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5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1:24
长指甲或者修剪不齐的指甲更容易让孩子咬,咬下指甲本身可以给他们快感。要记得频繁给孩子修剪指甲,还要磨平指甲不光滑的边缘,不要提供他们咬指甲的机会。除了之前提到的父母提醒,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提醒物。比如,孩子吃晚饭前看动画片时常常爱吃手咬时间,那可以让孩子手里拿一个球。也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贴上好看的贴纸或者涂儿童用安全的指甲油。再次强调,这些提醒物一定是已经找到孩子焦虑根源后使用才有效。可以尝试一下积分奖励制度,对于孩子某个时间段没有吃手咬指甲,可以贴一张粘纸,这就是正面强化。当孩子拿到7张粘纸后,可以有个“大奖励”。但要注意“大奖励”不要物质化(买玩具等),而可以是去动物园、去游乐场等这样的体验式奖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1:24
1岁前的孩子,嘴巴是他最敏感的探索途径,因此孩子爱啃玩具、爱啃手啃脚,这都是他在学习认识这个世界。随着孩子的视觉、听觉、大运动、精细运动都慢慢发育完善,孩子就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索世界,而不再依赖于嘴巴了。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好像越大越喜欢吃手,甚至还发展成了咬指甲,甚至还会维持到成年。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温柔有效地帮助“大孩子”克服这个恼人的小习惯。本该已经过了口腔敏感期的孩子,出现吃手、咬指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纯粹好奇,这常常很有可能是孩子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一直在这么做,比如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或者幼儿园的好朋友。学龄前的孩子通过模仿来建立自己和外界的连接,他们最爱模仿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这个原因导致的吃手,孩子一般自己慢慢就会不吃了。而长期频繁吃手咬指甲的孩子,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焦虑。谈到孩子焦虑,很多成年人估计都会笑,“这么小的孩子还焦虑啊?”是的,孩子会焦虑,而且比例还不小呢。从孩子会走路后,他面临的世界就慢慢打开了,他需要去和同龄孩子社交,他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期望,这些都是产生焦虑的土壤。比如游乐场里玩具被抢,他还没具备社交能力为自己讨回公道,而父母也没作为;比如去托儿所要学习新技能,别的同学都会了,而他没学会;比如开始如厕训练却尿床了,害怕被骂或者自己不好意思;再比如,家里换了照顾她的人了,父母上班了,保姆换了等等。这些也许是我们看起来的“小事”,但是对于来到这个世界才2、3年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整个生命最大的事。