方向的分量互相抵消,沿轴线方向的分量互相加强,所以只需对沿轴线方向的分量,即x分量求和.由图可见,dB的x分量为
(8.7)
下面考虑几种特殊情形:
(1)在圆心O处,x=0,所以,
(8.8)
(2)在远离圆线圈处,x>>R.在式(8.7)等号右端分母中,R2与x2相比可以略去.由此得到
式中m=I(πR2)叫做圆线圈的磁距.上式对应于电偶极子轴线上一点的场强公式
式中P是电偶极子的偶极矩.
(3)一般通电圆弧形导线所激发的磁场在圆心O点(图8-16)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8.9)
方向沿轴线并遵从右手法则.式中θ是圆弧对圆心O所张的圆心角.这里,虽然没有轴对称性但由于每一电流元激发的dB的方向都相同,所以只需进行简单的积分即可得到上式.
例1 一无限长通电导线被弯成如图8-17所示的形状.电流强度为I,四分之三圆弧的半径为R,圆心为O点,求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B.
解 将导线分成“1”、“2”、“3”三段,“1”和“3”是半无限长导线,“2”是四分之三圆弧.设各段在O点激发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和B3,则根据叠加原理,O点的总磁感应强度为
B=B1+B2+B3
其中
B1=0
这是因为O点在“1”的延长线上,这段导线上各电流元到O点的径矢与电流元平行,而根据矢量积的定义,互相平行的矢量的矢量积为零.根据式(8.9)有
θ2=π,所以
B3与B2同方向.因此
B的方向垂直于图平面向外.
参考资料:http://www.nsfz.cn/ywj/wll/kej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