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7:54
写周瑜 极富文采的文章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白话释义: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扩展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
后山诗话谓:“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余谓后山之言过矣。子瞻佳词最多,其时杰出者,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词,……凡此十馀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之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若谓以诗为词,是大不然。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
曾季狸《艇斋诗话》:
东坡“大江东去”词,其中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陈无己见之,言:“不必道三国。”东坡改云“当日”。今印本两出,不知东坡已改之矣。
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
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俞文豹《吹剑续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黄苏《蓼园词选》:
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阙“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似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已而发。
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活》:
东坡赤壁怀古念奴娇词盛传千古,而平仄句调都不合格。词综详加辨正,从容斋随笔所载山谷手书本云:“大江东去,浪声沉、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较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雅俗回殊,不仅孙吴作周郎,重下公瑾而已。惟谈笑处作谈笑间,人生作人间,尚误。至小乔初嫁句,谓了安属下乃合。
考宋人词後段第二三句,作上五下四者甚多,仄韵念奴娇本不止一体,似不必比而同之。万氏词律仍从坊本,以此词为别格,殊谬。(《听秋声馆词活》卷十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7:55
周瑜吧吧主飘过,这些都是吧友的原创。
长河顾曲,虎帐谈兵
天涯路远,道阻且长。历史的长车一路踏破飞荡的黄沙而过,激起一路尘世纷杂。可当繁华谢幕,当铅华退尽,当浮华消弥过后,又有谁能在岁月的尘沙中掘出一片残简呢?那是一个饱满沉甸却略显古旧,朴拙的名字:周瑜。
星几斗,月半弯,诉如烟往事,看似水流年。或许周瑜本人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便是《三国演义》里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匹夫了吧?可属于历史的周公瑾,又在仅千字的《周瑜传》里写下了怎样的传奇呢?
十四岁从军,二十四岁家喻户晓,三十四岁统帅三军。他曾驾马长歌,挥斥方遒;也曾家道中落,郁居故里;曾春风得意,与佳人剪烛西窗;也曾郁郁不得志,险些明珠投暗。这样的的大起大落,方能与他的儒将英名相得益彰吧?
儒将,没错,这便是史学界给周瑜的盖棺定论。翻开三国史,翻开后人联篇的絮论,翻开专为周瑜写下的一页页,我却不由惊愕,不由谓叹,不由折服。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分天下,收容了郭奉孝的鬼谋,诸葛亮的计策,孙仲谋的风流,曹孟德的丘壑。可又有谁,能像握瑾怀瑜周公瑾那样,事旧主,则鞠躬尽瘁,如弟如友;为新臣,则鞍前马后,似父似兄:于内政,则法家拂士,奠基国本;于外交,则开疆扩土,终天下三分。他曾赤壁兄中带甲,斥退曹兵百万;也曾被枭雄刘备视为头号敌手;他曾以胸襟赢得程普敬重;也曾被孙权举为称帝功臣…如此种种,或许只有同窗蒋干对周瑜才华为人的评价最中肯:公瑾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看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本《三国演义》又轻薄了几分瑾瑜风流?周瑜的风姿与雅量,怕也只有越过历史的高墙才能窥得几分真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昔日的荡寇锋芒,今朝的折戟沉沙;昔日的烛影摇红,今朝的蜡炬成灰;昔日的白衣金甲,今朝的孤冢青灯…历史依旧轮回,昼夜不息,怕也只有岁月的眸光才能读懂汗青末尾搁浅的笔触,品出周瑜长河故曲里鸣响千年的悲风。此时此刻,我只想为这样一位儒将,一为属于江南的儿郎镌下一分并不属于江南的风骨。
想他豪竹哀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再给其他作品的链接,楼主自己看。
http://tieba.baidu.com/f?kz=23313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