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3:02
“观音山上观山水”满意下联
之我见
————广西桂林市:W.J.Q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上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 下联: 度母圣前度圣贤
横批:地灵人杰 横批: 地灵人杰
有道是:“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会来参禅;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本人依据“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而得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
个人认为:对句“自在圣前自圣贤”,完全符合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征联要求,是经得起诸多考验、较为满意的,因为:
1、从下联要求以观音山景点为题上说:
大家知道,“观音菩萨”又名“观自在”、“圣自在”。下联的“自在圣”,是为了押韵,它实为“圣自在”的倒装;而且,其意可指:“自在观音”,也可指:“观音山上的观音圣像”;更广义上说,可指:“观音山上的所有菩萨圣像”(因为“自在”为佛学名词,是“菩萨”的意思)。
对句“自在圣前自圣贤”,能让人有肃穆、敬畏之礼,而且句中的“自在圣”,自然而然的,可以让人联想到观音山上的观音圣像,或公园内其他所有菩萨圣像,由此可见,该对句完全符合以观音山景点为题的要求。
2、从平水韵要求、联通律则上说: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可见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完全符合平水韵要求。并且,也符合联通律则,因为“自在”泛指“菩萨”,“自在圣”泛指“菩萨圣像”,而“观自在”或“圣自在”才专指“观音菩萨”,故下联的“自在”和上联的“观音”,没有“合掌”之嫌。
3、从上、下联断句上分析:
上联的断句方式,分别是:“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上/观/山水”。它的意思,可分别理解为:“(人们)在观音山上观看山水”,或: “观音(菩萨)在山上观看山水”。而下联,则也有相应的断句方式,分别是:“自在圣前/自/圣贤;自在圣/前/自/圣贤;自在/圣前/自/圣贤”。它的意思,也可分别理解为:“(人们)在菩萨圣像面前,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或:“自在菩萨(或专指:观音菩萨),在圣人面前,是圣贤(之师)”。上、下联每一种断句,都非常巧妙,且语言通顺、言简意赅。
纵观整幅对联,它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人们)在观音山上观看山水,在菩萨圣像面前,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另一层意思是:“自在菩萨(或专指:观音菩萨),在山上观山看水,在圣人(或称:游客)面前,是圣贤之师”(也可寓意:观音山的山山水水及游览观音山的所有游客,均受佛光普照,受菩萨恩惠)。
4、从专有名词属性上说:
上联的“观音”和“观音山”,都是专有名词;下联的“自在”(指:菩萨,它为佛学名词,)和“自在圣”(指:观音山上的菩萨圣像),也都是专有名词,均符合生活习惯用法。
上联的“观”,前面的是名词,后面的是动词,是一字两用;下联的“自”,前面的是名词,后面的也是“动词(“自”字作动词,有“是”和“成为”的意思,也有“遵从”之意)。也是一字两用,能完美对应上联的“观”。
上联的“山”,是两个重字,为名词;下联的“圣”也为两个重字,是名词。上联的“山”和“水”,分开的话,分别是名词,组合在一起“山水”,也是并列专有名词;下联的“圣”和“贤”,分开的话,也分别是名词,组合在一起“圣贤”,也是并列专有名词。可见这付对联的上、下联,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也可见我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
再者,观音山上,在观音菩萨佛光普照之下,以景区内其他众多景点为题作答,都显渺小,也有头重脚轻之感;并且,如离开佛道教文化,也极易心存遗憾!故本人斗胆,以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菩萨圣像为题,来对这下联,个人认为是符合征联方要求,较为满意的。
更重要的是,征联是用来挂观音山门楼、为整个公园服务的,观音菩萨圣像,是观音山公园的标志,游览中心!我们只有用观音自己或与之关联的事物相对,才能体现公园的主题,展现公园开门纳客的宗旨。并且,我对的这付对联,是可以挂得上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的。因为它不仅对句巧妙、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它还表明:(人们)在观音山上观山看水,在菩萨圣像前,佛光普照下,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游览东莞观音山,可成圣贤人,有鼓励人们积极游览观音山之意;同时亦能倡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鞭策人们积极向上,努力成为圣贤;并进一步表明:东莞观音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是一个“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
多罗观世音菩萨,全称“圣救度佛母”,简称“圣度母”、“度母”。度母,能引度三界众生,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现之身,其光照一切众生,犹如慈母般之怜愍,救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人们参拜度母,得度母庇佑,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万事顺遂,心想事成!同样的道理,对第二幅下联:“度母圣前度圣贤”,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上可见,这两付下联,是不可多得的完美下联!
2020年12月1日
根据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本着以联会友原则,还以东莞观音山为题,本人自拟一上联:“观音山观观音观山观水观山观叹为观止”,敬请楹联爱好者试对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3:02
观音山上观山水!绝对联:[(慈航阁里见慈航)]之上观山水,又观音在山上观山水!所对必须双意!山有观音,所以称曰:观音山!(观音又曰:慈航真人!有慈航在阁方称慈航阁!亦可双意:慈航真人在阁里见到慈航真人像!又意:(所有人在慈航阁里见慈航真人像!(勿侵我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3:03
从阴阳学说来讲,有阴必有阳。菩萨本就有男相和女相。出对在观音山,合对也必在观音山。这一联目前看来似乎将是唯一一个最合适的对联。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送子像前送像人(音)。
横批:自在相心。
像字通相,此处可意为菩萨法相。送又有身送、目送、心送之意。上联有佛家三重含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下联也有佛家三重含义。上联下联和横批都含有菩萨之名。无论平仄、对仗、字数、句式、词性、转品、诗意、禅意、意境、气势、景点都符合条件。若加入儿话音,又会有韵了。气势上更是盖住观音山了。看似有些合掌之嫌,依《联律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可称工对。去年三月初一灵感对出,还送它一个横批。
现在发出来供大家欣赏,对没对上来咱们大家共赏共评共品。
中华世纪天-骆-宇-振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3:03
观音山上观山水 我的下联是 清溪水好清水流。简单易懂 山水相连,山上观山水 山脚看水流,趣味十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3:04
如来佛祖如佛山!
割析:观音山上观山水,
如来佛祖如佛山。观音保佑得福报。观音亲自来陪游。观音对如来,都是大神,观音山上对如来佛祖,观菩萨在山上,是因如来佛祖云游到此。
整体解释
:菩萨上山
观山水,
如来佛祖
来佛山。
观音:观言察色,听响声。这里特指观音菩萨。
观山水:欣赏山水美景。
如佛山:如凡指进入,这里特指:如果来,来丶到,如来佛到佛山了。
总体上来说:观音山上观山水就象来到世外桃源蓬莱岛,美景是不一般的美,如临仙境。
最后赠:
横联:神游乐园
百家号:射猎鹿鼎一不宕神雨龙: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